<p class="ql-block"> 1974年,我上了杨岔小学一年级,那会的小学实行五年制。</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学校是借用的农业社打碾粮食的一块场地,两眼敞口的用来堆积牲口草料的土窑作为教室。一至五年级交替着在这两个“遮风挡雨”的敞窑里上课。也就在这年,我们学校第一届五年级唯一的和我同村的王有国毕业了。他在村子的辈分比较大,我该叫他六爷。毕业后,村子上有的人半开玩笑地叫他“大学生”,的确年级高,个头也大,是个大学生。我始终没有搞明白的是他的前四年级是怎么上的,只知道他是跳级到五年级的。我记得当时举行毕业典礼的场景:集合了全校仅有的不到二十名学生,三名老师站在窑洞口,王有国站在老师旁边,老师简单讲了话,第一届五年级唯一的王有国同学就这样光荣地毕业了!</p><p class="ql-block"> 1975年,建起了专门的学校。土围墙,土窑教室,泥巴讲台,泥巴课桌和凳子,虽说很简陋,但老师和学生们为有了正规的学校而自豪。只有两个教室,老师规定一、三、五年级共用一个教室,二、四年级共用另一个教室,大家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混合班”同学。究竟哪几个年级共用一个教室要根据开学时每个年级人数的多少来组合,以确保共用一个教室的所有学生有自己的座位。</p><p class="ql-block"> 上课铃声响了以后,所有学生进入教室等待老师到来,老师进入教室后,班长喊:“起立!”</p><p class="ql-block"> 老师说:“坐下!”</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就会听到老师说:“一年级留下上课,三年级和五年级出去自习”。</p><p class="ql-block"> 有时,老师可能会说:“一年级留下上课,三年级在教室不出声自习,五年级出去地上写字”。</p><p class="ql-block"> 上课一段时间后,老师就会说:“一年级出去自习,五年级进教室上课”。</p><p class="ql-block"> 总之,一节课45分钟,每个年级都会上一会儿课,只是时间长短不同而已。</p><p class="ql-block"> 地上写生字,是五个年级都有的课堂固定内容,通常老师会要求所有同学把指定课文后面的生字在地上写十遍或五遍。“出教室在地上写生字”的指令一发出,同学们就争前恐后地跑出教室抢地盘,自觉的同学写的多,写过的地盘大,老师检查时就会表扬。地上写生字的“笔”有的是捡来的树枝,有的是从家里拿来的半截筷子,但最终都会因写字而磨得扁平光滑。我喜欢在下过雨的地上写字,因地面湿,划的痕迹深,不但字看的清楚,而且地盘大小也看的清楚,往往会得到老师的表扬。</p><p class="ql-block"> “混合班”时,当时也没有觉得几个年级在一起上课有什么干扰,大概是习惯了。</p><p class="ql-block"> 混合班,在当时是权宜之计,身在其中感觉不到有什么特别的打扰,有的书读,有课上,老师认真教,学生苦心读,天真的童心和快乐每天充满校园,我和小伙伴们虽没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认识,但我们也有了向往,启程出发了,踏上了希望之路,光明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