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绵山游记(三)水涛沟印象

周锐

<p class="ql-block">古人云:“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其实一般的游客都喜欢在名山大川留下足迹,我们是按导游的建议,从大罗宫出来就搭车直接到达水涛沟,找个地方吃午饭,然后轻装上阵开始进水涛沟。</p><p class="ql-block">经历过大罗宫的行程,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有沉重的压力,自己需要放松。走进水涛沟这样的环境,好像进入一个自然氧吧,感觉真的一下子好了很多,在流水旁边,在树荫之下,我不需要去辨识什么,去解读什么,去领悟什么,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水涛沟是绵山峡谷的后沟,大峡谷至此风格一变,由前沟的雄壮、恢弘变为后沟的幽深、秀丽。据介绍水涛沟长三十里,现开发的旅游区约有十里,称“十里画廊”。</p><p class="ql-block">尚未进入谷中,已可见两边苍翠欲滴的山峰高耸而不逼仄,清澈的溪流随山势跌宕婉转,溪水千回百转,时而默声缓流、时而飞湍激荡,形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瀑布数十处,有如镶嵌在茂林和芦苇丛中的一串串碧玉。谷中乱石林立,而石间却是树木繁茂、浓荫蔽日,一条碎石铺就的小径在林中蜿蜒,在小溪上穿行,初夏的阳光泻在树林之上,又透过树叶,斑驳地落在岩石上,脸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对前程充满期望。</span></p> <p class="ql-block">入口的那个水涛沟标志小了一点,本来这个地方是个打卡地,有点小气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水涛沟景区的入口。水涛沟全长15公里。一年四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9度,空气格外清新,每平方米负氧离子含量为15000多个,故有天然氧吧之称。水涛沟不仅水系发达,而且在北方山岭中具有南方秀丽旖旎的一面,又不失北方山水磅礴之大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林之中乱石成堆,不少石头刻上了名诗名句,成为水涛沟中一景。</p> <p class="ql-block">“水涛沟”据说得名于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句,有石刻“知章醉酒”就拿贺知章的诗句说事。说贺知章开元七年(719年)来绵山,留下著名诗句,“别离江南岁月多,绵山修真消磨,常见门前涛沟水,不思他山镜湖波”。我不知道唐代的贺知章来过绵山没有。</p><p class="ql-block">我读过贺知章最为人熟知的诗: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因不熟此诗而查贺知章全集,但没有找到水涛沟里所提的这首贺知章的诗,但就这个环境而言,诗的出处已经不重要了,无论哪个文人都会喜欢上这里。</p> <p class="ql-block">这块石头上刻着很多字,约有三百余,前面有“虎口脱险”四字。我不知道布景之人是如何想的,游客根本无法读清石上的字。</p><p class="ql-block">  虎口脱险出典,西汉谋士张良帮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室。但他不愿作官,欲返绵山修行养性。听说水帘洞乃众仙得道之地,便决意隐居在此。一路行来,突然三只恶虎从林间窜出,向他扑来。正在这千均一发之际,巡游的二郎神见状,遂命爱犬下界降服,并将它们定于此处。张良举目凝望,见天空一人手持三棱剑向天桥飘然而去。张良为感谢神仙的救命之恩,在此地塑神犬镇守绵山,并在天桥上塑二郎神之金身。</p> <p class="ql-block">群山环绕,高峰入云,清清的溪流从南面沁源县的马跑泉发源,千回百转,流过长30华里的岩沟,滋润着数百顷良田,孕育了绵山数千年古老的文明。这就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上着录的“石桐水”。</p><p class="ql-block">它时而平缓,时而激湍,并在几个地段形成近三米落差的小小瀑流,和周围的青山、怪石、奇树、山花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绝俗的世界。几声鸟鸣在空谷中传响,更增添了绵山的寂静、深邃。随着山路的延伸,我惊奇地发现这里的小溪清澈秀丽,晶莹剔透,可以与张家界的金鞭溪媲美。你看那双龙戏珠,似腾空翻飞,银珠四溅;你瞧那碧溪垂钓,如一块墨玉,静静地嵌在山谷里。</p> <p class="ql-block">瀑布群由水涛沟逆上,可以看到几十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瀑布,形成了一幅异彩纷呈的山水画卷和瀑布群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除了秀美的景色外,水涛沟还被誉为“仙谷”,谷口造型奇特的大门上的匾额就题着“水涛仙沟”,据说是因为水涛沟不仅有众多文人名士的足迹,更是历代僧道高人辟谷修行的场所。</p><p class="ql-block">据介绍在十里峡谷中有五龙峰、石桐寺、仙女坐龟、二龙戏水、碧溪垂钓、牛角挂书、知章醉酒、乐天草舍、五龙瀑、水帘洞等三十余处景点,而且每个景点都有与名人、乃至仙人相关的典故,被称为“步步有景、景景有典”。在谷中我也确实看到了不少这样的景点,像虎口脱险、二龙戏水、碧溪垂钓、牛角挂书等等,可惜都不过是溪水边的一些粗糙的石雕而已,一望即知是今人的应景之作,而相关的传说或牵强附会、或生搬硬造。</p> <p class="ql-block">刀劈石是水涛沟的景观之一,无法知道是自然景观还是人造景观,反正水涛沟这样的刀劈石有好几块。关于刀劈石有一个抽刀断水的故事,尉迟恭在马跑泉战败后,来到岩沟看到涧水流淌,眼前便又闪现出马跑泉马失前蹄的一幕。于是一股无名火起,便抽刀向涧水砍去,本欲断水,但竟将横在溪流中间的巨石一劈两半,反使涧水流得更加湍急。真可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从而使他领悟到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归顺李唐王朝是大势所趋。尉迟恭曾为介休留守。</p> <p class="ql-block">此为得贤舫,传说唐武德三年四月,李世民大败尉迟恭,尉迟恭受降。尉迟恭性格刚烈,虽已受降,心中却不服,趁机逃到马跑泉。李世民发现后令程咬金追回。尉迟恭来到此处,见李世民头顶瑞气盘旋,红光罩身,身后的二龙金光四射,不禁大惊:真乃真龙天子也!遂心诚悦服二次受降。李世民得到尉迟恭大喜,敕建得贤舫。</p> <p class="ql-block">仙录榜</p> <p class="ql-block">这段路沿途要绕三十多个弯,跨二十多次涧,还得翻一道小小山梁。人随山转,水绕山流,左边青山耸翠,右侧峭壁挺立,伸入沟中的山岬酷似神话中描与的狰狞怪岩;还有如猴,如象,如鹰隼的巨石。各种奇特的山岩地貌,组成了岩沟奇异的自然风光,无丝毫人工雕琢的迹象。</p> <p class="ql-block">这是景点“莲花瀑”,清康熙六十年(1721)介休大旱,瘟疫流行,民不聊生,人们纷纷上绵山求仙拜佛。时有观音菩萨云游至此,见水涛沟内仙气冉冉,圣水潺潺,不由按下云头,化作一位老人在此游览。不一会儿,十余名百姓神色憔悴,互相搀扶而来。菩萨问何故,百姓如实相告。菩萨便随手折一树枝,蘸上溪水往空中洒去。不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雷声大作,普降甘霖。百姓急忙拜谢。此时水中现出莲花,人们方知是观音菩萨降恩。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在此塑莲花台一座。游人上去一坐,便可受观音赐福。</p> <p class="ql-block">这是景点“二龙戏珠”,相传五龙因绵山祈雨误事受罚后,遍体鳞伤。龙母爱怜儿子,便嘱它来五龙潭洗浴治伤。五龙飞至此处,但见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珠由天而降,落入水中。不几日,五龙便痊愈了。这时,龙母惦记儿子,令四龙前来探望。兄弟相见,在水中戏水玩耍。百姓视他们为水涛沟守护神,遂在此建造二龙戏珠。</p> <p class="ql-block">这块石头介绍“二龙戏珠”景点。</p> <p class="ql-block">水涛沟水系,最为奇特的是“十里画廊,叠瀑大观”。一条湍流不息的十里水系,大小瀑布近百处,一层层重叠而下,仿佛将光鲜的银丝绸缎不停抖动,形成层层叠叠的瀑布波段。水涛沟瀑布最大落差为80余米的五龙瀑;流量最大的为水帘洞,可惜我都没有走到。真谓是步步有景,景景有点,素有“北方小九寨沟”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到了秋天,这里将会是一片红枫,那色彩会迷倒所有来的人。</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水涛沟的一景,叫枫红山房,这是明末清初,诗、书、画、医、武“五绝奇才”傅山常来的地方。傅山,字青主,号朱衣道人,山西阳曲县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曾为云峰寺题写长联。清康熙十七年(1678)为逃避做官曾一度来绵山隐居。康熙二十年(1681)又作《题介子祠》、《介山石乳泉》诗,并构思文集。因其时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故将所撰文集称之为《霜红龛集》。此景有故事,只是现刚初夏,枫树未红,还未到应景时节,有点遗憾。</p> <p class="ql-block">临水石上有“知音”二字,不知是指谁成知音,是指石是水的知音?还是水成石的知音?或希望游客成为此景的知音?</p> <p class="ql-block">同样,这块石上的字也无法阅读,无法传播,还劈去一半,不如还它本来的面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网上的图片,借用来体现水涛沟的末端,这里将进入水帘洞景点,那是水涛沟的终点。</p> <p class="ql-block">我急急走出水涛沟,回望刚刚走过的石级路,感叹设计的悲哀。绵山水涛沟,山水俱佳,在黄土高原深处的山西,此颇有几分南国秀丽景色之佳境,实为难得。但是过多的人造景点,加上附会的传说、生造的典故,不仅没有增加所谓的人文气息,倒破坏了景色的自然之美,犹如给一个天生丽质的佳人施上厚厚的劣质粉脂,让人看着心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