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祭张奶文</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遥拜我慈爱的奶奶</p><p class="ql-block"> 张奶去世已经三年多了,我时常就会想起她,想起她的音容笑貌,想起她笑眯眯听我说话的样子,想起她语重心长叮嘱我的样子,想起她在世的时候,每年“五一”、“十一”长假和春节,都是我去吉林看望她的日子。现在的“五一”、“十一”和春节,再也没有我心心念念一心要扑奔过去看望的人了。</p><p class="ql-block"> 2018年12月4日清晨五点半,我打开手机,一行触目惊心的文字从窗外飘来静静地告诉我:我婆婆于12月2日在北京安详离世。我的眼泪一下子涌出来,胸腔憋的生痛,我想让哭嚎声像暗夜里的狼嚎一样发泄出来,又怕吓坏了同宿舍的小姑娘。我只能咬住手背,让眼泪无声地流。第一次感觉眼泪那么烫,像烧沸的热油,烧灼着我的脸。</p><p class="ql-block"> 从1995年认识张奶到她离世,整整23个年头,相当于我人生的一半。感谢上苍让我在最艰难最困苦最陌生最茫远的时候,认识了我的张奶。</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我已经22岁,复读了一年高三,分数还是不理想,到九月份等得心灰意冷了,才盼到补招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那时候正是家里最困顿的时候,爸的肺结核病最严重,犯病了就吐血,装老衣都已经备好了;我和弟一个读高三,一个读高一,月月都要回家要钱;妈还是民办教师没有转正,到年终才开二千多元钱。这样一个捉襟见肘的家庭要供一个大学生和一个高中生,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p><p class="ql-block"> 家里开始了四处借债的生活。但是鉴于以往一直困顿不堪的日子,再加上二十几年前,几乎家家都很困难,借了一圈下来,毫无结果。</p><p class="ql-block"> 母亲不甘心上了十多年学的女儿就这样一朝作废,毅然揣上我家的“特困职工”证书,带着我去学院求助。95年的时候,关于大学生各项借贷减免政策还没有实施,我们只能找院领导请求特殊照顾。母亲提出的要求是允许我们缓交学杂费,分三年交齐,不要一次性全交就行。我们先找班主任,再找系领导,再找上一级领导,一次次讲述家里的困境,一次次说明要求,一次次被“推荐”去找上一级领导,在偌大一个校园里东一头西一头跑了一天,没有结果。最后有人指点我们,只能找师范学院院长,只有他点头同意了,才能办成。母亲是个有毅力的人,她带着我,在我们最后一线希望还没有破灭的时候,在天已经黑下来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都纷纷归家休息的时候,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院长家楼下。</p><p class="ql-block"> 敲了半天门没人应答。母女俩守在门口等候,就这样等来了我的张奶。</p><p class="ql-block"> 张奶和邻居边上楼边聊天,手里拎着几袋蔬菜和一束花。一抬头看见家门口有陌生人,问找谁,我们说找院长。我也猜到了这是院长家人,忙抢下楼去帮她接菜。张奶简单询问一下情况,就开门把我们让进屋。到了解完情况,张奶边插花边感慨地说:你们这没钱上学,我们还有心思买花呢!语气里好像带着自责,我由此判断张奶是极富同情心的人。</p><p class="ql-block"> 张奶问过我们还没有吃晚饭,就去厨房做饭,做好了叫我们一起吃,说院长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不必等他。有一锅菜是土豆、豆角炖面瓜,这本是我们农村的家常菜,但母亲从来没把这三样菜炖在一起过,没想到非常好吃。母亲从此学会了这道菜,每次做的时候都会提到张奶,提到在张奶家吃过的那顿饭。 </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吉林师范学院院长是《演讲与口才》杂志创始人兼主编邵守义教授。他才高气正,但是不拘小节,经常喝到需要人扶上楼,那一天也已经里倒歪斜脚步发飘,可是不耽误正事正办。详细询问过我们的情况后,同意缓交学杂费,叮嘱护送他回来的两个“手下”明天办理我的事情,并且安慰我说:放心吧孩子,没钱也得有学上!最后我们被安排在学院招待所休憩一天的绝望与疲惫。就这样因祸得福,我认识了很多学生直到毕业都可能无缘见到的院长和他的夫人我的张奶并从此打入家庭内部和他们亲如家人。</p><p class="ql-block"> 张奶一双眼睛精光透亮神采奕奕,待人接物永远笑眯眯弯着月芽一样的笑眼,她的笑真诚热情,是从眼睛里泛出来的;说话声音清脆爽朗,笑声真诚透亮;个子不高,富富态态,活脱脱一个慈祥的老菩萨,不会算命的人都能看出来这是一个大富大贵的人。</p><p class="ql-block"> 从此我开启了在吉林市有富豪亲戚的大学生活。我每周末上午九点左右敲开张奶家的门,(现在说起来容易,最开始不熟悉的时候,去张奶家简直像要上刑一样,在门口徘徊半天才捏着鼻子敲门)跟张奶简单聊聊天。我本来话就少,面对陌生人,又是高高在上的“大官”家人,更拘谨了,多数时候是张奶问我,我回话。现在想想我一个傻头傻脑的农村笨丫头,张奶其实就是善良体贴,主动缓解我的紧张。然后我们收拾一下就去师院附近浴室洗澡。张奶给我买门票,我给张奶搓背,张奶反过来又给我搓背,还给我讲怎么用洗澡巾怎么用掌力搓得更干净。我们越洗越高兴,越洗越熟悉,只是汗泥不合时宜地越洗下次越多。洗澡回来后我给张奶打下手,张奶做饭。炖鱼炖肉炒菜焖饭,或者去菜市场一顿大买,每次都是买到我拿不过来。在张奶家吃饭是我最开心的事情,每次我都吃得最多最满足,张奶看着我吃非常高兴。回学校和宿舍里的同学们大肆吹嘘,她们都羡慕嫉妒我到极点。</p><p class="ql-block"> 大学三年,我在张奶家最温暖,在张奶家吃得最饱,在张奶那里得到最多的帮助,最多的关爱。每年寒假做家教打工结束,都必在张奶家小住一周,帮她一个房间一个房间打扫卫生,每年的“小年”都是在张奶家度过,吃丰盛的家宴,认识了她家所有的家人,然后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回家过年。我有了一个最豪华的亲戚家,大家都感觉我的经历就像故事一样传奇且离奇,只有我自己感觉又亲切又自然。</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过完小年回家前,我看了金庸的某一部武侠小说,随口说想找到下部带回家看,正吃着饭,张奶的三儿子过来求我说,XX哪,这次就别往家拿了,以后啥时候找到啥时候看吧!我很吃惊,我没想到张奶翻箱倒柜到处找,甚至趴在地上看床下,竟然是为了给我找书,满足我临行前的心愿,我一下子暖流涌动又惶恐不安,忙去招呼张奶停下来。 </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定向分配回到自己老家上班,就没有上学的时候去张奶家方便了,但是,院长和张奶是我的大恩人,就是求神问卜里说的“命里的贵人”。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就上不了大学,找不到工作。这份恩情,我今生今世都报答不完。所以,去吉林看望院长和张奶,就成了我最隆重最无可替代即使千山万水也阻隔不了的探亲之旅,何况这探亲之旅总是温暖无限,风光旖旎。</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去看望张奶,张奶带我去吉林当时最高档的大酒店“世纪大饭店”喝喜酒。那时没有微信,不能发朋友圈,我自认为没有那么浅薄,可是也喜欢炫耀,如果当时能发朋友圈,晒晒张奶带我在星级大酒店享受的环境和酒宴,多得意啊!</p><p class="ql-block"> 张奶总爱问我,咱们认识多少年了啊?我用现在的年份减去1995年,然后告诉张奶,张奶会感慨地说,这么多年了啊?比亲戚都亲了!</p><p class="ql-block"> 张奶给我和她的侄女买了特级棉花,打算在我结婚的时候做一床新被送我出嫁。每一次我去吉林看望张奶,最怕的就是对象和结婚的话题。别人问起我怎么还没有结婚,我就破罐子破摔说嫁不出去了,唯独张奶问我,很愧疚很尴尬,知道她真心为我着急,她是作为亲人在关心我而不是作为看客浮皮潦草问问我。</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交通远没有现在这么便捷,没有线车,没有拼车,没有网约车,从我家到吉林只有两趟客车,一趟是7:20的,一趟是13:20的。可是从我家的小山村到镇上的客运站还有将近二十里山路,也没通车。所以我通常都是上午赶二十里山路,下午坐车去吉林。张奶常年雷打不动要午睡,可是每次我打电话说要去,张奶都睡不着了,又高兴,又担心我路上出事,一直等我在楼下用对讲机喊她了,才放下心来,亲自开门,站在门口迎接我。这时候我总有一种无依无靠的林妹妹投奔姥姥的感觉。我自己的奶奶在我高中的时候就去世了,而且家里人怕影响我学习,都没有告诉我,等我放寒假回家才知道。等过年弟弟被派到临村老家“上坟”时,我坚决也要去。农村不让女儿进坟茔地,我也从来没想过要去。可是那次家里人见我固执得像老牛一样,最后同意我去了。自己的奶奶无声无息消失了,到大学的时候竟然“捡到”一个跟自己亲奶奶一样对自己好的奶奶,这份人生幸事,问世间几人能有?</p><p class="ql-block"> 98年弟弟考上大学,我刚刚上班,家里的困境还没有改观。那时候开始办升学宴,家里也办了一次,靠着礼金和借来的钱,弟弟总算顺利南下,没再用母亲“护送”。春节我去张奶家,张奶听说又借了钱,马上掏出来二千元钱递给我,让我回家先把多年还不上的陈欠还还,将来有钱就给她,没有就算了。我拿着钱立刻回家,父母都长出了一口气。因为农村“年关”正是还债的时候,我家的“债主”个个宽容理解,没有一个上门来催还,但是多年的经济压力背在身上,父母的压力可想而知。终于有一笔巨款可以缓解一下了。二年后的春节我去张奶家还钱,张奶还是那句话,有钱就给她,没有就算了。我说有了。张奶没有数钱,只是从中抽出五张大红票递给我,说过年了让我买衣服。我又高兴又愧疚地接过钱,心里五味杂陈:白花了二年本金,没有利没有息,临了还要擎受四分之一“回扣”,这样的借贷方式,世间应该不会有太多人遭遇到。</p><p class="ql-block"> 又有一年十一假期,刚刚住了一天,北京的朋友邀请院长和张奶去北京过节,院长和张奶急匆匆赶往北京,我也急匆匆坐车回家。后来张奶告诉我,她一坐上车就后悔了,临时决定急匆匆就出发了,也没考虑周全,上车才想起来,她对院长说XX还没来过北京,不如带她一起来好了。张奶有什么好事都想着我,惦记着我,这份惦记是任你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爱。</p><p class="ql-block"> 此后几年,几乎和张奶断了联系,每次打电话,都是张奶的二儿媳接的,说张奶在海南。连续三年多张奶都在海南,我每年都“准时”打听张奶的情况。终于有一次,二婶在电话里喊张奶来接电话,我心头一阵狂喜,张奶回来了!我说张奶你回来了。张奶说回来没有几天。我说我放假了,明天想去看你。不争气的眼泪流下来,控制不住的哭腔早顺着电话线跑过去了。“好几年没看见您,都想您了!”之类的表达感情的话不敢说,说出来感情的堤坝更要溃决了。张奶说,快来吧,快来吧;别哭别哭,奶奶还没死哪!说完了爽朗地笑起来,可是这句话一下子戳中了我的恐惧和不舍,我一下子哭得更厉害了。放下电话一直哭一直哭,有兴奋有激动有失而复得的喜悦,躺下睡觉感觉又被幸福包围了。</p><p class="ql-block"> 张奶给我描述海南:海南一年四季开不败的花呀!张奶还是那么喜欢花,像我第一次看见她的时候一样。张奶在海南买了别墅,说等我放假有时间了带我去。</p><p class="ql-block"> 转过年春季再看张奶的时候,她就已经在医院里了。人还是那么精神,就是瘦了些,看不出哪里不舒服。我让他们都回家,晚上我一个人护理。那时候觉大,张奶半夜里起来去卫生间没忍心叫我,等她颤颤巍巍回到床边我才一下子惊醒过来。我说张奶你叫我一声啊,张奶说没事。我扶着张奶躺下,自己却愧疚得睡不着了。全家人把张奶放心地交给我,我却呼呼大睡,万一磕了碰了可怎么交待呀?我不要痛苦悔恨死?毕竟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此后一周,我时刻警醒着自己。</p><p class="ql-block"> 张奶偷偷问我她得了什么病。我猜到她可能得了大病,可是不敢乱说,就照着她装药的瓶子上的病症安慰她没事。后来我偷偷打听二婶,张奶果然得了大病,而且去北京三儿子家了。又过了一年,就传来了张奶离去的噩耗。</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很多不能忘却的永恒的瞬间,这些瞬间是内心深处不愿忘却的留恋。张奶带我在江南公园赏菊,张奶带我在吉林出名的“老白肉”品美味,张奶在午睡后温馨的卧室里祖孙两个静静地拉家常,张奶带我在喧闹的菜市场买菜,张奶在宽大的客厅里协助我打扫卫生,张奶站在门口送我回家……甜蜜的,温馨的,幸福的,忧伤的,这些永恒的瞬间,就是我心里永远不会消失的永远。这世上哪一个永远,都没有人永远离去的永远。可是你依然活在我心里,你就还在我身边。</p><p class="ql-block"> 张奶,天堂里一定霞光万道,一片祥和,所有人间的老迈,病痛,衰朽,都在天堂的霞光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我愿在所有望向云端的幻影里,是您慈爱的目光和慈祥的微笑。</p><p class="ql-block"> 张奶,下辈子您还做我的奶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