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strong>居家防疫</strong></h3></br><h3><strong>亲子书坊</strong></h3></br>s <h3>如今,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h3></br><h3>一刻也不能松懈,</h3></br><h3>我们准备了一些亲子教育的知识,,</h3></br><h3>一起来看看吧。</h3></br> <h3>矫正孩子不良行为的公式</h3></br><h3>摘自:《冯德全早教全书》<br></br></h3></br><h3> 有些父母千里迢迢前来咨询:<strong>“我的孩子非常胆小,老爱哭怎么办?”</strong><strong>“我的孩子一餐饭要吃一两个小时怎么办,总是边玩边吃……”</strong><strong>“我的孩子把水吐在地板上,奶奶埋怨他,替她擦干,他又吐,还格格笑怎么办?”</strong><strong>“我的孩子总也不肯礼貌叫人,越要他叫,他越不叫人怎么办?”</strong><strong>“我的孩子老爱站在电视机前一尺远的地方看电视怎么办,把他拉开了,他慢慢又走过去去看,真担心他眼睛看坏了。”</strong>……我听了千千万万这一类的提问,这些父母或祖父母心情沮丧,十分苦恼,有的说“我一想到孩子的教育问题,真是胆颤心惊”!(笑)我接到父母的“苦问”,往往只好苦笑,不知怎样回答。因为孩子的弱点,他性格中的“结”,不是有一把现成的钥匙能打开的,性格的培养是一个“远效益”工程,不是一朝—夕一个方法就能使孩子发生突变的。培养优良性格,还是老老实实地、及早地、长时间地从根本抓起。即使孩子已经有了不良的性格习惯,也要老老实实地从根本上改变养成不良性格的诸因素,创造新的条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比如几个月、半年、一年、两年或更长)抹掉坏的性格,重新养出好性格、好习惯。我们一定要牢记:培养人的优良性格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也没有神奇的“速效药”和“特效药”。讲完以上的道理,大家思想豁然开朗,但我们怎么做呢?我再告诉年轻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早教师们,培养孩子优秀性格的“秘密”方法——“潜教育”,就是潜在的教育,看不见的教育,不露痕迹的教育,孩子感觉不到的教育。<strong>“潜教育”有四条金光大道:一是大爱育人,二是环境育人,三是行为育人,四是暗示育人,几乎都没有说教的痕迹。</strong><h3> <br></br>什么是“大爱”?也就是我们说的“教育爱”,就是有远大的育儿理想,有清晰的培养目标,有正确的亲子定位,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讲究科学方法的爱,它与“血缘爱”“泛滥爱”(即溺爱)有根本的区别。什么是“环境育人”?因为环境就是教育魔术师,孩子个个都是“环境人”,文明家庭出文明孩子,愚昧家庭出粗野孩子,狼窝里长大的是“狼孩”……所以家庭和婴幼园一定要建设好教育环境。什么是“行为育人”?因为性格不是说好的,而是做好的,性格是行为的积累,要根据孩子的优缺点设计他的行为并带动他去做。播下行为的种子,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收获命运。<h3> <br></br>什么是“暗示育人”?暗示(不是明示)是用表情、行为、语言、与他人的对话等等,不知不觉给孩子施加影响的教育力量,是教育者超高水平的教育技巧。“积极暗示”使孩子不知不觉、高高兴兴地进步,“消极暗示”令孩子委靡不振而惰落。任何情况下都要对孩子积极暗示,哪怕在孩子犯错误、受批评之后也要进行“严励的积极暗示”。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父母们,你们自身的行为这是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东西。不要以为只有当你们和儿童谈话时或者教育儿童学习,及命令儿童的时候,才执行教育儿童的工作。实际上在你们与孩子生活的每一瞬间都教育着他们。”在孩子成长的任何问题面前,你应当是一个“智者”,一个不动声色、大智若愚的人,而决不要马上做出反应;不要立即说教;更不能唠唠叨叨、无可奈何地数落没完;也不能带着孩子去请教专家。因为成人如有以上的这些情绪表现,实际上全都是消极暗示,是削弱孩子上进动力和自信的“反教育”,会强化孩子的问题、弱点或错误。 <h3>引导六部曲<br></br></h3></br>在孩子的任何问题面前,有一个矫正孩子不良行为的公式,这个公式让你默默地走好“引导六步曲”,即:<strong>第一步,看主流。</strong>欣赏孩子的主流、优点、闪光点,分析它们形成的原因。你要为这些主流优点和闪光点而欣慰,使自己具备积极的心态,心里想“这孩子多好呵,他将来某些方面一定大有出息”!避免自己的消极心态影响孩子,甚至全盘否定孩子。<strong>第二步,找根源。</strong>默默地思考孩子缺点、弱点或错误的程度,时间的长短和形成的原因。这里面有的是习惯问题,有的是溺爱问题,有的是孩子生活贫乏、从未激发兴趣的问题;有的是由于偶然受到心理伤害,有的是长期放任自流而出现问题,有的是自己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失误……总之要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找问题根源是很不容易的事,需要思考,需要与行家研究,需要阅读有关育儿的图书,还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但这个过程决不在孩子面前流露,更不可以在孩子面前发泄、数落、唉声叹气。<h3> <br></br><strong>第三步,消除根源。</strong>找准孩子缺点、弱点、错误及各种问题的根源后,就要悄悄地消除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根源,尽最大努力从根本上改变孩子不良的生活环境、不良的信息刺激和不良的心理影响,给不良行为釜底抽薪。<strong>第四步,冷淡与淡化。</strong>对孩子一贯存在的问题暴露时,家长集体都要表示不满和气愤,严肃批评一两句然后冷淡,或瞪孩子一眼然后走开,给孩子一个教训和没趣。教育者的情绪是最强大的教育能。此后应有一人出面严肃告诉孩子什么行为好,什么行为不好。此时全家仍都保持一段时间的冷淡,但再不提孩子的这种坏行为,也让孩子渐渐淡忘。决不可不断重复说孩子的坏行为而强化了他对坏行为的印象和冲动,或产生消极抵触情绪。<strong>第五步,转移兴趣。</strong>迅速改变产生孩子不良行为的生活状况,培养新的兴趣和兴奋点,用新的兴趣和兴奋点取代不良兴趣和兴奋点。例如,以往他不停地动,“眼睛一睁,闹到熄灯”,现在诱导他做安静的趣事,如听朗读故事,学画画,学下棋,学做玩具,学钓鱼,出去散步观察提问等。如果以往孩子胆小怕羞、不肯交往,那就带孩子常到儿童乐园去与同龄人玩,常去锻炼身体。他慢慢适应,玩得非常痛快,喜笑颜开,就勇敢了,胆子变大了,也学会交往了。<h3> <br></br><strong>第六步,以成功鼓励成功。</strong>“失败为成功之母”主要对鼓励成人而言,婴幼儿缺乏理性思维和意志力,他们只能是“成功为成功之母”。培养孩子新的兴趣,最佳办法是帮助他,与他一起共同做好一件事,共同完成一个出色的作品,或共同建立一种特别引人注目的行为和习惯,使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众人赞许的光荣感。这是一种最积极的心理暗示,孩子因自己努力进步而滋生的积极心态,胜过一切苍白无力的空洞表扬!矫正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性格,难度较大,教育者要有足够的耐心,非常认真细心地按“六步公式”去做,在孩子面前又不能泄露“天机”,不让孩子感觉到你们在转变他。 <h3>四大要领<br></br></h3></br>套用这“六步公式” 最重要的需掌握以下要领:<br></br>一是家长和早教师都应有完全的信心,按科学育儿方法,孩子一定会转变,并越来越好,这种信念要坚定不移,没有这种信念就会造成“人才流产”。二是家长和早教师要背着孩子开会学习,多次统一教育思想和方法,确定主教育人,同时大家一起配合,千万不要互相埋怨,决不可在孩子面前暴露育儿矛盾。<h3> <br></br>三是认识到改变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缓慢过程,决不能一蹴而就。大家不要紧张,也不可眼睛盯着望孩子转变。要知道100个不良行为形成的不良习惯和性格,需要101个优秀行为才可矫正,所以要有足够的耐心。四是要重点培养孩子新的兴趣和新的兴奋点,让孩子快乐上进,充满自信,实行“自我积极暗示”。大家都要牢牢记住一个规律: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不是他们改正的,而是为他们创造有利条件,是他们慢慢忘掉的! <strong>许多母亲都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发愁。孩子的不良行为是由于孩子不知精力往何处去而造成的。</strong><strong> ——斯特娜夫人</strong> <h3>-END-</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U25t_IrpSSztNQTd4TyUY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