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青石板路上》分享课堂之杨薇老师篇。

素骨凝冰

<p class="ql-block">  在馨香浪漫的四月,扬子江朗诵艺术团里蔓延着春天特有的清新和阳光的味道。如诗如歌的四月呀,令诵读的人愈加温婉洒脱。</p> <p class="ql-block">  杨薇老师,最初认识的是她的诵读,她的声音具有抓人的魔力,从初相遇时的情感读物到后来的大河大川再到类似我这类《走在青石板路上》的温婉柔媚,各种风格的都能驾驭,不得不说,这是对朗诵具有非凡的感悟力和勤奋后的功力的优秀诵读者。在她的诵品中,会被她的每一句话感动到流泪。我想,这一定是个性情中人。果然,从2019年3月成立扬子江朗诵艺术团的第一次活动—南京秦淮河上游船上的朗诵会开始,就注定了后来的扬子江朗诵团一直是稳健,团结,和谐的前行。令人感到温暖,向上,憧憬,充满生活的热情和动力!这必然和作为团长的杨薇老师的自身修养和包容有关。她的身上折射出母性特有的暖,令人感到有长姐的柔情。而她端庄大气优雅的气质后面总是包容豁达的内在人格魅力。在不经意间,时常漫入人的心扉。恰如她的诵,人如其诵,诵如其人。下面是四月第一周的每周课堂杨薇老师分享的体会,她说:</p> <p class="ql-block">  说实话,你那天把这篇作品发给我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感觉我们平台好像发过的,然后我就找到了,是青青和宁晋她们读过的。我听了一遍,真的很好。然后我又细细的看了一遍这个文字。作为南京人来讲,对夫子庙,包括对现在的老门东其实还是非常的熟悉,所以我跟着你的文字,其实就从老门东的门口就开始往里面走。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想,虽然没有你那么有文采,但是,我是真的跟着你的文字走,我们在慢慢的去感悟,去体会。还是有感触,我觉得身在江南,特别是南京这么一个美丽的地方,我觉得还是非常幸福的,刚才你也说了这个对南京的这个评价,我觉得还真的是很恰当,很适合从天上往下看的这么一个城市,是非常的美,而且这个美,是美在一年四季。所以前面刚读得文剑老师的《最美紫金山》,我觉得读的时候就在想,素素这个作品真的是南京非常美。美在她的建筑,美在它的风景。都很美,而且一年四季各不同,所以真的是很有感触。我其实就是跟着你的文笔再慢慢的往下看,往里走,然后往深处想。真的是有一步一景的那种感觉。你的文笔,我觉得非常好的,就像在画一幅画,让我们感到了,看到了他的场景,还能感觉到它的色彩。这就是我觉得对于我们一个诵读者来说,还是非常好去把握的,我觉得读你的文章给我的感触就是很清新,很文艺,很舒服,没有很多的负担,而且不难懂,而且画面感特别的美。</p> <p class="ql-block">  也要感谢你推荐了这么一首配乐,我觉得非常的适合,我们在读东西的时候,经常会感觉到配乐比较难找。配乐的节奏跟你读的这个节奏,一定要能搭起来,如果你配一个很快的,就感觉我们在赶路,所以你这个音乐我觉得就是让你自己在慢慢悠悠的在里面去看去观赏这个感觉,所以我觉得特别的搭。所以,没太费事。我觉得如果你满意了,那我觉得也是非常高兴了!</p> <p class="ql-block">  后记:杨薇老师的分享对我们的朗诵也起到了启迪的作用,心要跟着画面和情境走,眼中有景,景中有情。杨薇老师几乎每天都有诵读,都有在给扬子江朗诵团做公众号,推出团里诵读者的诵品,从来不曾间断。这是对生活非常用心又有条理的人的毅力和长性。有生活的人注定会理解文字作品,并且理解的那么恰当。一个优秀的诵读者,纵使有再多的琐事,也会给自己保留着用心用情品读时光。我想这也是杨薇老师特有的一种情怀和对艺术的担当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杨薇老师诵读的《走在青石板路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附:走在青石板路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文/素骨凝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走在青石板路上,就走在了江南水墨里。曲径幽香,就想起了杏花,想起眉目弯弯,斜襟盘扣的棉布妇人,叫卖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渐渐地,随着渐浓的暮色消散在小径深处,轻轻回响在耳畔,也留在了诗行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走过古旧的木制窗棂旁,就沾染了江南的古韵。洞箫的清音滴落在竹叶上,触动了思乡的愁绪。那个娴熟的转音呀,带着淡淡的忧伤,柔美的情愫让人停下脚步,把自己安放在乐声里,任思绪蔓延着,想起白纸窗格,窗下的姥姥在昏黄的煤油灯下纳着鞋底,边哼着古老的歌谣,时而,用针尖儿撩拨一下鬓角的发丝,在无数个夜晚,一寸灯芯的光亮下,为她疼爱的外孙外孙女纳着鞋底,缝制着棉衣,把浓浓的爱都缝制在了光阴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走进小巷深处,就走进了江南的旧时光。踏着文人墨客,艺术家的足迹找寻岁月的痕迹。古旧的木门,锈迹的铜锁,斑驳的砖墙,精美的石雕,掩映在绿树繁花之中。轩窗里,多少次的望眼欲穿,期盼归人却无期。从黑发到白头,有多少思念已成殇。看不够的江南景致,道不尽的传奇故事,成就了多少诗人的浪漫情怀。着一袭白衣素袂,点缀在初夏的朦胧里,亦如穿越了旧时的模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走在小巷的槐树下,就走在了幽婉的江南里。慵懒的倚在花藤下,看看画画写生的人挥洒丹青,用一抹墨笔勾勒出青苔的味道,又如何画活了一朵花。那天,凌霄花正值妙龄,艳而不俗,媚而不妖,横逸斜出,轻舞飞扬,一藤一蔓,都是寸寸柔情!那一簇簇的红,悬挂着,跟檐前的红灯笼呼应着,营造出夏日独有的意境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走在小吃铺前,就走在了江南的人间烟火里。小巷子里有江南特有的传统小吃,糯米莲藕粥,赤豆元宵,糖芋苗,金陵汤包,豆腐干,鸭血粉丝汤,梅花糕……这么多种类,我却只钟情糯米莲藕粥,总觉得莲藕丝丝缕缕缠绕着多少关乎女子的故事。无论是普通的邻家女,还是婉约词人,荡着小舟去莲塘,一采莲,一弄月,一扑蝶就都成了诗,入了画了!再经巧妇的纤纤素手的烹煮熬制,盛入小木碗里的莲藕粥在平仄间愈发清香甜糯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走在小巷的青石板路上,就走在了江南的多情里。如今的江南呀,依然多花儿,多湖,多莲,多灵秀,多艺术,多博爱!这个江南是金陵,我走在金陵老门东的青石板路上,可以追思古人,可以悠然遐想,隔着一条河,举杯,与你对饮!月亮的清辉柔和的倾泻成薄薄的轻纱,淡淡遮住了我微醺的脸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