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前些日子,我在中心广场上和孩子们游玩,有位同学给我留言说:老师,你视频号上有一个展示书架的,求背景音乐。苏芮阿姨的这首《凭着爱》曾在去年春天赐予我不少力量呢,林子祥、陈百强、梅艳芳、刘德华等港乐名宿都曾翻唱。国语版的《再回首》,就无需赘言了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去岁自岭南飞还中土,春寒料峭,阅读和健身摇身幻做续命良药,音乐则为送服首选。萦绕耳畔的多是一些同曲不同词的歌曲,姑且称之为姊妹曲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黄家驹团队的《农民》有国语和粤语版本,后者更胜一筹,适合慢跑;叶倩文的《祝福》和蔡琴的《驿动的心》,适合旅行。李克勤的《爱你不需要理由》和黄凯芹的《旧朋友》,适合枝叶翻飞的清晨;陈慧娴的《千千阙歌》和梅艳芳的《夕阳之歌》,适合落日霞满的黄昏。罗大佑的《阿郎恋曲》和《恋曲1990》,不分伯仲,镜像似是孪生;刘德华的《一起走过的日子》和《来生缘》,词名意近,遑论内涵。陈奕迅的《富士山下》和《爱情转移》,本就是二十多岁的旋律。吕方和刘欢都有《弯弯的月亮》,黄凯芹与毛宁也都有《晚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此类姊妹曲还有很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耳膜被这些曲子清洗之后,便很难评论当前诸多现象级的神曲了:菜肴卖相很难看,不吃就是了,非得让人嘴里嚼嚼再吐地上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