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相教学散想(一)

张苏中

我们对院校教育的理解一直比较多样,有不同的需要时可以有不同的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似乎变得越来越复杂多变,越来越难以白相。 接受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就业 在亚里士多德时代曾经对教育的功能有一场激烈的辩论,一些人认为教育是为了让你过上高尚的生活;一些人认为教育是为了让人成为一名更好的公民;另一些人认为教育只是为了帮助你找工作这三种基本结论。2500多年过去了,无论是教育的实施者还是接受者,当下似乎都过多地把教育的功能放在为了找工作上了。 如果用稍微经过长一点时段观察,会发现数码学院学生毕业以后,被社会看中的并非是狭隘的工作技能,而是思考分析专业问题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社会和产业一直在急剧的变化,且这种变化会越来越加速,可是任何学校传授的任何技能和知识,都始终处于滞后过时之中。我们学生如果花在课堂训练的时间过长,一直处于脱离社会现实的状态,这可能是我们在浪费学生的时间和潜能。 所有教育的内核在于交流和增加“为什么” 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线上教育资源涌现,能让更多的人得到更好的学习机会,然而教育的内容和质量是由人际关系所决定的。互联网只不过是21世纪的印刷品,最好的教育形式永远是面对面地交流,包括线上网络的交流和线下聚到一起的直接交流,后者更会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 教育的交流不只是交流知识,还有老师向学生传达对所教东西的热情;而学生也不仅仅是记录和模仿,除在激发其专业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产生“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呢?”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为什么这样评判呢?“……”等想法,以及自主找出并解答的路径和方法。因而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是目前教育的真正意义。当然,能力应该可以看作是知识的应用。而获得如何帮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知识,大概是老师们的最新课题。 最好的教育即获得思维方式 我们目前正生活在一个最好的年代,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环境是混乱不堪的,事实上是难以找出规律的,但就算我们的近现代教育的发展没有模式可言,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经验和教训。未来10到20年,这个世界还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当下的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理解这种变化,并对它有所行动。 存在的问题总是多余答案,所以一个能够让教育工作者在未来开放地应对变革的学问比任何时候都重要,他们面临的是21世纪跨领域的任务和挑战,这需要一种新的、不断优化的思维方式。 “稳定”不该是教育追求的理由 追求生活和工作的稳定可能是人的基本本能,但是如果认为成为一名教师或者学者就能够拥有稳定舒适简单的人生,那就是我们还没有真正理解当今急剧变化中的世界。 我们面临的世界绝对不可能被完美的决策和任何一种模式所支配,不会再有伟大的思想和伟大的理念统领整个社会,相反倒一定是会有不少微小的想法和无数做事的方法不断涌现。这是所有人都能够见到的现实。因而,我们的教育需要开放地看待事物,乐于应对变化。我们必须准备好经历失败,必须去尝试,但是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有合理而坚定的信念,有所付出,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不是用逃避无处挑战的态度,祈求“稳定”。因为教育工作是一项服务社会进步和学生发展的高尚工作,应该有自己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