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月,万物欣欣向荣,正是读书的好时光,为了提高红塔区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育人效果,红塔区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共成长教研活动于2022年4月8日上午在春和中心小学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人员有红塔区教科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张永芳老师、红塔区小学道德与法治优秀教师以及春和中心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老师。</p> <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本次研讨活动中,两节思政课各有特色,不变的是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对学生情感认识的培养。“有意思”“有意义”的课堂,让教科书融入生活,让生活成为教科书,深受学生喜爱。</p> 课堂展风采 <p class="ql-block"> 本次研讨课由春和中心小学德育主任张丽艳老师执教《探访古代文明》和春和中心小学张爱俊老师执教《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p> <p class="ql-block"> 张丽艳老师执教的《探访古代文明》,紧扣“文明”一词,由浅入深,利用图文并茂的媒体技术引导学生一起探访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从中感悟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感悟中国早期文明独有的价值,萌发敬仰祖先的情感、认同中国早期文明对世界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课上张老师用甜甜的微笑激励着学生大胆发言,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p> <p class="ql-block"> 第二堂课我们跟着张爱俊老师的步伐走进现代文明——《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离不开规则,无处不在的规则约束了社会每个成员的行为,维护了社会的正常秩序。 张爱俊老师执教的《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通过游戏“智取小球”,感受讲秩序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课前调查交流,看!孩子们准备得多认真!</p> <p class="ql-block"> 著名学者莱蒙特所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张老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参加午托就餐,在疫情防控期间,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有哪些?借助刚结束的清明小长假,用生动的故事让学生感知森林防火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参与活动的老师都认真地听,仔细地记,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希望紧跟新时代步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p> 评课促成长 <p class="ql-block"> 思,要突出内容的思辨性,思维的开放性;政,要把握“方向盘”,突出价值观的引导;课,就是把课题作为载体,把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研讨课结束后,所有听课的老师对两堂课轮流做出了中肯的评价,在褒奖之余也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意见。</p> <p class="ql-block"> 杨娅老师针对张丽艳老师执教《探访古代文明》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以兴趣入手,让学生穿越到古代,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文明”一词贯穿整堂课,让学生感受到文明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杨红波老师针对张爱俊老师执教的《建立良好的秩序》这一堂课也给出中肯的评价:“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利用音、图、像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秩序”的重要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超越了文本的局限性……”</p> <p class="ql-block"> 张永芳老师总评。</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对执教老师的精彩课堂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也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道德与法治》课堂要有六大要素:生活性(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活动性(要有亲身体验)、实践性(学生知道了要学会怎么做)、综合性、开放性(教材内容)、基础性(培养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活动性课程,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技能,价值判断的能力,对道德原则的领悟,都可以在活动中形成。今天的研讨课是在活动中体验,发现生活中内在的道德意蕴,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个人素养的体现。总之,思政课教师任重而道远,希望老师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基于生活、反思生活、超越生活,将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传授给学生。深入研究道德与法治学科,上好每一堂道德与法治课!</p> 发证书悟成长 <p class="ql-block"> 活动结束后,红塔区教科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张永芳老师和春和中心小学教务主任杨海燕老师为上研讨课的老师和进行主评的老师颁发证书。</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老师们对思政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也互相学习了怎样在思政教学中落实思政要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对老师们的日常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p> <p class="ql-block">图 片:杨海燕 唐星新</p><p class="ql-block">文 字:唐星新</p><p class="ql-block">编 辑:唐星新</p><p class="ql-block">审 核:郝勇 杨海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