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明节悼念祖辈和逝者,到郊区踏青是从古至今的习俗。考虑到防疫我们将错峰到10日给父母扫墓。清明节当日大女儿和女婿陪我和夫人踏巡故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西城区新街口蒋养房43号院,哪是爷爷留下来的一个小院落,解放初期,在我读小学一年级时搬家到崇文门花市大街中二条6号,我老爷家。一晃七十多年过去了。女婿将车停在新街口的一处停车场。我们一路往北踏巡蒋养房,路过了护国寺、百花深处、正觉寺,心想再过去就应该是蒋养房了,但我脑海中的小理发店没有了,前面的路口也更宽了,路牌上写着“新街口东街”,这时身边走过一位老者,上前询问(如照片1)方知,这里已经拆建三次了,老者今年87岁,从小就生活在这里,在油坊工作,现在居住路南的平房小区里。老爷子的话勾起了我的记忆,小时候蒋养房的路北从西向东有油坊、糖房、粉房、吊炉烧饼铺,路南则有理发店、裁缝铺、煤厂、裱糊铺,现在已经渺无踪影。沿着新街口东街由西向东走渐渐感觉到路由西向东分别向南北两侧扩展拓宽了,当然我小时候的家蒋养房43号也在向南拓宽时拆掉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宅找不到了,就看看自己读一年级时的小学吧。我们一路向东,看到了一栋红楼(如照片2)是邱家胡同小学,现在名称是雷锋小学,学校原址上是一片居民楼叫邱家小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再往东走就到了德胜门外大街,73路公交车的一个站牌上写着蒋养房站(如照片3)。蒋养房胡同没有了,但地名保留下来了。看到了蒋养房站牌、雷锋小学找回了儿时的记忆,也算实现了踏巡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怀着满足的心情我们在北京的老街上漫游,走入护国寺步行街,路过梅兰芳故居、人民剧院,参观了护国寺仅存的一间大殿。路北一间典雅精致的店铺映入眼帘,门上一幅匾额《富华齋》餑餑铺。店内装修古香古色,太师椅八仙桌,随处可见以“富贵白头”为主题的各式瓷器。我们选了一张较大的桌子坐了下来,点了枣泥饼、干菜月饼、芸豆卷、宫廷牛舌饼,还有一个奶酪果子冰,小点心现场制作,清洁卫生,制作精细。在富华齋品尝宫廷糕点真是一种享受。</p><p class="ql-block"> 踏巡故里,品尝宫廷糕点,畅游京城老街,我们以我们的方式过了今年的清明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