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国,这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发现了隐藏在大自然中的奥秘,这其中包括农业生产和星象的关系;以及从气候变化,四季更迭制定吃二十四节气等等,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化中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接下来,让我们去了解一下这些传统节日的食俗,风俗,活动,意义,风情……</p> <p class="ql-block"> 春节是中国民间非常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之一。一般是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p> <p class="ql-block">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p>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祀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p>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 农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中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所谓乞巧,即在月光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p> <p class="ql-block">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民间在中元节这天会举办祭祀活动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p> <p class="ql-block"> 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季节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p> <p class="ql-block">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年节”。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节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p> <p class="ql-block"> 冬至:阳历的12月21日或22日。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 腊八是指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的第八天,十二月初八即是腊八节,腊八节在中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蒜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p> <p class="ql-block">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指农历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腊月三十、故又称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