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却留下了难忘的从前。<div> 2016年春节,我们一家人乘坐高铁回家过年,第二天就是年三十。当天上午,我和弟妹边做午饭边闲聊着过往之事。因原来我们曾经是两个村合并成了一个大队,年龄差不了几岁,彼此都很熟悉。她一项都很尊重我,我们妯娌如亲姐妹般无话不谈。<br> 她非常荣幸地说:“大嫂,你当年唱戏扮演霸气十足的女大队长,橙橙扮演地主黄三槐。你穷追不舍追赶装有一本变天账逃跑的地主黄三槐,直到最后捉住了气喘吁吁失魂落魄的地主,你狠狠地一脚把他踩在脚下,直到他认罪伏法的场面好威风啊。那一幕我记忆犹新,我们班上的同学都很敬佩你,那时你就是我们心中美丽的女神。”<br> 弟妹的一番夸奖不但让我受宠若惊,儿时的记忆又回来了,陷入了深深的怀念中。那时的明艳动人,如时空穿梭般,把我带回了46年前的那个春节。46 年时光荏苒,这是童年少年时代的一段辉煌岁月。<br>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转眼又6年过去了,那年弟妹的一番话总是挥之不去,历历在目地不断浮现在眼前。也总想把过去五六年级上学时的演出情景整理一下,放到自己的日记本里,什么时间想起家乡的亲人,想起亲爱的同学们时,就翻开看看那时的成长经历,回想回想同学们当年在台上疯跑打闹的表演风采,心中是极大的欣慰,那种幸福感油然而生。</div> 想到就要做到,做到才能看到。于是我深深地陷入到了那段曾经辉煌过的岁月,且画面越来越清晰。那时感觉自己是被村里的父老乡亲们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孩子,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对我热情相待,嘘寒问暖,关爱有佳。<br>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除了县剧团会到各公社巡回演出,公社电影放映对定期到各大队放电影之外,各村都还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我们学校同样也成立了宣传队,每年的春节就会在大队门口我家对面搭台演出。<br> 寒假期间,老师精挑细选留下了少数喜爱戏曲的同学参加学校节目排练,等过春节时奉献给父老乡亲们一台轰轰烈烈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十冬腊月不顾天寒地冻,为了演好一部部优秀作品,老师带领我们紧锣密鼓加班加点日夜辛苦排练。<br> 我们学校的文艺宣传队,年龄普遍偏小,刚开始也只是排练一些小节目,譬如,大合唱,三句半,数来宝,二夹弦,掩护等样板戏。后来宣传队的老师们觉得这些小节目艺术性不高,不足以显示当前的形式。于是就想排点大戏,就又排练了戏曲《审椅子》《白毛女》《掩护》等,逐渐扩大当前政治形势错综纷杂的戏曲内容,来丰富群众生活的精神需求。<br> 我们这些没见过世面土头土脸的农村孩子,和现在的孩子比那时候的我们就是小叫花子,吃不饱穿不暖,也没有出人投地的想法,能登台唱戏那就已经很知足了。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一个个深挖角色,苦练台词及唱腔,细心地观察生活,不厌其烦地向老师们请教。小小年纪的我们平时倒看不出有什么艺术才能,一旦进入了剧情,担任了角色,便也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唱起来。<br> 还有村里的能人高手,若不是学校成立文艺宣传队,我还真不知道我们村有那么多艺术人才。光乐队就聚集了十二三个人,有打击乐器,也有管弦乐器的,板胡、二胡、笛子、笙等。除了有艺术天才的几位老师外,还有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参加生产劳动的庄户人,竟能苦中寻乐粗中有细把板胡拉的得心应手有板有眼儿韵味十足的艺术人才。<br> 排练虽苦,但苦中有乐。每次的排练老师认真严厉指导戏曲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及唱腔。一个节目为一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分一个教室,几个人把剧中的每一段戏及台词、动作,反复的练,反复的唱,练到熟能生巧为止。<br> 特别是邀请到有戏曲表演天赋的王老师,来做我们的艺术总监。他不但能唱能拉还会挖掘新的台词和俏丽的动作,他教我们表演天真活泼性格泼辣的花旦唱腔时,动作敏捷伶俐,表演功底扎实;教我们表演起端庄娴静的青衣时,他的唱功优美动听,情真意切,动作稳重,一招一式耐人寻味。随着老师们的耐心指导,一步一步进入角色熟悉台步熟记台词及唱腔的亮点,一点都不能松懈,不知不觉就临近了春节。<br> 我们每个人也都为这台戏能否旗开得胜捏着一把汗,寒假这十多天的时间里,师生们辛苦彩排的节目是骡子是马也该拉出来遛遛了。 春节临近,大人小孩其喜洋洋,热闹的大街上不时传来顽皮的孩子们点燃鞭炮的炸响声和欢乐声,及满街浓浓的年香味,还有那家家户户飘起的炊烟袅袅在上空缭绕。只见几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手握铁锹在忙着栽桩搭戏台,宽大的戏台就搭在我家大门口正对面。<br> 大年三十晚饭后,戏台下面坐满了熙熙攘攘的大人和孩子,场景非常热闹。想想以往看戏,我也跟她们一样早早地在台下面坐着,并期待着,欢笑声、喧闹声响成一片。现在也轮到我在台上表演给父老乡亲们看了,心里那份荣耀,那份自豪,就像吃了蜜一样甜,高兴得都要跳起来了。<br> 这时,夜幕降临,月亮爬上了树梢,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色。不一会儿,舞台上的灯光四射,中国红的影幕栩栩拉开。真的像看大剧团演出一样的阵势,一阵开场咚咚锵锵敲锣打鼓叫板后,看戏的群众掌声响成一片,连月儿也透过树缝向我们偷偷地张望。<br> 此时,灯火辉煌,惊天动地的场面开始了,口齿伶俐的小报幕员,当时曾经是舞台上最耀眼的小童星,也是深受全校师生和父老乡亲们追捧的活泼可爱的小女孩。<br> 只见她身穿红色戏服,白里透红的脸蛋上化了淡淡的妆容,迈着童真的碎步威风凛凛闪亮登场了。她轻抿嘴唇,弯腰行礼,再抬眼微笑,眉眼梢处,尽显温柔。樱桃小嘴似笑非笑,两条麻花辫搭在肩后,一排齐眉刘海整齐地排在额前,眉清目秀,唇红齿白,深受人们的喜爱。<br> 只听下一个节目,大合唱《绣金匾》,第二个节目《数来宝》做准备。银铃般的声音,清脆响亮,荡漾在夜空下的四面八方。她一颦一笑的神态,还有那可爱的小虎牙,甚是惹人喜欢,让台下在座的观众一阵掌声雷动。 紧接着,小演员们粉墨登场,这时,大幕缓缓拉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排小俊男和小靓女们,一个个装扮得漂漂亮亮,精神抖擞的来给观众献上一首耳熟能详的《绣金匾》声情并茂,感人至深。抒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及无数师生对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恩来总理的热爱,以及对人民子弟兵——八路军的深情厚意。<br> 多么感人至深的歌曲,唱得每个人心中有一股温暖的幸福感;多么靓丽的一道风景,让台下的观众目不暇接看得眼花缭乱。接下来的几个节目也都一一呈献给了台下的社员群众,他们也都喜闻乐见,享乐其中。<br> 一年里,这是最热闹的日子,也是最欢乐的日子。寒冬腊月,数九寒天。不仅大人小孩全全出动,肩臂相摩,就连年迈花甲的老人儿孙搀扶着也争先恐后地来到台前观看,家家出动,户不留人。 这时,只听报幕员的下一个节目《审椅子》的声音刚落下,过门一响,台下鸦雀无声,和着戏剧的配乐,剧中的女队长丁秀芹腰间扎着武装带肩上挎着手电筒,手握步枪全副武装闪亮登场了。顿时台下掌声响了起来,只听前排就坐的人说,太美了,樱桃小嘴浓眉大眼,粉红的脸蛋像苹果。<br> 这是当晚最后一个让师生和观众期待的精彩节目。<div> 《审椅子》是发生在1962年夏天的一个夜晚,某生产队村口的荷花池边,夜深人静,只有青蛙在叫个不停。忽然从祠堂的后门闪出一个人影,只见他慌慌张张的从祠堂里偷出来一把椅子,他掏出砍刀想撬开椅座。</div> 图片来自网络 这时民兵王德全手拿步枪巡逻来到这里,发现有个人影倏然一晃,他“哎”的一声,只见偷椅人丢下椅子遛进附近的灌木丛里,王德全四处寻找没见人影。当时正是打倒反动派及地富反坏右猖狂运动的风口浪尖,无论农忙农闲民兵都要站岗放哨,以免坏人搞破坏活动,他们日夜巡逻。 他却发现土坡旁放有一把土改复查时黄三槐家归公的红木椅,正在他莫名其妙时,却又发现偷椅人地主分子黄三槐从灌木的另一边遛了出来,他想虚张声势栽赃与别人。王德全问他黑灯瞎火为什么出村,黄三槐声称,你不是说加强战备人人有责吗。王德全问他这椅子是你拿的?他委屈地说,谁拿的我可搞不清,这椅子当年虽是我家所用,可它是地主老财的剥削罪证,我争取摘帽子尚未办成,怎么可能再去罪证加重罪名。”<br> 一番对白较量,王德全发现他行迹很可疑,真真假假他也弄不清。粗心的王德全丢下红木椅带黄三槐进村去见大队长丁秀芹。正巧红木椅又被路过的富裕中农沈家昌顺手牵羊背回了家中。这时丁秀芹身挎手电筒手握步枪大步流星和王德全快步走向土坡前,黄三槐却神色慌张跟在后面。<br> 丁秀芹听说此事有点奇怪,慌慌忙忙出来村外。她深呼吸一下,以最好的状态开腔。她神色稳定地唱,”树动枝摇风乍起,深夜村头事可疑,急赴现场查根抵,红木椅又因何不翼而飞,须留意这周围蛛丝马迹。“丁秀芹匆匆忙忙赶到现场,不见了椅子,却拾到富裕中农沈家昌遗落的烟袋。 图片来自网络 她冷静地分析了这种复杂的情况,然后找到椅子和与此事有关的人,以“审”“椅”“察”人的办法,旁敲侧击,含沙射影,试探出当事人的不同态度,进而抓住问题的症结,顺藤摸瓜,查获黄三槐暗藏在椅座夹层中的变天账,一举粉碎了黄三槐妄图复辟变天的阴谋。 在演出过程中,即便有老师躲在舞台的角落,拿着剧本偷偷给演员提词,也出了不少漏洞及冷场的现象。扮演富农沈家昌的那位同学特爱笑场,明明该他对白的台词,他紧张得汗流满面把自己的词给忘记了,却把地主黄三槐的词给抢着说了,地主本来就吓得惊慌失措,这下地主黄三槐没了台词显得他更加慌张。这时黄三槐急中生智抢白了一句幽默的台词,“哎,终于解开椅子的哑谜了,认就认了吧,别把事弄僵”,在老师的提醒下,气急败坏的富农沈家昌说:“干嘛死赖我,你推人下泥塘”,总算走进了戏里。<br> 其实在舞台上,我们演员的目光都不敢对视对方,四目相对时也会情不自禁地笑场,当笑意来了,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这也是老师多次提出批评的严重错误。<br> 记得节目最后鞠躬的时候,台下又掌声雷鸣,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再唱一曲。彩绘的淡妆描画在她美丽的脸上,显得她兴奋的脸庞更加漂亮。莫看她小小年纪,在台上的一招一式演的有模有样灵活自如,她口齿伶俐声情并茂性格刚强,审椅子审的地主理屈词穷心发慌。<br> 而台下翘首以待的观众却为她热烈的鼓掌,同时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夸奖。当时,她也算是村里红极一时的小明星。她一会儿转着圈,一会儿又做出各种各样俏丽的动作,连停下来的姿势都是那样的精美。还有她灵动的眼神与身段,征服了台下的观众。<br> 那时没有鲜花,但迎来了掌声和夸赞,随之而来的,还有爱情,班上竟然有个同学偷偷喜欢上了她。那时不管走到哪儿,她都被乡亲们众星捧月般宠爱着。然而,看似乱七八糟演一通,但笑过以后,却又令人回味无穷,因为戏里有普通人的心酸。 “审椅子”里的女大队长属于武旦,着重于“较量”。手中的兵器一相交 ,动作也随之而来,又是翻跟头,又,是转身,让你眼花缭乱。然后,通过念白、唱腔,来表明它要活捉这个剥削百姓的大恶霸地主黄三槐。台下观众,人人称道那女孩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br> 为了追铺剥削劳苦大众的大恶霸地主,交出那本吃人的“变天账”,上面一笔一笔都记下了乡亲们的血泪帐,农人辛苦的劳动,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沉重的赋税和地租将农民辛苦一年的收入剥削殆尽,不论是丰年还是歉收年,他们的日子一样悲惨,地主狠心逼死了多少穷苦人,该是跟他算总账的时候了。<br> 她倾尽了全身精力,她也不管剧情的安排,先拿出她的兵器功夫。通过几番追赶,几番较量,台前台后穷追不舍,肥胖的地主寡不敌众,终于停下逃窜的脚步,跪地求饶。<br> 当威武的女大队长目光炯炯地盯住大地主黄三槐看时,他吓得浑身发抖,虽然反穿着羊皮大褂,头戴着瓜皮帽,依然冷汗直冒,因为他心中有鬼。最后,活捉了这个吸人血的恶魔,罪大恶极的大恶霸地主黄三槐,他趴在地上磕头求饶的举动至今历历在目。此时愤怒的大队长一只脚狠狠地踩在他的背上,生怕一不注意让狡猾的地主头子再次逃窜了。<div> 这个是剧中最经典的动作。当大队长把罪大恶极的黄三槐踩在脚下时,丁秀芹旗开得胜气势高昂的姿态,轰动了所有观众的喝彩及掌声,人民群众对地主老财的剥削和压迫都是咬牙切齿恨之入骨。<br> 当时地主老财老实交代了他的罪行,便把那个记昧心的账本从一把椅座里取了出来,之前他一直不肯离开那把椅子,女队长就觉察到这把神奇的椅子里有不为人知的秘密,原来这把神奇的椅子里面藏有他见不得天日的罪恶。<br> 按照“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对他实行了教育,对他也给予了从宽处理。最后把那本“变天账”当众烧掉。</div><div> 小演员们的声情并茂感人至深,每次演出观众都会被这个节目深深感染而掌声雷动。</div> 节目也到了倒计时,活泼大方的报幕员再一次闪亮登场,只见她面带微笑地向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口齿伶俐地说道:“节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观看”。<br> 当时,扮演女大队长这个红极一时的小演员及报幕员,她还是扎着羊角小辫、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恍惚之间,那个如初露小荷一般的美丽少女,已经在时间的长河里成为了妻子,成为了母亲。<br> 但是,每当她出现在家乡时,人们依然会想起那个眼波清澈、笑容甜蜜的女孩儿,以及那时俩人在戏台上打斗的美好场景。<div> 那个扮演丁秀芹的女孩芳华早已不再,山高路远历经风雨安家他乡,如今已是到了晚秋的“我”。虽仪态万千,但眼里再无昔日的灵气和光芒。犹如所有红极一时绿的廋了的叶,很快便是陨落。树犹如此,人何以堪。<br> 说实话,小时候没见过化妆,也不会化妆,家里的风沙大,每天都是灰头土脸的。记得那天演出前是两位老师分别给男女生化的妆,我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把脸洗干净后,露出了红润的面色,抹上雪花膏,再上一层白香粉,脸颊涂上胭脂,更加白里透着红,装扮完我活脱脱一个小青衣,拿着镜子在眼前晃来晃去的,我好喜欢,都有点自恋的感觉。<br> 那时演丁秀芹腰里扎的皮带在那个贫困的年代非常不好找,最后还是老师想到了曾经当过兵的一个村民那里借到的,看起来他很少用,保存的像新的一样光滑锃亮。演地主黄三槐身上穿的翻皮马夹和瓜皮帽子,以及沈家昌腰间扎的布袋和烟袋都是找村里年事已高的老人借来的。<br> 为了演好节目中每一个角色的唱、念、打、斗及戏里所有的道具,老师都绞尽脑汁费尽了周折,力所能及来满足台下不惧寒冷的父老乡亲们看好一台精彩演出的欲望。</div> 而那个扮演狡猾的大地主黄三槐的男一号,就是我的同桌同学橙橙。当时,他也是个多才多艺天真烂漫帅气十足的少年郎。长大后靠自己打拼闯出了一片新天地,爱情事业双丰收。如今更是诗词歌赋长篇大论风光无限,是我们班里的佼佼者。<br> 那时,因为我们俩演的角色,正适合当时的特殊年代,批斗恶霸地主及走资派的政治形势,太过深入人心。当时村里不少观众看到我们直接用“恶霸地主和女大队长”的称呼,代替了我俩的真实名字,因此也一炮而红,也将这个角色深深烙进观众的心。<div> 临近节目的结束,乡亲们的一次次拍手鼓掌,鼓励我们明年还要继续演唱。在这欢快的气氛中,我们节目已接近了尾声、那时我们俩都是学校里的小明星,非常受老师同学和村里人们的尊重和喜爱。</div><div> 准备了一个寒假的节目,就这样一两个小时就演出结束了,就像书里说的:“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一样。其实,我很乐意享受在舞台上那威风凛凛、保家卫国的光荣形象。 </div><div> 心情高兴的时候,日子就过得那么快,当时自顾着享受小演员的那份自信,沉沁在那欢快的幸福之中。竟然都忘记过年的快乐了,也不在乎兜里的压岁钱越来越少了,好像自己突然长大懂事了。能为社会做点小小的贡献,能为村里的父老乡亲带来快乐,我感到非常的荣幸。</div><div> 我幸福着那份幸福,高兴着那份快乐,不知不觉中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过完了。大人们又开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了,我们的寒假也随着欢快的节奏过完了,又是崭新的一年开始了。</div><div> 现在看来,当年学校办文艺宣传队排演的戏曲节目,确实难登大雅之堂,但就这自娱自乐的农村简陋的戏曲表演,却也能给父老乡亲们带来许多乐趣,能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让社员群众们在辛勤的劳动之余,得到娱乐。</div><div> 我也是个戏曲爱好者,当年的《朝阳沟》《白毛女》《红灯记》戏里的唱段我都会唱,都是那时记住的,一板一眼唱的字正腔圆,四十多年过去了,至今我还记忆犹新。<br> 很长时间,同学们一看到我,就想起机智聪慧的丁秀芹。当年戏里,我俩是最让人喜爱的荧幕小明星。学校一别后,我们都各奔前程,虽生活在同一个村里,却从未碰过面。不禁怅然若失,身边再也没有昔日的同学玩伴,再也没有曾经大闹的快乐场面<br> 岁月荏苒,时光如梭,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有幸故乡街头遇见。79年一别到09年,三十年的分离,天各一方,没有冲淡我们的记忆。共寻当年纯洁浪漫的时光和当年舞台上的情景时,都历历在目。我们在感慨回忆的同时仍旧激情满怀,尽情的享受着纯情的快乐!同学的深厚感情如同兄弟姐妹。如今戏外,我们是最懂得关心疼惜对方的挚友,非常珍惜这份深情厚谊的同学缘分。</div><div>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同窗同学的浓浓真情使我们越走越近,如今我们都离开了那个可爱的小村庄,两个人都把家安在很远的异乡。今年的清明节我们又相逢在故乡,岁月无情却沧桑了我俩年轻的模样,年龄虽然变老但诺言却记在心上。<br> 有一种感情,比亲情更坦荡,比爱情更长久,这就是知根知底的同学深情。<br></div> 1977年夏初中毕业照 回想过往,人生就像是一本厚厚的书,书写着似水流年的聚散离合,岁月就是一首婉转悠扬的歌,歌唱着春夏秋冬的交替更迭。<br> 时光匆匆,在岁月风霜的侵染里,虽然我们都已改变了昔日的容颜。神采飞扬的笑脸,已被风尘涂满无尽的沧桑。而那些陪伴一程,入了心的人,怎能说忘就忘。<br> 蓦然回首,有过多少的欢声笑语,有过多少的鼓励和支持,依然铭记心间;有过多少开心的时刻和有趣的故事,依然浮现在眼前;有过多少感动的瞬间和走散的人,依然念念不忘。 不禁感叹:童年真好,青春真好,年轻真好!那时的我们是多么的简单快乐,活力四射,神采飞扬。或许,哪天再见面时,我们依然会无拘无束地谈笑风生,因为那是我们期盼已久的重逢,那是无法掩饰的喜悦。 时光无言,似水流年,转眼四十二年有余。此时,春暖花开,景色宜人,多想盼望亲爱的同学们来我生活的城市——武汉看看。咱们再叙难忘的从前,岁月虽改变了我们的容颜,却改变不了那份深深的怀念……<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