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上海经历抗疫

景长

<p class="ql-block">景长 2022.4..6</p><p class="ql-block">因为我们夫妇暂居上海,新冠疫情严重波及上海,让很多亲友挂念。在这里写些一个多月来的经历,算是对亲友们牵挂的一点回应。</p><p class="ql-block">这里的疫情在二月份就开始小范围出现了。那时主要在浦东显现,我们闵行离那里除了隔一条黄浦江,还有20多公里远的距离,很多人都没有太在意。</p><p class="ql-block">说句实话,这里群众对公共卫生的意识还是很强的。乘坐公交、地铁绝对带口罩,进商店购物基本上都带口罩,有的商家专门有人在门口分发口罩。逛公园、游走休闲也大都带口罩的,两年来一直如此。另外,这里无论办事购物,人员聚集时,都能做到有序从容排队,看不到拥挤现象。这是和我们修水不同之处。</p><p class="ql-block">进入二月底以后,上海的疫情在全市范围内开始扩散了。外孙女在附近小学四年级读书,不时有同学因为密接或次密接,在家接受隔离。使人感到疫情天天在向我们逼近。</p><p class="ql-block">3月11日,星期五。闵行区下令从14日起中小学停课。</p><p class="ql-block">当晚,我们小区进行第一次核酸检测。小区内居民排起了长长的队伍,10人一管,接受检测。有的人遇见熟人还三三两两地交谈,对疫情严重性似乎没有太多认识。</p><p class="ql-block">在第一次核检同时,小区还发放了通行证,这是释放出将与外界隔离的信号。在戏剧学院读研的孙女,正回家吃饭,也随我们参加核检,领到了小区出入证。</p><p class="ql-block">3月16日,小区开始封闭,进行第二次核酸筛查,人员凭出入证只进不出。不过小区内还是宽松的,可以在林间散步、健身、遛狗。</p><p class="ql-block">3月19日中午,小区通知解封,可以出外购物和散步。这一放不打紧,附近的超市刹时间人满为患。</p><p class="ql-block">本来女儿是不要我们出外购物的。这天他们夫妇去了几天没打理的店铺,我们耽心缺菜,也走进了超市。想不到这里人群熙熙攘攘,货架两边排满了拣菜的顾客,等待收银的队伍排成二条长龙。这个场景比春节前抢购年货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节约时间,我俩分工,她选菜我站队。</p><p class="ql-block">超市的空间有限,在密集的人堆里站队,我刻意离前面的人保持安全距离,至于后面的人我无法限制他们。妻提着已称重计价的菜,准备靠近我时,我叫她到收银台旁的空地等待,必须自觉控制减少与他人的密接。</p><p class="ql-block">这次超市买菜耗时近一个小时。买了菜回到家,有点如释重负,事后却遭到女儿的埋怨,怪我们不该出门。</p><p class="ql-block">好景不长,中午刚刚开放的小区,下午五点又关门封闭,限制出行。女婿为了打理生意,带上被子用品到办公的公寓园区居住。一段时间里,他在工作之余,还要根据需要为家中补充给养。</p><p class="ql-block">小区短暂的开放,埋下了疫情扩散的隐患。在不时的筛检中,小区出现核酸阳性;还有被追踪的密接、次密接者。人们一觉醒来,有的楼层出口,搭起了工作棚,大白、保安值守,整楼封闭,禁止外出。</p><p class="ql-block">3月28日,小区下达要求居民足不出户的通知。我知道在上海最难熬的日子开始了。女儿家活动空间不大,客厅里外孙女上网课,我们只好占着卧室的床。上午坐床看电视,下午睡超长午觉。我们还没有享受过这样的清闲。</p><p class="ql-block">禁足不仅仅是活动受限,更难的是不能呼吸到室外充足的氧气。能够打开窗户深深地透口气,也是一种顶级的享受。</p><p class="ql-block">想起2020年抗疫,我们在修水家中闭守,活动余地很大。可以到楼顶种菜,可以在三楼浇花、打乒乓球。现在才真正尝到在小区里居家宅守的味道。</p><p class="ql-block">4月2日,孙春兰副总理前来上海督战抗疫工作。中央领导作风就是不同,她先入为主,下飞机后没进办公室,立马去现场看做核酸。一看后她马上叫停。当场问现场市领导你们领导和上海的专家到过做核酸现场吗,专业人员到过现场吗?问了二次。把他们都问住了。 孙春兰传达出的最新精神是; 尽锐出战,以快制快,用最短时间扼制疫情扩散。</p><p class="ql-block">4月4日,上海全市核酸检测。小区的这次检测,不再在固定地点排队,而是用流动的小车来到每栋楼门前取样检测,控制2米安全距离,要求回家后立即脱去外衣和鞋子,放到太阳下曝晒消毒。严格的操作流程,显得更科学理智。</p><p class="ql-block">根据电视官方消息,前几天无症状感染仅八千余人,4月5日已是1.6万了。其中浦东6866,我们所在的闵行1370仅次于浦东。积重难返的疫情,要想得到控制,仍须等待时日。</p><p class="ql-block">随着孙春兰副总理的到来,外援队伍逐渐进驻,本市干部转变作风,防疫措施迅速完善,清零目标应该为期不远。</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里坚持到胜利。</p><p class="ql-block">感谢大家的问候和牵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