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小喇叭” 助力疫情防控宣传“声”入人心

老街办新华街社区朱亦昕

<p class="ql-block">  “你好,家里人有没有最近从外地回来或者准备回来的?”“尽量减少外出,出门戴好口罩,出门不要扎堆。”连日来,源汇区老街街道新华街社区有这样一群居民志愿者,他们穿着红马甲手拿小喇叭,走街串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排查外地人员返漯情况。他们以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让疫情防控知识传遍到了家家户户,助力疫情防控宣传“声”入人心,这就是新华街社区巷子“小喇叭”。</p> <p class="ql-block">  巷子“小喇叭”们有一个62岁的退休老党员陈红乐,他是漯河市十佳市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模范市民,也是东安街党小组的组长。这位东安街老大哥是附近远近闻名的热心人,他们那个巷子里空巢老人居多,平日里他有事没事都会上门去老人们家里看看,玻璃坏了他自掏腰包给老人们换,逢年过节给老人们端饺子,家门口积雪结冰了他来扫.....近期疫情来势汹汹,这位老大哥又第一时间站了出来。陈红乐说:“我们远的地方去不了,我们就想着在家门口把这点小事干好,为疫情防控尽党员应尽之力!</p> <p class="ql-block">  刘同彬和梁国军、韩桂菊都是东安街的党员,刘同彬今年60岁,韩桂菊今年65岁,梁国军今年72岁。他们平时每天都和东安街党小组的党员们昼夜定时治安巡逻,挨家挨户宣传防火防盗意识,提醒居民安全用电,成为居民交口称赞的“守护神”。他们深知疫情防控的紧迫性,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尽办法向小巷居民宣传好疫情防控的要求。穿上志愿者红马甲,身上就扛起了沉甸甸的责任,拿上小喇叭,就要履行党员使命。三位老人虽年过花甲和古稀,但是依旧不管刮风下雨不分昼夜地带着喇叭来回宣传,一天下来在东安街往返几十个来回,韩桂菊本来就腿脚不便,每天奔波下来脚和腿都肿了。</p> <p class="ql-block">  住在受降路198号小巷的预备党员杨智健也是巷子“小喇叭”的一员,今年24岁,去年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每天上午他在家准备考研考试,下午、晚上就背上小喇叭出来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排查外来人员。有好多天,他晚饭都不吃半夜十一点才回家。因为很多居民白天在外面上班只有晚上才能回家见到人,他要挨家挨户人家排查了解有没有从外地返漯的人。不但在家附近宣传排查,他还去了附近其他楼院小区。每天要步行好几公里,上上下下几百层楼,但是杨智健没有丝毫的怨言,他说:我虽然是预备党员,但是思想和行动不能预备,面对新一轮的疫情,正是党组织考验我的时候,我有责任和义务站出来”。</p> <p class="ql-block">  在这些小巷“小喇叭”们的带领下,楼栋长们、党员们、退役军人们、热心居民都自告奋勇纷纷加入了疫情防控的志愿者队伍,排班值守、巡逻、去核酸检测现场助力......志愿者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喇叭虽小作用大,善小却大有可为,这些默默无闻的巷子“小喇叭”们,面对疫情逆行而上冲在最前线,舍小家,为大家,用他们无私奉献的身影,为居民们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p>

小喇叭

疫情

防控

巷子

宣传

东安

党员

居民

排查

韩桂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