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说到永城境内现有的汉代文化遗存,最为著名的除了芒砀山汉墓群之外,就数酂城的造律台了。 造律台遗址位于永城市酂城镇东南侧,为古代文化遗址。相传西汉丞相萧何曾在此制订法律,故名造律台。这些传说是否与历史相符 ?虽有待于考证 ,但萧何封于酂却有史可查的。该遗址现存圆形土丘。高约7米,底部南北长54米,宽34米,文化层堆积厚度为8~9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于史书和民间都是大名鼎鼎的 。他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同乡,秦末辅佐刘邦,“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帮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了汉朝,因功被封为酂侯。即如萧何造律也是于史可查的。《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意思是萧何是沛丰人,通晓律令,执法公平,没有别人能比得上,所以被任命为沛县的主吏掾。说明他是熟悉秦朝法律的人。又载,“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意思是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说明他是善于收集法律文本的人。再载,“何谨守管龠,因民之萧疾秦法,顺与流之更始。”意思是说萧何谨慎地守护关中这一根本重地,民众痛恨秦朝严刑苛法,顺应时代的潮流,与百姓们一起更新政治。说明他是在秦法的基础上修改完善法律的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可萧何在永城的形象,因为这里的一个书生,则颠覆了人们的认知。西汉初年,酂城里有一位邱生,家贫才高,享誉乡邻。当时朝廷尚未开科选贤。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邱生就去投靠在京为相的老乡萧何。萧何见邱生谈吐不凡、文章锦华满篇,震惊不已。遂由嫉生怒,不予举荐,还将邱生的文章付之一炬,致使邱生报国无门。邱生含恨返乡,立志写律,惩恶扬善,地点就选在绿水环绕、清静幽邃、高可数丈的酂台。其妻貌美贤惠,日日送饭,寒来暑往,《律典》上下两卷终将写成。这日,妻子提着饭篮,跨过小桥,见路边桃子又大又鲜,便随手摘了几个放进篮子里,以示庆贺。不想触犯了刚写好的律条“妇人盗窃,当休”,邱生含泪把妻子休回娘家。邱生母亲知道了,气愤地责问邱生“休妻不秉母,该当何罪?”邱生呆住了,“休妻不秉母,死罪。”邱生血祭律书,临死前交代母亲,把《律典》上卷拿到京城去卖,下卷陪葬。母亲把邱生埋葬在造律台上,便按儿子的遗嘱,沿途乞讨,直奔京城。再说萧何,一日朝毕,回府的路上见一个乡间老妇卖书,拨开围观的人群,拿起《律典》,看了几页,惊叹不已,许5000两银子买下《律典》,并带邱母一同回府。萧何细阅《律典》,知有下卷。邱母说《律典》下卷已与儿子陪葬,再高的价钱也不能掘墓卖书。萧何为求得全册律条.便差人连夜前往酂城,挖墓盗书,将《律典》全册呈现刘邦。刘邦连翻数章,喜不自胜,忽发现最后一款:“私盗葬物,当斩。”刘邦为了《律典》的实施,只得忍痛杀了萧何。 这便是“邱生造律萧河犯” 的故事大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邱生造律萧河犯”的故事 ,虽说传说久远,比如清光绪年间的《永城县志》就有明确记载。但传说毕竟是传说 。历史的真相不容玷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其一,据史料记载,萧何不是死于非命,而是病终而亡。公元前193年,年迈的萧何,由于常年为汉室操劳,终于卧病不起。病危之际,汉惠帝亲自前往探望,并趁机询问:“丞相百年之后,谁可代之?”接着惠帝又问:“曹参如何?”萧何听了,竟挣扎起病体,向惠帝叩头,道:“陛下能得到曹参为相,我萧何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恨了! ”萧河死后,汉惠帝赐萧何谥号为“文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其二,萧何的封地并非今天的永城市酂城镇, 而是湖北的郧阳市。也有学者认为起初汉高祖分封功臣时,萧何确实封于酂。后刘邦过境,始知酂地属自己的家乡沛郡,即把该郡定为自己的汤沐邑,遂把萧何封地移于南阳谷城。然“邱生造律萧河犯”的传说,却生动地反映了劳动人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强烈诉求。</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