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食小志——饺子与馄饨

小饮

<p class="ql-block">,我问女儿,昨晚吃的叫啥?她说,煎饺。那现在吃的叫啥?她又说,锅贴。她补充道,煎饺与锅贴差不多的。自从女儿嫁到烟台后,烧起菜来比较任性,南北混搭,什么川味、粤味、欧美,凡吃过或看来觉新鲜的,都要来一手,成功与失败基本上对半开。与我老婆不同,我老婆比较谨慎,除了几只锡帮菜外,也会弄一些老鲁菜,如炒腰花、猪肝、瘦肉(老三样),又喜欢汤汤水水、凉拌菜等。她的学习范围大部分是从厨房到厨房。我对吃比较迟钝,只感觉餐桌上,总体比过去变化多了一点,特别是有客人来的时候,菜会好不少。但具体让我说,则有点费劲。</p><p class="ql-block">还是随便说说吧,今年过年没有去山东,去年也没有,因此与山东饺子有点失之交臂。时间再往前推,好几年都是在山东过的年,山东过年自然要吃饺子。平时也常吃饺子,有白菜的、豆角的、韭菜的、虾皮的等等,好像什么均可往里面塞,比较有特色的是鱼肉的,他们叫"鲅鱼饺子",属于海鲜类,当然也可称之为"海鲜饺子“。平时用餐把饺子做成几种馅心的,这是那位钟点工阿姨的手艺。</p><p class="ql-block">女婿也是个“吃货”。说到吃,比我牛逼多了。他问我喜欢不喜欢纯羊肉或纯牛肉饺子。</p><p class="ql-block">怎么说呢。我去了这么多趟的烟台,肯定吃过,但印象犹如一锅粥,记不起来了。福山不愧“老鲁菜"的发源地,食材与烹饪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真正是孔夫子说的,五色令人目盲。对那些改革开放后的土豪吃法,我只能用“摇头"两字来表达,所以我对饺子吃法还是"怀旧版"的忆苦思甜级别——白菜肉馅。那白菜的汁水保留在饺子里就是好吃吗。另外,还有茴香菜与虾皮做的也好。至于他们最"喜闻乐见”的韭菜、虾皮、鸡蛋馅饺子,对我而言却是感觉平平。当然给我吃,我会照吃不误,但要说喜欢就谈不上了。据说还有驴肉饺子,这个我倒喜欢,因为我对陕西人做的"驴肉叉烧"有印象,有点先入为主的味道,下回当去烟台尝尝。</p><p class="ql-block">我再啰嗦两句,我还是比较喜欢白菜肉馅的,吃上去有一种管饱的殷实感,肚子里很受用。记得家中有一根小小的擀面棍,是父亲包饺子的专用工具。我父亲饭来张开、衣来伸手,绝对是大爷级别,但只有一样例外:改善伙食,包饺子。他五零年代重庆炮校毕业后,分配到南京军区,曾驻扎到山东济南,那个时候学会了擀面皮包饺子。他曾教过我们,我们小时候学他样,基本上也学会了,但还是包馄饨多且熟练,包饺子很生疏,有点望而生威。</p><p class="ql-block">这几天宅家“避疫",常吃饺子。她们去山东后,也有了做山东伙食的习惯,饺子就不再稀罕。轮到女儿下厨房,她喜欢弄新花样,把胡萝卜、香菇等剁成末,包成一个开口的饺子,往油锅里煎一下,然后捞出来,装在盘子里,味道不错,大人小孩都喜欢吃,就是上面说的“煎饺"是也。她每次做这种东西,数量不多,现做现吃,没有第二顿,吃光拉倒。</p><p class="ql-block">今年过年时,他们都在山东,我一个人吃在父母家,只有年初五中午,去乡下吃了一顿寿酒,下午去单位处理一份书稿,晚上回家,不想再去惊动父母,看到地铁口附近有一家吃食店开着,是山东人开的,专业手工饺子,于是要了二两白菜肉馅的,终算改善了一下口味,那个时候,心里想吃饺子的愿望比较强烈。</p><p class="ql-block">从前要改善伙食,或搞好邻里关系,现在看来还要加上一项"偷懒",那就是包馄饨。无锡人用一“裹“字,比较形象,像打包裹一样,在皮子里,把馅包起来。我亲家不太习惯吃馄饨,一付茫茫然、莫名其妙的样子,肯定是觉得不如饺子亲切。南方喜欢皮薄的馄饨,认为像"元宝"一样很吉利。在家中弄吃的,裹馄饨是我常参与的一个活,有点想吃自己裹的意思,而且去买馄饨皮子也常是我的任务。在吃上,女儿绝对是个"弄事"的主,思维活跃,行为主动,她居然说,要取牛肉包馄饨,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后来她说,用牛肉与猪肉混杂,我想这还差不多吧。那玩艺儿,包饺子还差不多,皮厚,比较适合,馄饨皮薄,不经煮,有点作秀,女儿听了有点不高兴,她说,我下次做了,那你就不要吃。</p><p class="ql-block">我们过年时候也吃馄饨,而且是鸡汤馄饨,如果是上门的“大客人",一碗黄澄澄的鸡汤馄饨里还会藏着一只肥香鲜嫩的鸡大腿。北方人吃蒜,不管什么馅的饺子上桌,傍边都要放几颗生蒜瓣,或者来根又大又粗的大葱。北方人的豪放与南方人的细腻,都在一锅馄饨或饺子上区分了开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