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育志轮(老育志)往事</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育志轮,原是香港远洋公司的“海智”轮。1947年建造于英国格拉斯哥,载重量5876吨。这在当时(一九七七年)是厦门市航海界载重吨位最大的轮船。</p> <p class="ql-block">育志轮(又称老育志)▽</p> <p class="ql-block">育志轮在集美锚地▽</p> <p class="ql-block">育志轮在集美锚地▽</p> <p class="ql-block"> 集美航海学校得知交通部决定调拨一艘A类一等海船给学校作为教学实习船的消息,学校上下欢欣鼓舞。校领导非常重视,多次召开校、专业学科领导相关人员会议,研究接船有关的海关、卫检、港监手续以及接船有关工作的组织,实施。</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七年九月,学校专门从校内各单位抽调精兵强将,配备一套船舶技术人员,准备接船。组成人员:</p><p class="ql-block">船长黄骏人(时任驾驶专业科主任);</p><p class="ql-block">政委 王昕(学校办公室主任);</p><p class="ql-block">大副 胡家声(航海教研室主任);</p><p class="ql-block">二副 张文德</p><p class="ql-block">三副 王友考</p><p class="ql-block">水手长 陈厚进(水手工艺教研室主任)</p><p class="ql-block">报务员 杨宗耀</p><p class="ql-block">水手 宋新初、巫立东、沈星源等人</p><p class="ql-block">轮机长 张文超(时任轮机专业科主任);</p><p class="ql-block">大管轮 冯孝仁(主机教研室主任)</p><p class="ql-block">二管轮 骆 辉(曾任海运局二管轮)</p><p class="ql-block">三管轮 林胜利(曾任海运局二管轮)</p><p class="ql-block">电机员 吴振卫(船舶电气教研室主任);</p><p class="ql-block">张忠德,</p><p class="ql-block">电工 李肇丘(船电教师)</p><p class="ql-block">机工 丁仁祥、 江求钟、廖和德、俞财宝等人。</p><p class="ql-block">管事 马丕谟,厨师彭猪、陈幼实等人。</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七年十月,厦门港还不是对外开放的港口。香港远洋公司的轮船属于外轮,不能驶入厦门港。“海智”轮将于十月锚泊厦门港交接。十月上旬,“海智”轮驶向厦门,锚泊于厦门引水锚地。学校把接船整套人马安排在厦门鹭江宾馆住宿待命。</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鹭江宾馆住下来,大家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飞到船上,做完交接把船开回来。几次接到通知说,明天可以登船去交接,可是到了第二天情况又变化了,还是不能交接。大家在宾馆待命,不能离开宾馆,随时听候通知。在焦急的等待中,在鹭江宾馆住了一星期。</p><p class="ql-block"> 交接的这一天终于等来了。这是十月十七日下午,领导安排我和江求钟两个人第一批,跟随引水员联检船先上“海智”轮。我们大约15时登上“海智”轮与机工跟班交接,先熟悉辅机(发电机)系统设备。</p><p class="ql-block"> “海智”轮从引水锚地驶入锚地抛锚。此时,接船的大批人员乘交通船登上“海智”轮,然后按船舶对应职务一对一交接工作。17时左右,原“海智”轮船员全部乘坐交通船离船,船舶交接工作圆满顺利结束。</p><p class="ql-block"> 接船之后的几天,在锚地抛锚,各岗位人员抓紧时间进行熟悉设备,熟练使用设备。同时向船舶管理部门进行船舶登记。船舶外形“换装”:船舶挂五星红旗,两舷描绘船名“育志”,船尾描船籍港“厦门”字样。</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育志”轮在厦门锚地锚泊,从轮渡乘交通船到育志轮大约要30分钟,乘坐学校自己的小实习船“实践”号,从集美水上站出发,到达育志轮大约要90分钟。船员轮班,师生上船实习,船舶上物料、伙食等,无论从哪方面讲,都很不方便。更主要的是距离学校远,船舶燃油花费经济成本高,遇到风浪大时影响师生上船实习,会干扰教学计划。今后的台风季节,也不利于船舶防台风工作。鉴于诸多原因,学校研究决定,育志轮从厦门锚地移泊集美西海域锚泊。</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育志轮从厦门锚地移泊到集美西海域,航道途中要穿过石湖山上铁塔高压电缆,集美西海域航道从来没通航过5000多吨船,这是史无前例的事。船舶领导就提出二个问题:一、船穿过高压电缆,船上大桅会不会碰到高压电缆?二、集美西海域航道够不够育志轮吃水,育志轮通过时会不会搁浅?这两个重大问题非同小可,学校非常重视,指示必须保证育志轮万无一失。育志轮按学校指示,审慎行事,船舶领导决定分两步走,第一步,育志轮从厦门锚地移泊到石湖山海域抛锚。待调研搞清楚上述两个问题,再移泊到集美西海域。</p><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 育志轮移泊到石湖山海域抛锚后,黄骏人船长,胡家声大副等人多次到厦门港务局调研,向校友咨询请教相关事项,查阅水文潮汐等海图资料。经过一系列调研和细致的工作,理出比较明晰的思路:待海水低潮时过高压电缆;过了高压电缆,行驶到浅航道之前抛锚,等待大潮,大潮涨满时过集美西海域浅水段航道。育志轮根据这个思路方案,向学校作了汇报。学校领导充分肯定育志轮全体人员的工作卓有成效。同意育志轮提出的思路方案。决定:育志轮在潮汐低位时通过高压电缆后,在天湖山锚地抛锚,等待天文大潮的日子通过浅水段航道航行到集美西海域抛锚。</p><p class="ql-block"> 一天下午,潮汐低位期间,育志轮启航,向石湖山海域行进,进入石湖山海域快接近高压电缆线时,船舶减速,缓缓行进。轮机部的人几乎都在机舱,记不清是哪个轮机员发话了,去一两个人到甲板看看,过高压电线了没有?我急忙跑到甲板上,抬头眺望,高压线还在船舶前方不远,我双眼注视船舶大桅上方,大桅缓缓向前移动,移动,移动……我的心也绷得紧紧的……。看到船通过高压线底下,大桅顶还有一段八九米的空间距离(个人目测判断)船通过啦!紧绷的心一下放松下来。</p><p class="ql-block"> 育志轮行驶过了高压电缆线,在石湖山海域抛锚。</p><p class="ql-block"> (六)</p><p class="ql-block"> 在石湖山海域抛锚期间,学校根据工作需要,调整了部分人员,专业学科负责人离船回校工作,指定吕江海任育志轮船长,冯孝仁任轮机长。吕江海曾在广州黄埔港任引水员,引水工作十几年,有丰富的航海操船实际经验。吕江海船长到任后,为安全顺利通过浅水航道保证万无一失,查阅很多海图资料,详细研究海图航道标注的数据,还通过“实践”号小实习船实地勘察航道。组织育志轮驾驶员共同研究策划,制定工作方案。待到天文大潮来临的日子,育志轮按照预订方案,顺利开到集美西海域宝珠屿附近抛锚。</p><p class="ql-block"> (七)</p><p class="ql-block"> 育志轮在宝珠屿海域抛锚约两三个月,又移泊到集美锚地,距离码头海岸约几百米,船员上下船,可以用一只小舢舨(小舸头)摇橹摆渡。此时,学校又调离部分船员回学校教学,全船仅有13-14人留守。为了节约开支,育志轮每天辅机(发电机)开三次,每次一小时左右。开辅机发电,主要是启动空气压缩机给空气瓶补充压缩空气,为船上应急电瓶充电,泵油泵水等甲板部轮机部做些必要的设备维护保养,顺便给船上船员煮饭。停电后,船员照明用的是马灯,夜晚值班使用四节一号电池的手电筒。船舶在海中抛锚,夜晚挂一盏的汽灯作为锚灯。夏天的夜晚,船员们热的难以入眠,摇着扇子在船上走廊打地铺。</p><p class="ql-block"> (八)</p><p class="ql-block"> 五千多吨大海轮开到集美海域,是开天辟地第一回。当时(一九七七年十月)是轰动厦门。人们很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大海轮,更不用说登上轮船参观了。“近水楼台先得月”。育志轮刚锚泊集美的前几个月,学校的专业教师和部分教职工捷足先登,上船参观学习。甚至连厦门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工作人员也慕名前来,由育志轮王政委亲自接待并陪同登船参观。</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九年西安电影制片厂由高之一/王志杰导演的故事片《血与火的洗礼》,讲述了一九二五年高逢春和女友何莉从英国留学归来,立志医学救国的故事。其中在海轮上的剧情片段,就是在育志轮取景拍摄的。</p><p class="ql-block"> (九)</p><p class="ql-block"> 育志轮作为教学实习船,主要是为航海类专业学生服务,学生通过上船实物参观实习,对航海(或轮机)的设备外形、功用,设备数量,在船上的安放位置,设备类型,船舶工作场所,工作环境等等有初步的印象,必要时老师还启动设备现场操作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有了这个基础,使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更容易理解。育志轮在集美锚地抛锚,给师生上船参观实习不仅带来极大的便利,而且安全快捷,提高工作效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育志轮在集美锚地,学生乘坐交通船上育志轮实习▽</span></p> <p class="ql-block">学生在育志轮驾驶台甲板用六分仪测天▽</p> <p class="ql-block">吕江海老师在驾驶台指导学生实习▽</p> <p class="ql-block">学生在机舱实习▽</p> <p class="ql-block"> (十)</p><p class="ql-block"> 从一九七七年十月接收育志轮(海智轮),到一九八二年三月,育志轮作为教学实习船四年半,船龄35年,完成她的历史使命。学校报告上级,经交通部批准予以报废。一九八二年三月三十日,育志轮从集美锚地缓缓航行到厦门锚地,然后由沪救6号拖轮拖行,校领导卓杰华副校长,学校船队队长陈义文,船长吕江海,轮机员王加德,电机员廖钟铭等人跟船随行公干。育志轮四月一日抵达香港,移交给香港友联船厂。</p><p class="ql-block"> (撰写此文得到吕江海,廖钟铭,王加德,张文德,杨宗耀,巫立东等老师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p> <p class="ql-block">(海鸥 2022.4.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