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7、88、14、15430……</p><p class="ql-block"> 这似乎是一串不起眼的数字,但却是教育人温暖这个寒冬的微光,47轮次的核酸检测信息采集,88天的一线奋战,14所学校的携手同行,15430人次的逆行而上……为了让这个城市保持36.5度的体温,绥芬河市的所有教育人,全身心助力防疫!“疫”路行来,在核酸检测信息采集、值守卡口、流调排查、物资配送、隔离转运、下沉社区、援绥后勤、服务隔离宾馆等等防疫相关阵地上都有教育红烛先锋忙碌的身影。教育人,正努力用平凡之躯把冬的寒冷,疾的燥热挡在身后。</p> 担当——我可以 <p class="ql-block"> “孙老师,把这几个人员登记一下!”“孙老师快去201维修一下网络,网课要开始了!”“孙老师,该送餐了!”“孙老师,收一下垃圾。”……这是第四小学孙作会老师隔离宾馆“服务员”的一天,也是他在隔离宾馆30天中的每一天。3月初,疫情告急,宾馆工作人员短缺,而隔离点又是离疫情最近的地方,工作的危险性不言而喻。可是,当学校尝试安排他时,孙老师二话没说一口答应下来,“我行,我可以。”</p> <p class="ql-block"> 工作第一天,孙老师为进入隔离宾馆人员的70人登记分配房间直到凌晨4点,在这之后,收发放隔离物资,建立隔离人员档案,送餐,收垃圾,污染区的消杀,解决形形色色的电器故障、网络问题就成了他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 “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孙老师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集中观察人员隔离久了,难免心情烦躁,孙老师化身心理医生,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想尽各种办法“稳住”被隔离人员,最大限度为他们提供便利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在隔离宾馆,像孙作会这样的教育人还有第三小学的刘涛老师,他们接受军事化的管理、提供保姆式的服务,付出亲人般的关爱,用他们的师者丹心坚守住了最危险的“战场”。</p> 奉献——能坚持 <p class="ql-block"> 实验小学的邹海丽老师患脑垂体大腺瘤已经13年了,头晕胀痛总是时时伴随着她,但是病痛没有阻挡她工作的脚步,无论是扫码八百多人的卡口还是跟随取暖不佳的流动车赶赴农村,都有她忙碌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她常说:“ 每位同事的辛苦都看在眼里,大家都在坚持,我有什么可后退的!”邹老师每天都必须在吃饭中间服药,而服药后会有乏力、恶心、耳鸣的副作用,为了不影响上岗,每次工作时,她都会选择不吃早上的药,工作结束后再加大服药量,因为药物的影响,她整夜整夜的睡不好觉。但她从不抱怨,第二天乌黑着眼圈拖着疲惫的身体又奔赴上岗……</p> <p class="ql-block"> 邹老师只是教育系统1151名教师中的一员,在这场抗疫的战斗中,绥芬河教育的每一位教师,或是父,或是母,或是子,或是女,或是夫,或是妻,或强忍病痛,或无暇顾家,但他们却有着同样坚毅的双眸,用他们的师者丹心完成了一次次艰巨的使命。</p> 双师——同上阵 <p class="ql-block"> 今年,第三小学的初海明和张彩虹老师已经步入了他们婚姻的第25年,25年的相濡以沫,让他们对彼此的关心早已成了一种习惯,他们默契的分担家务,默契的完成工作,默契的互相照顾,默契的坚守岗位……这对银婚夫妇在疫情中留下了这样一张特别的照片,这是他们夫妻合影,更是抗疫战友的合影,这是大爱与坚守的定格。</p> <p class="ql-block"> 张彩虹老师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在疫情期间一直承担着班级学生外出汇报、学生家长心理疏导、假期作业督促、学生核酸检测结果收集、各类人员统计的工作,但是只要学校安排信息采集工作,她就会默默地将手头所有工作协调好,全力以赴去完成。有时她和初海明老师恰好同一天开展信息采集工作,学校会贴心的把他们安排在同一辆流动车上。背对着背,他们看不见彼此,心连着心,他们知道自己的爱人就在后面。流动车是寒冷的,不断按动手机的双手冰凉通红,但来自爱人的关怀让他们的心始终是暖的。</p> <p class="ql-block"> 信息录入工作结束后,有同事为他们拍下了一张照片,照片中两个人腼腆的笑着,我们看不清口罩下的脸,却能看到属于抗疫伉俪独特的浪漫。</p> <p class="ql-block"> 在绥芬河教育系统,一个个双师家庭承担着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但是他们互相鼓励,携手共进,用师者丹心共同演绎了双师家庭疫情中的“小情大爱”。</p> 使命——相信我 <p class="ql-block"> 在新年疫情初始爆发的时候,高级中学的大多数老师都在隔离状态,仅有管娜及其他四位教师坚守在信息录入岗位,管娜同时负责统筹安排工作,她每次都把自己安排在最先和最难的位置上,最紧张的时候连续三天在岗。尽管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连续穿着防护服工作五个小时以上,滴水不沾;尽管每天回到家,手已经被冻得毫无知觉,长时间的缺氧导致头晕脑胀,脸上都已经被口罩和防护服磨坏,但是她依然冲在前,挺得住,战的胜,没有任何的怨言。</p> <p class="ql-block"> 后来疫情慢慢缓和下来,学生们开始线上上课,参与核酸信息录入的老师也多了,作为班主任的她,教学任务繁重,却总是第一时间完成人员安排工作,“这是我的使命,我必须完成好它。”这是管老师向学校做出的庄严承诺。人员安排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需要对所有参与教师的具体情况有着全面的了解,管老师安排工作,总会根据大家的实际情况和困难细致完善,调度有方,落实有力。</p> <p class="ql-block"> 每一个人都是机器上的齿轮,只有咬合好了,才能战无不胜,在这场战疫中,绥芬河市14所学校的防疫工作安排者用他们的师者丹心诠释了使命担当与无悔付出。</p> 希望——待花开 <p class="ql-block"> 疫情没有结束,也许我们的数字还会日日变化,也许我们还会奔赴在寒冷而辛苦的路上,一次次小心翼翼地穿脱防护服,一次次扫码封箱、卡口往返,但是脸上的笑容展示着我们心底最坚定的信念,逆行有光,照亮未来,师者丹心,可昭日月,我们坚信,待我们跨过这病与疾,春和希望都将扑面而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