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感谢美篇平台的认可加精🌹🌹🌹🌹 </p><p class="ql-block">感谢主持人的关注厚爱❤️❤️🍵🍵</p><p class="ql-block">感谢美友们的点赞支持😊😊😊😊</p> <p class="ql-block">感谢美篇提供的平台🌹🌹🌹🌹 </p><p class="ql-block">感谢主持人的关注厚爱❤️❤️🍵🍵</p><p class="ql-block">感谢美友友们的聆听点赞😊😊😊😊</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者/周作人 </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朗诵及音频制作/雲水禪心</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东住过十几年,南京东京都住过六年,这都是我的故乡,现在住在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故乡了。</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那时小孩子们唱道:“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后来马兰头有乡人拿来进城售卖了,但荠菜还是一种野菜,须得自家去采。</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关于荠菜向来颇有风雅的传说,不过这似乎以吴地为主。《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语云: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顾禄的《清嘉录》上亦说,“荠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清晨村童叫卖不绝。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但浙东人却不很理会这些事情,只是挑来做菜或炒年糕吃罢了。</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小孩子们有歌赞美之云:</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黄花麦果韧结结 ,</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关得大门自要吃,</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清明前后扫墓时,有些人家——大约是保存古风的人家——用黄花麦果作供,但不作饼状,做成小颗如指顶大,或细条如小指,以五六个作一攒 ,名曰茧果,不知是什么意思,或因蚕上山时设祭,也用这种食品,故有是称,亦未可知。自从十二三岁时外出不参与外祖家扫墓以后,不复见过茧果,近来住在北京,也不再见黄花麦果的影子了。</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扫墓时候所常吃的还有一种野菜,俗称草紫,通称紫云英。农人在收获后,播种田内,用作肥料,是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但采取嫩茎瀹食,味颇鲜美,似豌豆苗。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状若蝴蝶,又如鸡雏,尤为小孩所喜,间有白色的花,相传可以治痢。很是珍重,但不易得。</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中国古来没有花环,但紫云英的花球却是小孩子常玩的东西,这一层我还替那些小人们欣幸的。浙东扫墓用鼓吹,所以少年们常随了乐音去看“上坟船里的姣姣”;没有钱的人家虽没有鼓吹,但是船头上篷窗下总露出些紫云英和杜鹃的花束,这也就是上坟船的确实的证据了。</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周作人</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原名周櫆寿,又名周奎绶,后改名周作人,浙江绍兴人。鲁迅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曾经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全国性抗战时期曾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抗战结束后被捕入狱,1949年释放,晚年主要从事翻译工作。著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谈龙集》《鲁迅的故家》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 《知堂文集》《知堂回想录》等,译有《日本狂言选》《伊索寓言》《路吉阿诺斯对话集》等。</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朗诵及音频制作/雲水禪心</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大连中山朗协会员。退休于央企,徜徉在自己的爱好中。用声音滋养内在,慰藉听众;用朗诵温暖他人,陶冶自己。愿与你:心有所爱,余生欢喜。</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