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玉树,少时初识,是一种盆景植物,枝杆古朴,叶厚多汁,宛若碧玉。类似现在多肉植物,只是现在的品类更加繁多了。</p><p class="ql-block"> 至于地名,还是2010年4月14日,那场让全国人民揪心的玉树地震。2017年我从江苏调青海工作,在青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史馆里,看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 “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 ”荣誉称号,也看到了重新建设的玉树新城图片,甚为感动。</p><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机缘巧合来了玉树。这个在我心里有些伤感,又有些神往的城市。十二年,在汉族文化里是一轮,在佛教里又是几季几世多少变化之毫微呢。 </p><p class="ql-block"> 来前查度娘做了些功课,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川三省交界,平均海拔4200米,42万人口,藏族占98%,几乎全民信奉 “藏传佛教”。我们汉族和其他民族在这儿是少数民族。玉树这个名字是藏文译音,含义为“遗址”。过去,由于这里海拔高,植物少,人们也称其为“树贵如玉”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玉树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青藏高原腹地构成了自成体系的自然区域。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均发源于该地,素有众河之源、天上玉树、中华水塔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开出租车的小伙子丹Z,是我来玉树认识的第一人。几个小时的相处,让我对玉树有了崭新的认识。开始聊的都是这里的地理民俗风景什么的,看他20岀头,也不忍心问12年前那段惨痛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车子进城路过城南4.14地震遗址时,他主动提醒我们看,说这是当时玉树老城楼房震裂倒塌挤压加固后的原貌。那块裂开的石碑上,镌刻着“玉树不倒、青海常青,深切悼念地震遇难同胞”的铭文。看着让人心情很是沉重和压抑,在那山崩地裂的时刻,人们是多么的恐惧绝望和无助啊!</p> <p class="ql-block"> 车子继续向前,丹Z跟着车上藏族歌曲的吟唱,把我的思绪又拉了回来。我问他多大了,开出租辛苦吗?他打开了话匣子,他1996年8月出生,我暗想比我儿子还小几个月的。地震那年他还小,那是早晨7点多钟,他正在上学的路上,家里刚建好没2年的藏式二楼倒塌了,母亲和奶奶受伤了。</p><p class="ql-block"> 救援队来得很快,他爸爸陪妈妈转运到西宁救治,他陪奶奶转运到兰州救治。人很多,伤情很紧急。奶奶只会藏语,听不懂汉话。他凭学校教的汉语,艰难地当着奶奶和医护人员之间的翻译。只要提出的病痛和生活需求,都得到了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他说可惜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总想找到他们好好报答报答!有时开车出城返回路上,看到有人想搭车,他都主动停车捎上,也不要钱,感觉他们路上遇到困难帮一下是应该的。听到这,我真想拥抱一下这孩子,这个虽经磨难,但阳光向上、知道感恩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 玉树城建在巴颜喀拉山窝里。巴颜喀拉在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青(黑)色的山”。 山城不大, 住的地方往东100米就是市中心一一格萨尔王广场。站在雄伟的格萨尔王雕塑脚下,抬头仰望,能清楚地看到全城的制高点,震后在东结古山上新建的结古寺!白塔林立,红墙高耸,金顶夺目。</p><p class="ql-block"> 人的见识有大有小,想象力不尽相同,但最直观的还是观察和比较!对比着更会让人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去了城郊结古镇南约5公里的禅古村,地震中,这个村几乎被夷为平地。震后20天,这个村就率先进行了恢复重建,成为玉树灾后首批建设的新社区。仅半年,全村200多户家庭全部入住了新房。清一式“红顶白墙、独门独院”的藏式小楼着实震撼了我。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在青藏高原腹地,有像天下第一村一一江苏华西村那样的小别墅群!管中窥豹,玉树重建开创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海拔最高的灾后重建,建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玉树。废墟上崛起的重建奇迹,是中国之治在藏区的生动实践。</p> <p class="ql-block"> 返程前夜还降了场小雪,城内没有积雪,城边山峰雪色覆盖,映衬着高原湛蓝的天空,更显挺拔俊朗。清风拂面,让我对玉树一路上的标语:“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全国人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是一座感恩有爱的美丽新城,也是一座超治愈的雪域圣地。历经地震之殇、发展巨变的玉树人民,对党对祖国和人民的感恩之情,深沉而浓烈、坚定而质朴。</p><p class="ql-block"> 薛震洲手机备忘录3.26记于玉树飞西宁途中,3.31夜至4.1凌晨于西宁修改定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