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姥姥(2)

李子

<p class="ql-block">这是大妹素写的回忆录。</p> <p class="ql-block">  我的姥姥(我们老家称姥娘)叫苏庙仙,生于1905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乙已年属蛇),卒于农历1981年腊月二十二日下午四点三十分(阳历1982.2.4.),享年78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时间永久地定格在 1981年腊月二十二日下午四点三十分那一刻,当我从单位赶到家时,摸到姥娘的手还是软的,我以为是短暂的休克,不停地呼喊着姥娘,嘶心裂肺叫着,直到回了老家入殓了,才发现再也叫不醒我的姥娘了,我的双手再也暖不回姥娘的温度了。</p> <p class="ql-block">我的姥姥,在旧社会封建礼教的束缚下裹成了小脚,她33岁守寡,贞洁贤惠,终身守着她唯一的女儿一一我们的母亲、守着我们姐、妹、弟五家人,她用高德统管着我们八口之家的所有事务,付出了全部心血、辛劳和财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40年的时间,能让许多往事变模糊,但姥姥留在我记忆中的那些事,一直很清晰。</p><p class="ql-block"> 我是1975年随父亲单位插队到东胜庄的,很偏远不通车,(村里人几乎都没见过火车、汽车)如果单独去一趟,先从市里坐公共汽车到新荣区下车,步走40里才能到我们村,如果从市里坐到破鲁下车,也得步走20多里路才能到达我插队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可怜天下父母心,姥姥掰着手指盘算着有些日子没有车去了,就跟母亲念叨,母亲就要亲自送,那时每星期只休息一天,姥姥当然不忍让母亲坐2个小时公共汽车再拿着东西步走20里土路,又不忍让一个17岁的女孩吃不好,自古就遗留着隔代亲,姥姥只好隐忍着心痛目送母亲出发。 </p> <p class="ql-block">因为大妹吃素的(天忌),姥姥就在家里提前准备好东西,等着父亲单位车、工作队的车去的时候给我稍去。</p> <p class="ql-block">我在偏远的农村见到亲人一一我的娘,别提有多激动了,眼泪簌簌的流……</p><p class="ql-block"> 看着姥姥亲自为我炒熟的白面,里边还配有白沙糖、芝麻,有捣碎的花生米、核桃仁等,好吃的味道无法言说。</p><p class="ql-block"> 看着用粮食换来的挂面,我心里明白这是姥姥、爹娘、姐妹弟弟从口中省出来的细粮让我吃偏食了。</p><p class="ql-block"> 看着姥姥为我准备的特制咸菜,那一道道工序就浮现在脑海,洗菜、切丝、凉晒、加调料、上笼蒸,然后再揉,再晒干,反复加工而成,在我们老家人们都叫它揉丝。就是从那时起,这道美味揉丝成了我每顿饭的必不可少的一道菜。</p> <p class="ql-block">“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了报答姥姥和母亲及手足的付出,我拚命的干,“一出勤两送饭,晚上还要加夜战〞每天睡四五个小时也没觉得累。</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锄田、割田、拔小麦,我锻炼的速度不比村里人差,割田后腰不能直、上炕都得靠同宿舍战友们扶,拔小麦时把手划得都是血道道,也没叫苦喊疼请过一天假。</p> <p class="ql-block">  工夫不负有心人,那时一个工分(10分)三毛钱左右,我们女知青干一天也只能拿到2分~5分,就用这可怜的日复一日的三分五分累计到年底,我除了把自己的口粮钱挣够还多出24元,令知青们羡慕不已,因为还有不少人向父母要钱交口粮钱呢。</p> <p class="ql-block">当我带着收获回到家中时,姥姥的青光眼加重了,拉着我的手鼓励了一番,主要是劝我不要因为给家里省钱而累坏了自己身体。</p><p class="ql-block"> 这40年来,每当我肚子疼就想到姥姥利用晚上睡觉前、凌晨起床前,给我从左揉100下,再从右揉100下,每次都要坚持1个小时左右。</p> <p class="ql-block">在我生了女儿后,乳腺炎疼的半昏迷,孩子吃不上奶,一家人急的让我把中药、西药错开时间服用,我大姐还帮着往通吸,二姐把她一岁多的儿子领来哄着让他吃奶,他没吃上奶硬生生的咬了我一口,差点疼死我……姥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用最传统的办法给我用木梳子疏通,从早4点开始不停地梳,最终幸免了开刀做手术,在一个月后有了明显好转。</p> <p class="ql-block">记得我们小时候,因父亲在矿务局上班回到家已是晚八点左右了,但姥姥要求我们必须等回大人一块吃。姥姥带头把“细粮”让给辛苦上班的父母,父母再回敬姥姥,让来让去最后让到了最小的孩子嘴里。</p> <p class="ql-block">虽然姥姥没文化,但她识大理、明大体,会背毛主席语录、会讲故事,还会举一反三地给我们讲做人的哲理,她的那些教诲已镌刻在我们心中,回荡在我们的人生路上。</p><p class="ql-block"> 也许正因没文化,反而造就了她那份纯朴,正因她备尝艰辛,造就了后来的生活节俭,和亲睦邻,乐善好施的亲和力,把我们原来院里的八户人家凝聚成一家人,院里的人们上班或出去都把家门钥匙交给姥姥保管,下班回来再取。每每几句问候都渗透着姥姥对院里人的切切关爱,换来了大人小孩的敬重。</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困难年代,由于姥姥的带动,院里八户人家不管谁家有稀罕物或吃好的都要分送给其他各户,哪怕三五个油糕或五六个饺子都是全院人共享。</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我不知姥姥有多少爱?也计算不出她是怎么分配给我们五个人的,每个人都说自己得到的关爱最多!</p> <p class="ql-block">姥姥还不时地提醒我们把碗里的饭吃干净,并告诉我们吃到最后的饭、菜、汤是自己的“福底子〞,若吃干净了就是给自己积下福了,若剩下了,姥姥就会背毛主席语录“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还补充一句是会损福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姥姥言传身带,教会了我们很多传统礼节。比如我们一直没间断过的节日、生日要举办仪式的习惯,就来自姥姥的传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吃饭,却让我们从中学会了礼让,学会了尊老,学会了分享!我们将这些优良传统保持到了现在,并已传承给儿女、孙辈了。</p> <p class="ql-block">姥娘关爱我们的那些事,不会随着老人家的逝去而消失,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冲淡。我们的姥娘只是换了个地方,永久地住在我们心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