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家云端汇 教海领航指迷津——中学语文组线上培训侧记(二)

四期齐鲁名师中学语文组

纪要 <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7日下午,第四期齐鲁名师建设工程群组举行培训活动,中学语文组云端培训,精彩纷呈。活动由山东省初中语文教研员张伟忠主持,来自西南大学的专家荣维东教授为老师们做了题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专题报告。</p><p class="ql-block"><br></p> 报告概要 <p class="ql-block">  荣教授就写作教学侃侃而谈,和齐鲁名师人选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他的报告从写作教学的背景问题与现状谈起,梳理了6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目标的发展演变,以此为背景介绍了写作教学的“四大理念”“三种典型的写作观”“三大教学文体”。然后介绍了从写作教学目的角度划分的“三种写作类型”。荣教授认为,写作是面向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各种任务情境,凭借书面或多媒介手段进行信息传达和语篇建构的过程和结果。准确理解写作的含义,需要注意写作与情境,写作与思维,写作与学习,写作与说话,写作与阅读,写作与成长等几组关系。接着,荣教授对写作教学理论发展与范式转型进行了详细探讨,让参训老师从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对写作教学进行了鸟瞰,看到了国内外写作教学研究的前沿理论,开阔了大家的理论视野。最后,荣教授又从学生写作面临的困难与障碍谈起,就“新课标背景下写作教学的基本路径”“思辨写作与高中作文教学改革的关系”两个问题,结合大量的教学案例,阐述了自己的观点。</p> 互动交流 <p class="ql-block">  荣教授在讲座完成之后,与名师人选就写作进行了充分地互动交流,回答名师人选提出的问题,让大家满载而归。</p><p class="ql-block">  <b>张鹏提问:</b></p><p class="ql-block"> 在写作教学中,如何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并愿意为之写作呢?</p><p class="ql-block"> <b> 荣教授:</b></p><p class="ql-block"> 高中的“课程标准”也要求“设计真实而有意义的写作情境”,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它的学理依据和有效策略。写作情境的“真实”是存在悖谬的,很少存在“真的”情境、真正要做的事情。实际上,情境写作要素都是模拟的真实,当一个写作任务有了“我写给谁”(读者),“我以什么角色来写”,“我为什么目的而写”,“我根据什么话题,用什么语体来写”等等规定了之后,就形成了一个限制。一个简单的做法就是把这些要素规定具体了,它就是真实的了。模拟出来的真实,只要要素具体,它和面对一个真实任务时的反应是一样的。高中课标组组长王宁认为,真实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在真实情境中能遇得到的,再一个就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在高考中的任务写作,其任务要是变成“任务矩阵”就更容易操作。可以这样说,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要考虑到他们热衷的话题,再设置认知冲突,还要把他们“卷”进来,才有可能让学生感觉到写作任务的真实。当然,最好的真实的活动,如果没有的话就需要要素具体。</p><p class="ql-block"> <b>段岩霞提问:</b></p><p class="ql-block"> 在写作评价要素、内容指标的设计和操作方面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建议?</p><p class="ql-block"> <b>荣教授:</b></p><p class="ql-block"> 关于写作评价的,我觉得首先要分文体,比如实用文和创意表达是不一样的,其要素也有不同,可以把文章的表现性指标列出来。我的设计呢,有三个维度:给学生怎样的情境任务(交际的五个要素),让学生习得哪些技能(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写成的文章的具体指标(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我们下一步要做基于不同文体的(实用类、文学类、创意类)写作评价,每一种具体指标是什么,我们都可以做出来。当很多人都在做,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国家的课程标准就有了这个评价标准了。如果我们,把一层层一级级的具体标准研究出来的话,我们的语文就不是目前的状况了,那就比较科学了。</p><p class="ql-block"> <b> 曹静提问:</b></p><p class="ql-block"> 我现在做“思维导图在初中写作中的应用研究”,我感觉思维导图在评价的时候不能大规模的操作,这个思维导图再进一步研究的话该怎样操作呢?请荣教授指点。</p><p class="ql-block"> <b> 荣教授:</b></p><p class="ql-block"> 思维导图就是思维的可视化,写作的时候是在帮助学生生成和构思的,能够减轻人的思维负担,且非常直观,非常有用,是一个非常好的支架。你可能面临是问题是在写作的时候用一个导图会造成学生思维的千篇一律。有些文体是需要我们在一堂课上掌握这么一个导图来规定写作,有的时候他可能需要一些变通的东西,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比如,叙述性的文章,它不是固定的形式,可以用一个发散的导图,然后进行细化处理,学生不同风格画的导图也不一样。一个方式的运用不是固定的,要考虑到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学生,灵活应对。</p><p class="ql-block"> <b>董丽丽:</b></p><p class="ql-block"> 如何把间接的体验融进学生的创作中来?</p><p class="ql-block"> <b>荣教授:</b></p><p class="ql-block">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深刻。我们传统的文学写作都是天赋型的,说不清的,但我们要教给大多数学生的就是怎么去体验,我们要把作家的体验隐性东西显性化。比如,选一个话题,用聚焦、移情、回想、独白等策略型指导教学。这里面就面临很多转换,一个是生活本身的样子,然后是作家的写作状态,是怎么转换成这样的,规律性的东西需要教给学生,然后形成文本。我们还要考虑学生的经验是什么,学生的感受是什么,然后把这些锚定下来,教给学生怎么反观自己的感受,然后把感受丰富、聚焦下来。这就进入了文学写作很本质的环节了。</p> 学习心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如沐春风 与智者同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涛</p><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有幸听到了荣维东教授的一场报告《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触动之大,收获之丰,超乎想象。</p><p class="ql-block"> 荣教授的报告谈了五个方面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一、写作教学背景问题与现状</p><p class="ql-block"> 二、写作教学理论发展与转型</p><p class="ql-block"> 三、写作教学基本路径和方法</p><p class="ql-block"> 四、创意写作与写作课程重建</p><p class="ql-block"> 五、思辨写作与高考作文变革</p><p class="ql-block"> 荣教授的报告既有理论高度,亦具可操作性,荣教授列举了很多案例,让人耳目一新,眼界大开,这些案例极具实践价值,给一线教师的写作教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板和宝贵素材。</p><p class="ql-block"> 报告中,荣教授谈到,我们现在的写作基本都是虚假写作。这句话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内心,想想写作课上孩子们抓耳挠腮的窘迫,看看千篇一律模式化倾向严重的文章,这些不都是堂而皇之地造假吗?这样的课堂就是无效课堂,这样的写作是在浪费老师和学生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荣教师不仅仅揭示弊病,更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钥匙。</p><p class="ql-block"> 一、写作要创设具体情境。</p><p class="ql-block"> 写作不是无缘无故地硬要去写,而是为完成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各种具体的任务,不得不写,不得不发,不得不做。任何写作都可以看做是具体任务情境驱动下的语篇建构和交流。让写作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必然需求,有了情境设置,有了必要的体验感受,孩子们自然就有话可说。</p><p class="ql-block">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 写作离不开思维,会思考才会写作。写作是学习、思考、探究的工具。作者思考的广度、深度、速度和创造性决定着写作的质量。不是说已经想好了才要写下来,写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是通过写作进行思考的。写作的过程就是观察、思考、分析、整理、联想、想象、推理、印证、比较、概括、归纳、鉴赏等的思维过程。</p><p class="ql-block"> 三个小时的报告会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只觉得心潮澎湃,意犹未尽。感谢荣教授分享的真知灼见解决了我由来已久的困惑和疑虑,感恩今天这次相遇,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满怀信心和期待地去实施我的写作教学新尝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为未来公民写作需求而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钟宪涛</p><p class="ql-block"> 前段时间读了一篇文章,题目为《中国学生引以为豪的写作套路是美国大学的写作大忌》,文中主要讲中国学生喜欢用诗意的、繁复的、华丽的辞藻和句子写文章,结果是让读者受到干扰,是不负责任,又推测可能这些学生是为了掩盖思想之不足。</p><p class="ql-block"> 文中的观点我不尽赞同,东西方的价值观念,性格特点毕竟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学生在写作上,重感性轻理性,假大空、无病呻吟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p><p class="ql-block"> 今天听了荣教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讲座,获益匪浅。特别是“交际语境写作”指向交际语用写作给我留下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 “交际语境写作”指基于真实或拟真写作任务情境,即面对特定读者,为了特定目的,围绕特定话题,以一定角色和口吻,建构意义,构建语篇,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活动。</p><p class="ql-block"> 荣教授提出了“交际语境写作”的四种路径。一是从交际语境出发,进行写作任务要素分析。也就是分析题目中的交际语境要素:角色、读者、目的、体式和语言。二是从语篇要素出发,开发写作任务要素。交际语境因素可以具体分解,语篇形态因素也可以分解。三是基于特定文体的特征,开发写作任务要素。四是细化写作任务要求,研制写作任务要素。</p><p class="ql-block"> 以上“写作要素矩阵”,成为教师作文教学“支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助于学生打开写作思路,解决长期困扰学生“不愿写”“没的写”“不会写”的现实写作难题。交际语境写作克服了“宿构作文”“假话作文”“文艺腔作文”“小文人语篇”等作文教学问题,他为现行写作教学的弊端开了一剂良方,是培养真实写作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正确途径。</p><p class="ql-block"> 我们再回到写作教学现实,试想一下,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当他走向社会时,他能产生的写作动机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沟通、交际、说理甚至是申诉等,而这需要的就是交际语境写作。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为未来公民这项最基本的写作能力打好基础。</p><p class="ql-block"> 教育部最近印发通知,要求积极推进中考省级命题,要求各地“力争2022年实现省级统一命题”,确不具备条件的省份,“到2024年实现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朋友圈一片喜大普奔景象。希望在未来的中考作文命题上,荣教授的“交际语境写作”能被更多关注。</p> <p class="ql-block">  读圣贤书,与智者对话,当是人生两大乐事。这两者,一者是与有智慧的人的间接交流,一者是与智者的直接交流。齐鲁名师中学语文组的线上交流活动,让名师人选线上倾听教育名家的教诲,感受思想交流的快乐,从而在追逐教育理想的道路上有了向导,有了同行者。一丛丛的树,一朵朵的云,相识相聚,相互影响,最终必将成就齐鲁教育的繁荣景象。</p>

写作

教学

学生

情境

交际

教授

语境

要素

真实

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