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轶事》第三期

植英堂主 李树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北义城镇有许多的民间传说和人文故事,随着时光的流逝,部分已经失传,为了搜救即将消失的民间文化,我们几位书画爱好者牵头,发动各村的有识之士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搜集整理,使即将逝去的民间文化再次呈献在大家面前。(以飨读者),因编辑水平有限,欢迎大家批评指正。</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我们将持续发表各位搜集者的文章,欢迎关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尹西村东岳庙</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追忆奶奶庵庙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以尹西村为首社的东五社庙会。问起村里九十岁的尹莲翠老人,她说,我也是听老辈们讲,民国时期就兴起了,如此看来,至少也有百余年历史了。这东五社分别为尹西、尹东、岸则、北尹寨、任庄五个自然村。 每年庙会开销四六分成,即尹西村摊六成,其余各村共摊四成,历年如此。按照习俗,每年都有求神拜佛的祭祀话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月八是为奶奶庵发起的传统庙会。奶奶庵位于丹河水畔南山脚下,记得小时候和小朋友们经常到那里去玩。奶奶庵是一个天然溶洞,高两米多,深八米余,长有十四五米。靠左侧有一仙井,两米多深,一股山间泉水流入井内,清澈见底,四季长流。尹莲翠老人说,早年间向外扩建成五米宽大院,洞外是一檐坡建筑,红墙,黄琉璃瓦,三层斗拱支撑上顶,雕梁画栋,很是气派。院东西各有一山门,门两侧各有石狮一对,每年四月初八会,舞故事都必须从东山门进,西山门出,请奶奶庵诸神观看。</p> <p class="ql-block">  庙会地址就在丹河滩中心,修有戏台七间,周围栽着两排高大柳树。会前, 东五社先要组建筹备处,主要任务安排选戏,接送剧团,接待来宾,邀请邻村近 社负责人商谈村事等事宜。另要请较有名的好故事届时助会,东边五村每个村必须 准备两伙故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月初八会前,家家户户都要炸油糊角,周边村社的妇女们都要在会当天携 儿带女,提着油糊角,供品来庵前烧香拜佛,走时还忘不了将早已准备好的瓶子 里灌上仙井神水,说是祛邪火,治百病。</p> <p class="ql-block">尹西村的四月初八河会最有规模,最接地气。北有长治高平,东有陵川附 城,南有焦作济源,老百姓大车小车拉上各地的特产都来此赶会。北路来的是用 柳条编制的农具,农家日用制品;东路的是用荆条编制的;而济源焦作的全是用 </p><p class="ql-block">竹子编制的山货,也最精致,最高档,最受百姓欢迎的。竹蓝、竹筐、竹凳、竹 椅、竹簸箩、竹簸箕等,要啥有啥,样样俱全。前来助会的还有照相的、镶牙 的、理发的、开饭馆的、卖日杂的早几天就选好的地址。正会当日,各村各户一 大早就备上骡马车,坐着全家老小从四面八方赶来。</p> <p class="ql-block">  舞台是庙会的中心,卖小吃的占一边,经营日杂、山货的占一边,较边缘处又是一番景象,卖牲口、家禽的分占两旁,有买卖牛马的、猪羊的、鸡鸭的,围了一圈又一圈。买主和商贩集结在一起,卖牲口的牙行 (指过去专门进行牲畜交易的中间商,生意谈成之后从中获利的) 把手伸到对方的袖筒里捏着指头讨价还价。随着叫卖声,喧闹声,牲畜家禽的叫声,庙会的气氛浓罩在丹河滩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庙前原商铺</span></p> <p class="ql-block">  午时过后,最热闹的摆故事即将开始,赶车的人们自觉把骡马车起到两旁,围观的人纷纷聚集路边,从奶奶庵一直排到岸则村后宫,随着三声铳响,摆故事的队伍从后宫启动,朝奶奶庵方向走来,筹备处的值勤人员分站两旁维持秩序,尹西村的杠箱先蹚路,两小伙抬着用柳木做的四米长的木杠,中间吊绑着一个戏箱大小的箱子,四周用铁皮裹钉,四面箔金贴画,精雕细刻。箱上面用绸缎鲜花装饰,蝴蝶,布娃娃,顶上插有四杆背旗,中间是两根羽毛,箱子四周挂着铜铃,上下摇晃,铃声四起,甚是悦耳。紧接着是各村的故事,有北尹寨的二跷《夺阿斗》,尹东村的二跷《乾坤带》,扮演者身着古装戏剧服,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尹西村的抬椅,抬椅是将太师椅用两根四米长的柳木杠夹捆着椅子的两边,中间绑着一根红布缠着着的横杠,四根竹杆支撑成凉棚,上在花边做顶,两端用鲜花、镜子装饰,十分美观。两个身壮小伙用膀抬着,着意上下摇晃,椅子上端生着一位十四五岁的小姑娘,穿着色彩鲜亮的旗袍,摇着团扇,哼着小曲,任他楞头青两小伙上下颠簸。还有任庄村的高跷老背婆,刘庄村的高跷水漫金山,薛庄的耍旱船,尹庄的耍桩,崔庄的武故事,大峰头的跑竹马,足足有二十多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水库对岸南山下溶洞奶奶庵。现已被丹河水淹没。</span></p> <p class="ql-block">  说起故事,我还得多唠叨几句。刘庄村的高跷那真是了得!不但内容出彩,演得也惊险绝顶,扮演海蚌的蚌壳一开一合,不时向观众做个鬼脸;扮演海龟的背着盔甲前后两脚一伸一缩,展示着在深海畅游的动作,虾仙、鱼仙拿着枪戟挥来舞去,只听“叭”的一声,齐天大圣孙悟空一个劈叉,两脚着地,又“噔”的一声,两脚并立跳起,来了个“金鸡独立”,仰或又把一条腿扳起来,一条腿蹦着拐拐。两米高的跷腿在他看来只不过是自己的腿长而已,使转自如,蹦跳随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围观的人们不时拍手叫绝。还有海灯法师伸着脖子旋转法珠,沙僧担着行囊簇拥着唐僧师傅前行。猪八戒背着媳妇。嘴里面哼着小曲《打酸枣》《烙油馍》,还不时和观众答腔,“赶会来了,不要走昂,往这看戏”!尹庄村的耍装,不晓得办得是哪出戏,杠上各顶着一位八九岁穿着古装的小姑娘,拿着扇子或拂尘左右摇摆,还有一小男童小丑,上着黑色夜行服,下穿红色宽裆裤。这两米多高的桩上,一转翻一个筋头。一群顽童从人缝里钻出一只小丑,围着小丑叫喊着再翻一个再翻一个。两个大人举着一个U型杈子,不时的举起让站桩的小姑娘累了,伏下身子休息片刻。又扶起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  崔庄村的武故事也同样出彩,瓮声瓮气的大鼓和大镲敲拍着。七八个彪形大汉,光着膀子,挺着肚子,下着一条武士宽裆红裤子。两边扎着两条白道子,腰系一条红腰带,拿着不同的器械挥舞着,什么流星锤、三星钗、双节棍、关公刀、吕布戟,舞的龙飞凤舞,精神抖擞,分战两旁的观众看得津津有味,乐在其中。故事结束后,人们纷纷散去,在小摊儿上饱餐一顿。晚上看打铁花,观看放烟花后回到舞台看大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八年任庄水库兴建完工,奶奶庵被水库淹没,庙会也由丹河滩移到尹西村东岳庙前,沿袭至今。热闹的四月初八奶奶庵庙会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中!神奇的四月初八庙会,是我永远忘不了的乡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搜集整理林红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