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心》

先智出品

原创:张先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清明时节,风和日丽。没有了往年雨纷纷的愁思,更能感受到春的新绿。回家踏青的路上,随着山路崎岖延伸,错落有致的散户村落,连绵不断的山野丛林,潺潺的叮咚溪流,依稀几声鸟鸣…于是,我兴致而作“远山含笑芳草新,半是雨来半是晴。春虫呜咽寒食节,踏青路上心归人。”慢慢地,一幅江南之春的水墨画浸透在我的脑海。</span></p> <p class="ql-block">  与妻子回家的地方叫双楠,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家门前有棵高大的皂荚树,历经年轮的木闸门,卧地不开心的小狗,甜甜的清泉,魏巍香炉山耸立于下。当到家的时候,奶奶正在床上休息,听到我们回家的声音,她很是高兴,在我的搀扶下,赶忙起床。久未见奶奶,她比平时苍老了许多,佝偻着身躯,翁鏊之年,银丝满头。我与奶奶坐在一起,陪她聊聊过往,数数日常家什,让她多保重身体。只是她的耳朵有点背了,说话声响要特别大,以致于她才听得见。端详着她那充满老茧的双手,岁月的印记仿佛在我心中作画,一点成山,一笔像水,全是奶奶的过往。</p><p class="ql-block"> 奶奶对我们特别地好,每次回家,无论居家小什物,还是自种的蔬菜或土鸡蛋等,她总让我们揣上行囊,说这些东西过日子用得着。于是,在家的日子,我们时常陪奶奶聊聊家事,洗洗刷刷,晾晾晒晒,以尽孝道。记得前些年,90岁高龄的奶奶仍然坚持下地干活,她锄草围园,种上满畦的青菜,还时不上山寻找勾腾蕨菜,偶尔还扛上一肩木柴回家,以备不时之需。在奶奶的眼里,这大山的陪伴就是她全部的寄托,她的喜怒哀乐就是这大山的阴晴雨雪。每每见她不顾身体劳碌,我们就善意地提醒奶奶,年纪老了,不能再上山找柴修勾腾了,有什么困难就告诉我们,要注意安全,多享受下世间天伦之乐。可她总是嘴上吱唔几声,搪塞我们几句应付了事。待众亲离开后,她又开始了她的劳动模式。正是这种锲而不舍,不服老、坐不住、闲不下来的那股劲,深深触碰了我内心深处。</p> <p class="ql-block">  十六年前,父亲不幸患上了肝病,西医久治不愈。于是,我找到奶奶,问她有何偏方。她听说后,带上我,忙赴大山深处寻找治疗肝病的药材。奶奶告诉我,有一种中药叫黄花倒水莲(又名七叶一枝花),对肝病的治疗效果非常好。但这种药的生长条件对环境非常苛刻,它喜阴忌水,多长在山坡上。但它有一个特点非常容易辨认,就是它开的花呈金黄色,且只有唯一的一株花,背向太阳倒立着盛开,而每一株黄花倒水莲只长7片叶子,故而得其名。于是,奶奶用镰刀开路,满山遍野地搜寻,用锄头一锄一锄地挖掘,千辛万苦,终于找得一捆一梱的黄花倒水莲。日落黄昏,我们背着药材回家,那坎坷的山路在我们脚下犹如平地。到家后,我修剪洗净,放阳光下晒上时日,后给父亲煎服。也许这是祖上传给奶奶的秘方,经过精心治疗,父亲日渐好转。我甚感奶奶之德,亲情之温。</p> <p class="ql-block">  清明之夜,大山里仍然寒气扰人。我们烤着炉火,老少妇孺围座一团,认真的听奶奶讲着古老的故事。我们屏住呼吸,融入奶奶说的故事当中,感怀亘古,更珍惜今晚之融融。奶奶说着她劳累的一生,她讲要是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今天幸福的田园生活;她告诉我们这大山的神话传说,让我们要敬畏于山,敬畏于自然,不能人为破坏山的生态平衡。我知道,这肯定是奶奶上一辈的口口相传,她又谓之与我们,得以传承。每每至此,妻子也很得意,与弟嬉笑说着当年,她们姐弟下溪涧捞虾抓蟹,虾满背篓,蟹扎手指直疼,直到天黑才回;她们离家上山采撷野果,数不完的野猕猴桃,酸溜溜的直流口水,久不愿归;她们姐弟联袂出发,迎着朝阳,忙着摘香菇野菌,一担一担的香菇,多得无力挑回家中;她们跟着奶奶翻山越岭,走访亲戚,踏入永福境地,腰酸腿疼不绝于耳……</p> <p class="ql-block">  正当时,只听对面山下的屋子,一阵狗叫声,时而有人胡言乱语。我细听,原来一醉汉嘟嘟嚷嚷,一唱一跳,吆喝声响遍整个山野,“毛主席万岁,伟大的毛主席英明,领导我们劳苦大众得天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那阵势,雄啊!我们的队伍像太阳…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一番过后,哭哭啼啼,“我没醉……我……我不睡……”随后,一妇人气势汹汹,不住驱赶于他,让他回屋。想必是他家人叫他不要酒后糊涂多事,声音方才宁息。于是,我便向奶奶打听,奶奶说:“哦,那个人,不要理会,他早已是这样子了,只要一喝酒就醉得胡言乱语…”我无语,只是见他手中那本《毛主席语录》,时刻紧揣于的确凉上衣的表口袋内,特别亮眼。其实,解放后的新中国,人的思想非常纯洁,信仰大于一切,正是这种无产阶级革命高尚的政治信仰创造了无数中国神话,中国速度,中国制造。看当下,城市的喧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隔着的又是几重山?亦或看看新冠疫情封控下的城市,衍生了多少人间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奶奶不说他醉的原因,似另有隐情,我也不便再打听,带着这样的疑问,沉沉睡去。</p> <p class="ql-block">  清晨,皂夹树上几只黄鹂在追逐嬉戏,那清脆的叫声把我摧醒开来。于是,下得床来,未及洗梳,忽然间,我发现一个60开外的汉子不知啥时站在家门口。我上下打量他一番,只见他瘦小的身子,黑布上衣,脚穿草鞋,黯然伤神的眼睛布满血丝,虬须满面的。还未招呼,他便道,“你是老师,姚家姑爷,了不起啊,老师令人尊敬,博学多才……”一阵褒贬,让我云里雾里。这时,妻子跑出来,“你走吧,我们这里没有酒,吃饭可以……”这时,奶奶打住妻子:“他是来帮我们家修竹山的,不得无理!”从他们的言下之意,我猜这便是昨天晚上的“醉汉哥”吧。他驻足了一会,便走向了我们家的竹林深处。那庄稼汉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背影,让出生农门的我是多么的熟悉,在劳动的面前,像“醉汉哥”一样的人他们没有半点逃避,毅然决然。霎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让我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当太阳爬上香炉山顶时,妻已张罗好一家老小饭菜,我无意酒席,匆忙吃饱作罢。出到门外,极目远眺,眼前的崇山峻岭,被蒙蒙雾气笼罩,时而流云飞渡,时而若隐若现。忽然,一只雄鹰在林中展翅,厉声嘶鸣,冲向云宵,声音端的高亢有力,划破蓝天。我一直惊叹折服于这鹰击长空,其实人生就要像鹰一样,搏击广袤天地间,困难面前誓不低头,当越挫越勇……顿思暇想,奶奶从屋里出来,她说,这香炉山最是她能读懂,她一辈子住在这山里,早已习惯了山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岭。看山,让她懂得了日升月落,知道了月黑风高。她讲,很久很久以前,在香炉山的对面,有一大财主,他乐善好施,功德无量,经常接济穷苦乡亲,因而深受乡亲们爱戴。财主逝世后,他的子孙为尽孝道,请得高僧地理,算卦这方神山,惊曰此乃风水宝地,实属左青龙右白虎守护,前有溪水,谓之财源不断,后接寰宇,可比齐天。于是,财主的子孙们便雇上六十六个壮丁抬着棺木,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把财主安葬在这香炉山顶。听说,山顶上还有一个偌大的洞穴,内有一桌一案四凳,九杯三炉一台,每年祭日,财主的后代便来祭祀。至今,坟茔具在,青砖历历……每每此刻,听得我如痴如醉,“奶奶,是真的吗?这山顶真有一大洞?”奶奶点点头,又说,因为这山的样子非常像香炉,所以又叫它香炉岭。只是不知现在还有没有人去山上拜祭。但我想,古人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是怎么把棺木抬上这重峦叠嶂,沟壑纵横的陡峭山涯的?面对悬崖峭壁,他们又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太多的难题待解,只是无从得知。等时间嘉许后,我一定会约上驴友,征服这充满神话传说的香炉岭,一睹它的芳容,探寻它的神秘过往。</p> <p class="ql-block">  站在地坪中央,那棵高大的百年皂角树,显得多么苍劲有力,它的新芽像血液不停在流淌,四处生长的藤蔓仿佛在告诉我,它见证了无数个时代的变迁,历经了岁月的沧桑荣辱,荡涤了人间的真善美,从乡间牧牛,蓑衣耕种,到炊烟四野,一方晴好。不由倍感怔思,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时间终归会给我们答案。我们,不说永远,只讲珍惜。只是这方山水萦绕、如诗如画、血浓于水的风情双楠,些许年后,我不知还能不能听到这些将要遗失的心中故事。画心于香炉山下,这里成了我的精神家园,如汩汩泉眼,滋润了我的人生世界,更寄托着我所有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2022.4.5清明-写于融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