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52年7月1日,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全线通车,70年来重庆客运段旅客列车与成渝铁路同诞生、共发展,客车车型不断更新换代,乘车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这批70年代入路的青工对"冬天烧煤取暖,夏天风扇纳凉”的老绿皮车时代工作场景留下了深深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70年代至2000年代旅客列车主要经历了21型和22型绿皮车、25G型红皮车、25T型蓝皮车三个阶段。2010年后随着普速列车升级换代,新型空调列车全面普及,和谐号、复兴号高速动车组相继面世,动车组全面开行,我段进入了高铁时代。</p> <p class="ql-block">70年代重庆至北京9/10次编挂22型绿皮车 </p><p class="ql-block">上图:我的同事戴生禄在站台上</p> <p class="ql-block">80年代初期,管内列车编挂的杂型客车,车门凹进去的,没有翻板,车梯在车门外, 连接处和通过台窄小,车内是木地板,木座椅。</p><p class="ql-block">上图:我的同事谢显林在车门囗</p> <p class="ql-block">上图:80年代我在成渝铁路521/2次老绿皮车工作(22型客车无空调)</p><p class="ql-block">那时跑一趟成渝慢车往返跨三天时间,第一天晚上重庆发车,夜间运行停站多,到成都504公里,要停61个车站,十几分钟停一个站,不敢打瞌睡,单程运行17个多小时,第二天下午到成都,当晚折返,第三天下午回重庆,往返三天,人多拥挤。如今成渝两地实现了一小时通达。</p> <p class="ql-block">上图:80年代重庆至成都522次列车编挂俗称“大篷车”的车厢,方便了沿线农民进城卖农产品。</p> <p class="ql-block">70年代至80年代,21型客车主要用于短途慢车,22型客车是主型铁路客车,这种客车在中国铁路客运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当时我段进京进沪列车都是这种车型。列车开往北京上海往返五天人多拥挤,乘务员八小时当班汗流夹背,下班后大家只好提桶热水在宿营车厕所轮流冲澡。夏天车内热浪滚滚酷暑难熬,在宿营车休班难以入睡,醒来后凉席上留下被汗水浸湿的"人印″。</p><p class="ql-block">1996年重庆至北京9/10次开行了首列空调车,2000年后新型空调车逐步增多,随着列车提速和动车、高铁的开行,车厢冬暖夏凉,旅途舒适快捷。</p><p class="ql-block">80年代成渝铁路运行的列车由蒸汽机车牵引,后来有了内燃机车。1987年成渝铁路全线实现电气化,电力机车的出现让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先后退出了历史舞台。</p> <p class="ql-block">70年代成渝铁路弯道多,车辆减震效果差,蒸汽机车鸣笛声大,运行中车内噪声也大。那时列车供暖、供水使用燃煤锅炉,煤灰直接从锅炉旁的管道排放到路基上。餐车厨房炉灶和蒸饭锅炉都烧煤炭,操作台下设置了一个排污口,用于排放厨房垃圾。</p><p class="ql-block">22型客车车厢有独立的供暖燃煤锅炉间,少量车厢使用柴油机供暖。每三节车厢编挂一节有茶炉间的车厢供应开水。始发前炉灶开始生火,列车从头到尾车厢的烟囱都冒着黑烟,运行中蒸汽机车浓烟滚滚不时灌进车厢,加上锅炉散发出的灰尘,车厢窗台、行李架、茶几都有一层黑灰,车内空气质量很差。</p> <p class="ql-block">那时9/10次列车途经成渝、宝成、陇海、京广线到北京,途经成渝、宝成线时速只有60公里,全程2552千米,停靠54个站点,一趟车来回要花费5天时间。列车途经京广线时,风沙从绿皮车的车窗往里灌,让人满眼满嘴都是沙。</p> <p class="ql-block">上图:80年代22型客车采暖锅炉</p> <p class="ql-block">1981年冬季我担任了重庆至北京9/10次列车锅炉工,由两人倒班负责全列车供暖工作,记得每班下来蓬头垢面,鼻孔黑黑的,全身都是灰尘。</p> <p class="ql-block">那时22型客车有的车厢是胶皮地板,有的是木地板,木地板特别不好做卫生,要"一扫二刷三拖”,木纹才能见本色。1980年我任列车员时,值乘的9/10次13号车厢,恰好是木地板车厢,每次做卫生都累得汗流夹背。</p> <p class="ql-block">80年代成渝线列车员的青春年华</p><p class="ql-block">左起刘礼、官学芳、李朝玉、丽文君</p> <p class="ql-block">列车员在餐车吃乘务饭</p><p class="ql-block">图为:80年代重庆至上海73次餐车服务员季巧红,右1:我的同事周炳树在吃面条。</p> <p class="ql-block">80年代由于没有禁烟法规,绿皮车车厢每个茶几旁都设置了可翻倒的固定烟灰缸,旅客抽烟多的时候,车内弥漫着浓浓的烟味。</p><p class="ql-block">1985年春运,我担任9次列车长,运行在成渝线时,有位外籍旅客看见旅客和列车员在车内抽烟十分反感和不解,并向我投诉说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我尽力向他解释道,我们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并耐心对他做好安抚工作。</p> <p class="ql-block">那时车厢厕所都是直排式,粪便直接从管道排放到路基上,运行中粪便飞溅,车梯侧板和车厢端头外皮都有不少粪便溅点,路基上的粪便时而可见,列车停站如果不锁闭厕所,旅客入厕就会污染站台股道。</p> <p class="ql-block">那时塑料制品没有普及,列车没有配备垃圾袋和垃圾箱,也没有实行垃圾定点投放制度,清扫的垃圾只好倒进厕所便池管道排放下去。春运超员,车内垃圾多,有的列车员图方便,违规开门扫垃圾或在洗漱间向窗外倾倒垃圾,既不文明又不安全,现在想来不可思议。</p> <p class="ql-block">春运列车严重超员时,我最担心车辆压簧影响行车安全,担心身体弱小的列车员挤不上车,关不了车门引发旅客坠车伤亡和列车员漏乘,各种突发事件考验着列车长的应急处置能力。</p> <p class="ql-block">80年代面对春运巨大客流和客运车辆严重不足,运能和运量矛盾突出,铁路部门被迫采用棚车(俗称闷罐车)替代客车,闷罐车减震差,抖动大,噪声大。闷罐车没有厕所就在棚车角落地板上钻个孔,围起布帘就是简易厕所,黑漆漆的车厢挂了一盏马灯就是车内的照明,夜间运行气温骤降僵手僵脚,寒风灌进车厢更是难熬,这些场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80年代客运管理和分工没有现在这么细致,列车工作人员身兼多职,接车守车、库内作业、领取备品、卧具更换、途中保洁等全部工作都由列车员自己完成。</p><p class="ql-block">上图为80年代四川省劳模,我段列车员潘长明。服务理念:列车有终点,服务无止境。</p> <p class="ql-block">那时餐车使用铝制饭盒,旅客用餐后如果饭盒没来得及回收,旅客就会往座席地面扔,造成污染。后来这种不易清冼的铝饭盒被淘汰,普遍使用一次性泡沫饭盒,这种不可降解的白色饭盒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影响,也造成了铁路沿线白色污染。随着环保法规的出台和规章制度的建立,泡沫饭盒禁止使用,餐车改用了可降解饭盒,这种饭盒自然降解后分解成了无害物质,使铁路更加环保。</p> <p class="ql-block">1996年我段9/10次首次编挂25G型红皮车(空调车)</p> <p class="ql-block">2001年我段9/10次编挂25T型蓝皮车(新型空调车)</p> <p class="ql-block">2000年以后,列车上的燃煤设备开始淘汰,柴油发电车逐渐减少,电力机车直接供电为餐车电磁炉、电茶炉、全列空调提供了清洁能源。严禁在车内吸烟,严禁向窗外抛物已明文禁止,乘务人员在车内吸烟列入了安全红线管理。垃圾分类、垃圾装袋定点投放纳入了工作规范。</p> <p class="ql-block">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我段担当的25T型高原客车首次配备了制氧系统,为保护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高原客车首次实现了“零排放”,所有的污水、污物均集中收集,集中排放。列车广播开办的"铁路环保″专题节目受到旅客欢迎。</p> <p class="ql-block">过去每个型号的铁路客车,都有自己应有的颜色,自2015年起,本该属于这些客车的颜色全被统一刷成绿色,冠以绿皮车。曾经五颜六色的客车一夜之间退出大众视野,在人们心中留下美好回忆……。</p><p class="ql-block">上图:重庆至北京9/10次重新刷成了新绿皮车</p> <p class="ql-block">2010年以后随着普速列车的升级换代,新型空调列车、动车组的大量开行,普速列车直排式厕所逐渐淘汰,真空集便器厕所全面普及,环境保护卓有成效,旅客环保意识显著增强,通过制度约束和行为规范,以及防疫措施的有力推进,如今,站车环境整洁优美,铁路沿线郁郁葱葱,铁路绿色环保理念为旅客出行创造了更加安全、舒适、温馨的旅行环境,让旅客找到了回家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如今车厢明亮、宽敞、舒适。</p><p class="ql-block">图为:我段动车组列车员做好疫情防控宣传,确保旅客出行安全。</p> <p class="ql-block">70年来,中国铁路从追赶者一步步走到世界领先,我们这一代人从青春飞杨到丝丝白发,亲历了从绿皮车到"复兴号″动车组,从蒸汽机车到电力机车的发展进程,一路走来我感受了列车工作环境的显著改善,见证了铁路的文明进步,改革开放使中国铁路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高铁领跑世界,成为了靓丽的“中国名片”,这让每一名中国人骄傲和自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庆客运段退休职工周安晋</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资料,文字记录属本人记忆,如有出入敬请指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