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年,诸葛亮在东吴舌战群儒时,有人问:“你是想效仿苏秦张仪做说客吗?”诸葛亮回答道:“你们只知道苏秦张仪是说客,不知道苏秦张仪也是豪杰。苏秦身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p><p class="ql-block">苏秦合纵燕赵韩魏齐楚成功,为纵约长,佩六国相印,按理说应该算是联合国的秘书长了,怎么说他是燕人呢?且听我细细道来。</p> <p class="ql-block">苏秦的老家本是东周洛阳。很多人可能都忘了,战国时候还有东周的存在。其实,东周才是当时的朝代,其余各国都是东周的诸侯国。天下是东周的天下,各诸侯国都应该受东周天子的领导,可是天子的势力太弱了,没有被灭掉已经是很给面子了。东周天子在514年的时间里眼看着春秋诸候轮流称霸,战国诸国互相争雄,眼看着礼崩乐坏,眼看着生灵涂炭,而无可奈何。</p><p class="ql-block">这514年的乱世就被称作春秋战国时期。期间,不仅是诸侯峰起,争城夺地,而且是豪杰并起,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兵家、纵横家……思想大咖、谋略大师数都数不过来。为了笼络人才,诸侯国纷纷拿出优惠政策,所谓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四公子所养的门客都数以千计。多少士人都想凭自己的智谋学识和一技之长出将入相大展宏图求取富贵。</p> <p class="ql-block">苏秦也是这样一个士人。他虽然不是出身豪门,但至少也是一个小康之家。幸运的是苏秦找到了一个菩提祖师一样无所不能的老师鬼谷子。学习的科目是纵横捭阖之术。何为纵横捭阖之术?通俗的讲就是“演讲与口才”。不同的是,他要游说当时各国的君主,还必须还要了解天下大势。天文地理、各国人物以及风土人情必须了如指掌。</p><p class="ql-block">学成之后,苏秦踌躇满志的下山了。虽然他对自己的学识和口才很自信,但天下七国君主是怎么想的却不得而知。望着天上随风飘荡的白云,苏秦还是犹豫了。于是他对天暗暗发誓:假如有哪国的国君第一个遵从了我的策略,我将把这个国家终身视作自己的国家。这一段苏秦的心理活动是我的个人猜想,因为苏秦就是这样一个有仇必报有恩必尝的人。</p> <p class="ql-block">他用了几年的时间游历,寻找机会。花光了所有的盘费,没有见到一个君主,于是两手空空的回了家。家里人看到他狼狈的样子,没有一个人给他好脸色。说:周人的风俗是通过经商赚取十分之二的利润,然后置办家业。像你这样舍本逐末耍嘴皮子,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不是活该吗?</p><p class="ql-block">苏秦羞愧,无言以对。他把自己十几箱子书拿出来看一遍,说:看这么多的书却不能求取富贵,虽多无益。突然他看到一本只有三百多字的书,名为“阴符经”。这是他下山时老师送他并嘱咐他一定要仔细揣摩才会有收获的。于是他昼夜诵读,悉心揣摩,手不释卷。困了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鲜血顺着腿流到脚面。(成语头悬梁锥刺股典故)这样过了一年终于揣摩透了,那感觉就像是佛陀证悟佛法一样,感觉整个人都通透了。他抬起头看向窗外,一轮明月当空,照彻大地。他激动滴对自己说,这回你真的可以游说君王了!</p> <p class="ql-block">苏秦接下来的行动证明,他的最初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求取富贵。至于在那个国家都无所谓。</p><p class="ql-block">他是大周朝国都洛阳人,所以他就近先去求见周显王,至于他想要用什么样的主张游说周显王人们就不得而知了,因为他连见到周显王的机会都没有。周显王左右大臣都知道苏秦出身市民草根,不相信他有什么平定天下的好主意。所以没人愿意引荐他。</p><p class="ql-block">他去了秦国,想以连横之策说秦。但是时机不对。秦孝公刚刚去世,秦惠王刚刚处死了变法的商鞅,对各国的舌辨之士很反感。苏秦虽然疏通环节见到了秦王,也“叭叭叭叭”的陈述了自己的见解,但秦王还是委婉的谢绝了他。</p><p class="ql-block">他去了赵国。赵国的国君是赵肃侯,肃候的弟弟赵成为相。赵成不喜欢苏秦,也是根本不给他面见赵王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接连三次失败的苏秦北上来到燕国。在燕国结交权贵,考察调研,转悠了一年多才抓住机会见到了燕国的国君燕文公。对于苏秦这样的人来说,能够见到国君,就算成功了一半。果然,当他凭着自己超凡的口才将六国合纵抗秦之策“叭叭叭叭”一顿说,燕文公居然给出了积极的回应:你去联系六国合纵吧,我全力支持你!于是给了苏秦车马金银和随从,浩浩荡荡向赵国出发了。</p><p class="ql-block">一路之上,苏秦喜出望外,他没有想到燕文公会这么痛快响应,会这么坚决彻底的支持。他快花光的经费得到了充分地补充,他感到眼前一片光明,一个伟大的事业在向他招手了。“前方的路虽然太凄迷,请在笑容里为我祝福!虽然迎着风,虽然下着雨,我在风雨之中念着你……”苏秦唱着齐秦的“大约在冬季”心里默想:燕国燕国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从此,他的心已归属燕国。因为燕文公是他出道以来历经多次失败第一个认同他的君王。这种认同里,不仅有对他合纵策略的认同,还有对他这个人能力和德行的肯定和信任啊!“士为知己者死”是当时每个士人做人的第一原则。</p> <p class="ql-block">到了赵国,刚好那个当年不待见他的相国赵成已死,赵肃侯亲政并接见了他。苏秦毕竟是苏秦,他照样“叭叭叭叭叭叭叭叭”一顿说,说的赵肃侯心服口服。赵肃侯说到:我还很年轻,没什么见识,到现在也没有听到过这么高明的见解,既然你有存天下安诸侯的办法,我愿意举国听从。于是,他又为苏秦提供了最大的一笔赞助费:“饰车百乘,黄金千镒,白壁百双,锦绣千纯”。苏秦心里更加有了底气。</p><p class="ql-block">这时候秦惠王派兵攻打魏国,还有向东进兵的意思。苏秦担心秦国会在这个时候攻打赵国,坏了他的合纵大计。刚好他的师弟张仪来到了赵国。张仪下山后也是在各国游历,寻找机会。只是历经磨难有一次还差点儿被人打死也没找到一份工作。穷途末路之际,听说师兄苏秦在赵国当上了大官,就来见他,想让他帮忙谋个一官半职。苏秦深知师弟的本领不在自己之下,但是留在赵国并不能发挥他的作用。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故意端出一副官架子傲慢的羞辱张仪:你比我下山还早,怎么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呢?真没出息!你走吧,以后别说是我的师弟,太丢人了!</p><p class="ql-block">张仪这个气啊!不帮忙也就算了,还这样羞辱我!于是恨恨不已。就在这时候,一个富商及时出现,给张仪出主意让他去秦国,并愿意出巨资帮助他。在这个富商的帮助下,张仪到了秦国,打通各种环节,见到秦惠王,并赢得秦惠王的赏识,先为客卿,再拜丞相。那个帮助他的客商前来告别,张仪说“我有今日,全是依靠您的帮助。我正要报答您,怎么能走呢?”客商道:“我不了解你,怎么会帮助你呢?这都是苏秦先生要我这么做的。他担心秦国攻打赵国,坏了他的合纵大计。他觉得只有你可以到秦国并掌握秦国的大权。所以故意激怒你,却暗中派我一路资助你。现在您已经大权在握,我的任务完成了,该走了。”张仪恍然大悟:“嗨!这招我也是学过的,怎么就没看出来呢?我还是不如苏秦师兄啊!您回去替我谢过苏君,告诉他,只要他苏秦在,我就不会让秦国攻打赵国。”你看,赵国的危险就这样被苏秦解决掉了。</p> <p class="ql-block">然后,苏秦到韩国,到魏国,到齐国,到楚国,同样“叭叭叭叭”一顿说辞,说的各国君王心悦诚服,决定同心协力,共谋合纵以对抗强秦。六国共同推举苏秦为纵约长,兼六国丞相。相当于联合国秘书长兼各国总理,权力之大,当时无人可及。</p><p class="ql-block">苏秦北上赵国去向赵王述职汇报工作成绩,一路上车马辎重及各国送行的使者很多,队伍浩浩荡荡,排场大的就像是一个王者。经过洛阳的时候,天子周显王都感到害怕,赶紧派人清扫道路,派大臣到郊外迎接。此刻的苏秦风光无两,志得意满,傲视天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到洛阳,苏秦衣锦荣归,家人侧目不敢仰视。嫂子跪在地上奉上食物。苏秦对她嫂子说:为什么以前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对我这么恭敬呢?(成语前倨后恭的典故)嫂子低着头说:因为你现在地位高又有钱啊!苏秦感叹道:同样一个人,贫贱时父母不子,富贵时亲戚畏惧。假如我当初在洛阳有几亩好地,我怎么能身佩六国相印呢?</p><p class="ql-block">于是,苏秦拿出千金分给自己的亲戚朋友。所有帮助过他的人他都以百倍来报尝。看,苏秦至此把他在世俗所欠的人情都加倍偿还了。</p> <p class="ql-block">苏秦到了赵国,赵肃侯对他非常满意。封他为武安君。这意味着苏秦在赵国有了自己的封地。然后赵肃侯派人把苏秦带回的有齐楚燕赵韩魏六国签字盖章的纵约书送到了秦国,秦国国君一看,这还了得!再加上有张仪在秦王身边打配合,所以秦国有十五年不敢对六国轻举妄动,六国也赢得了十五年的和平发展时期。</p><p class="ql-block">再后来,秦国唆使齐国和魏国攻打赵国,苏秦预感大事不妙。赵王问苏秦怎么办?苏秦说,我必须去一趟燕国建立新的统一战线,回头大家一起收拾这个破坏六国团结的齐国。可是苏秦一离开赵国,六国合纵就自动解散了。</p> <p class="ql-block">苏秦来到燕国,赶上燕文公去世,燕易王继位。齐国又趁燕国有丧事攻打燕国,并占据了燕国十座城池。易王对苏秦说:想当年先生来到燕国,是先王资助先生到赵国然后完成了六国合纵。现在齐国先打赵国后打燕国,使你的合纵策略失败也使燕国蒙受损失。先生还能把我们被侵占的城池要回来吗?</p><p class="ql-block">苏秦感到非常惭愧,说:我这就去给您要回来!</p><p class="ql-block">苏秦到了齐国,见到齐王,再次发挥他的口才优势,居然真的就把燕国的十座城池要回来了。</p><p class="ql-block">这时候,有人对燕王说:苏秦是一个无信无义言语反复的小人。苏秦回到燕国后,燕王也不再任用他。</p><p class="ql-block">苏秦就去见燕王,说出了一番掏心掏肺的话:我苏秦原本是东周的一个小人物,没有尺寸之功,来到燕国后,先王尚且对我以礼相待。如今我从齐国仅凭口舌就讨回了燕国的十座城池,大王本来应该对我更加亲近才对。可是我回来后大王不再任用我,一定是有人在背后说我不忠不孝无信无义一类的话。其实,我的这种不忠不孝无信无义才是大王的福气啊!我听说忠信的人多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进取的人才是为了他人。况且我对齐王所说的话也不算是欺骗他呀!臣舍弃远在东周的父母亲,而东奔西走,就是在谋求进取啊!假如现在有曾参一样孝顺的人、伯夷一样廉洁的人、尾生一样诚信的人来侍奉大王,你觉得怎么样呢?</p><p class="ql-block">易王说:那我就知足了。</p><p class="ql-block">苏秦说:孝如曾参的话,一宿都不能离开父母,又怎么能让他步行千里到燕国呢?廉洁如伯夷,不为武王臣,不受封侯,不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你怎么让他步行千里到齐国而行进取呢?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有信如此,你怎么能够让他步行千里去抵挡秦国的强兵呢?我现在就是因忠信而获罪的人啊!</p><p class="ql-block">燕王说:哪里有因为忠信而获罪的呢?</p><p class="ql-block">苏秦说:我听说有一个人到远方为官,他的妻子与人斯通。他回来后,妻子准备了毒酒,让小妾送过去,小妾送过去的时候假装跌倒倒掉了毒酒。这样做既上存主父,又下存主母,但是自己却不免挨一顿打。谁说忠信不会获罪呢?而我不幸正好与此相似。</p><p class="ql-block">燕王说:先生就官复原职吧。对苏秦也越来越好了。</p><p class="ql-block">燕易王的母亲很喜欢苏秦,易王知道后对苏秦更加厚待。苏秦却害怕因此引来祸端。对燕王说:臣在燕国,不能提高燕国的地位。臣在齐国,燕国的地位必然提高。</p><p class="ql-block">燕王说:先生认为怎么好就怎么做吧!</p> <p class="ql-block">于是苏秦就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到了齐国。齐宣王任他为客卿。</p><p class="ql-block">齐宣王死后,齐闵王立。苏秦劝闵王厚葬宣王以明孝,之后又劝闵王大兴土木高筑宫室广建苑囿以明得意。</p><p class="ql-block">苏秦的乱齐之举却十分符合齐闵王好大喜功贪图私利的性格,于是苏秦在齐国愈加受宠。苏秦在齐国做官做到相的位子,而且深受齐王恩宠。但是可贵的是他始终没有忘记初心,没有忘记当初是燕国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的六国合纵策略,没有忘记当初是齐国第一个站出来破坏了他的六国合纵策略,没有忘记自己对燕王“弱齐强燕”的承诺和使命。所以合纵失败后,苏秦在齐国又为燕国做了三年的高级间谍,以报燕王的知遇之恩。为此,苏秦甚至牺牲了自己生命和一世英名。</p><p class="ql-block">对于苏秦的死,史记是这么说的:在齐国由于士大夫之间的争宠,苏秦遭人刺杀。临死之前,苏秦对齐闵王说,如果要抓住刺客为我报仇,就在我死后将我车裂于市,并宣布我是燕国派来的间谍,那么刺杀我的人一定会站出来领赏。到时候就可以抓住刺客了。齐闵王按照苏秦的说法去做,果然抓到了刺客和刺客背后的主使,为苏秦报了仇。读《史记》至此,我不觉惊掉了下巴:即便是小说也写不出如此离奇的情节啊!怪不得燕王听到消息后大惊:齐国居然给苏君报了仇!</p> <p class="ql-block">以上所讲均来自《史记—苏秦列传》,此外《战国策》《东周列国志》《战国纵横家书》等都有关于苏秦的事迹。有关年代和个别事件或有不同,但六国合纵不变,弱齐强燕不变。甚至《孙子兵法》也有“燕之兴也,苏秦在齐”的说法。</p><p class="ql-block">我不知道太史公有多么喜欢苏秦,反正在史记七十二列传中,“苏秦列传”是篇幅最长的,情节是最曲折的,细节是最丰富的。即使是对七国长篇大论的说词都写的明明白白。尽管说辞内容十分精彩,但因为篇幅实在太大,所以我在讲到时都是以“叭叭叭叭”代替。</p><p class="ql-block">有人以为苏秦就是个大忽悠,把六国都忽悠瘸了,最后把自己的命也搭上了。所以后人少有人学他。其实不然,别说师弟张仪后来在秦国两次相秦,通过连横之策在秦国大获成功。就说他的两个亲弟弟苏代、苏厉,当年见他发达后,立刻捧起他丢在家里的书本,研习他的合纵之策。很快就游走于列国之间,凭口舌之利取卿相之位,措置诸侯于股掌之上。而且他们继续奉行“弱齐强燕”的原则,鼓动齐国攻取宋国,以致使齐国成为天下公敌,最终达成乐毅合五国之兵攻打齐国,败齐国于济西,破齐七十二城,报了齐国灭燕之仇。而苏代、苏厉皆以善终。</p><p class="ql-block">太史公司马迁不禁赞叹道:季子周人,师事鬼谷。揣摩即就,阴符伏读。合纵离衡,佩印者六。天王除道,家人扶服。贤哉代厉,继荣党族。</p> <p class="ql-block">撰文 于正万</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