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的“即身而道在”

南恩书屋

<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文化峰峦叠嶂,船山文化亦是一峰。曾因两次参观王船山旧居和陈列馆,机缘巧合写过文章,对这位伟大人物有了全新认识。但王船山思想如同中华文化一样浩瀚,常人难以学习,但若理解他“即身而道在”这五个字,或也能深为其博大精深而折服。</p> <p class="ql-block">生逢乱世,躲在石船山下著书立说,他为何能潜心著述400卷800万字?又生前却自撰墓志铭,预言两百年后其著方显?他独立特行,出行戴苙穿屐,敢说头不顶当朝天,脚不踩大清地,死后遗嘱以明朝服饰入殓。历史的诸多诡异,在其生前身后应验。</p> <p class="ql-block">他曾举义旗反清复明,死后若干年曾国藩兄弟刊印其稿,清廷视他为忠节,两百年后名声大噪,世人渐公认王船山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大儒,又有人说他是走向近代的第一个思想家。他的形象在民间有多种版本,他的思想也有多种诠释,诲涩难懂。</p> <p class="ql-block">他故居湘西草堂,若实地考察,很简陋,是原始建筑。近年研究王船山学术活动和学者们来此瞻仰,使之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衡阳市县规划纪念景园和重建了新馆,展现出其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此处还有图书可购,网上搜搜,王船山大讲堂,各类文化活动年年都有。</p> <p class="ql-block">若论影响,王船山思想在近代如谭嗣同说,“南岳山上一声雷”,唤起湖南文人渐离玄虚学派,知行合一、经世致用、身体力行、胸怀天下。一代代湖湘人物在其思想影响下,成为洋务派、维新派、革命党的领袖。但北上广大城市书店里都很难买到王船山的史书,相比之下王阳明的书铺天盖地。</p> <p class="ql-block">为何王船山生前不显?死后200年而显,近代却又时显时不显,阐述很难,说清不易。世界公认他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学家,毛泽东说“西方有个黑格尔,中国有个王船山”。他梳理中华千年经典,集纳东西方思想精华,彰显“三千年之变局”,历史难以验证,当代亦难阐述。仅“即身而道在”这一命题就令今人迷离。</p> <p class="ql-block">2019年参加王船山400年纪念活动,王兴国、伍继延、黄守愚等专家主讲,我在会上发言,简说王船山的“即身而道在”思想。不少人理解为“身在即道在”,我自己也没讲明白。其实“即身而道在”与“身在即道在”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哲学命题。</p> <p class="ql-block">自此,找了一些书和资料研究,网购陜师大张再林教授书,有关中国古代身道思想令人顿开茅塞,于是就王船山“即身而道在”观点,写出《王船山身道思想研究》论文,论述了其思想价值、主要内容和对后世影响。多为抄录,自感没弄懂,未公开发表,仅送圈内好友阅看。</p> <p class="ql-block">正雅文旅瞿总看到了这篇文章,他为筹建船山文化展示馆,邀我写王船山思想这一部分,并陪我到岳麓书社买回一堆书。王船山思想我从他的哲学思想、辩证思想、史学思想、政治思想四个单元概括,“即身而道在”作为阴阳之辩写入第一章。当时以为初稿待专家大改,数月后参观此馆见此章陈列内容为原稿,心中窃喜。</p> <p class="ql-block">之后为李穆医生新书写评论,我联系社会百态进一步阐释中国这一身道思想。全文分为三个章节,一是让世人明白“身道合一”并不深奥,二是鞭挞当今人们“以身为殉”现象,三是从三代行医的亲历弘扬“医者仁心”,此文收入李穆书中序言。</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王船山“即身而道在”的身道思想,生动表明,中国文化“内部超越”不完全内在于“心本”而应主要内在于“身体”。身体并非宗教的“原罪”,可以随意污秽,而应是高贵伟大的精灵。先秦典籍中“吾日三省吾身”“安身立命”“明哲保身”等古代哲学话题,今依然应奉为经典。</p> <p class="ql-block">宋明理学提出心身二元,释道认为身是“臭皮囊”,中国封建社会权力话语形成“无人身的理性”,以至对人性的摧残,“革尽人欲,复尽天理,皆为谬误。王船山强调与道合一的身,他的知行合一,比朱熹的知行观深切,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也不同,更具科学性、辩证性。</p> <p class="ql-block">但有关身道的诸多观点还需认真加以区分,如“身在而道在”是说人死如灯灭?当年“以身为殉”的政治信仰与当下浪掷生命的颓废决不是一个段位。“即身而道在”作为一个哲学命题,充满着有无之辩、体用之辩、理气之辩和道器之辩,不宜随意曲解。</p> <p class="ql-block">王船山以“即身而道在”为核心的身道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无论从哲学上研究还是在现实中观照都颇有意义。从先秦典籍和船山思想中吸取智慧,从而体验生生不已的天地大化、日月之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习悟这一身道思想,并时刻提醒自己和亲友,养生重在养身,身体是一,其他都是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