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珠池”——南珠文化闲谈(三)

善见吧

南珠文化和海丝文化,是北海历史文化盛宴两道主菜。“珠池”是了解南珠文化绕不开的高频词,什么是珠池,又众说纷纭,扑朔迷离。<br> 不止一位到北海观光的朋友希望我带去一睹合浦七大珠池芳容。我总是打趣问:“你是怎么知道合浦有七大珠池的,是哪七池?”客人或说网上或说书里或说听人讲。我半开玩笑说:“你给我的任务比登天还难。珠池是梦幻神物,要看它,没那么容易,康熙钦差大臣杜臻有两广总督、广东巡抚、廉州知府、合浦县令几级官员陪同,还有合浦土著引路,都没看到。” 我每次都满足不了朋友看珠池的愿望,只能给他们讲“珠池”。 <br> 上图:廉州湾。<div> <font color="#ed2308"><b>珠池为何物?</b></font>前人留下许多文字告诉我们,珠池在合浦(廉州)。旧方志专立“珠池”条,但仅列珠池名,不释珠池义。在历史上,有人大约是见名称里有“池”字,把他想象成孕育珍珠的水池,如唐朝广州司马刘恂就说“廉州边海中有洲岛,岛上有大池,池水淡洁,谓之珠池。”应该说合浦珠池在海上,不在岛上。一直以来,“珠池”给人一种神秘感,古人闲下来也常好奇地谈论,也常不得要领。一次,北宋一帮官僚文人闲谈珠池是在哪里,多少个;有人说在深海里,有人说在沙滩上,谁也说不清、道不明,一个叫张师正的说,这事我很了解,我曾知容州(今广西容县),容州很近合浦,珠池有十几个,都在海上,不是在沙滩上,珠池是按照某县海岸某个地方起名的。说珠池在海上和珠池名称缘起没毛病,但他也没解释“珠池”是什么东西。珠池在海上哪需要他讲?比他早几百年的司马彪就说过:“合浦县海曲出珠,号曰珠池。”司马先生把整个合浦海湾看成珠池。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有专文谈珍珠,里面也讲到珠池,也是把整个海湾当做一个珠池: “凡中国珠必产雷、廉二池”,“凡廉州池自污泥、独揽沙至青婴,可八百里。”他没说什么叫珠池。 明朝两广巡抚林富给皇帝的奏议,时而把整个海湾当做珠池,如说“雷廉二池”,时而把具体采珠海域作为珠池,如说“合浦县杨梅、青婴二池……海康县乐民一池俱产珍珠”;北宋大名鼎鼎的欧阳修则说:“廉州合浦有珠母海,郡人采珠之所。”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廉州合浦县有珠母海,是当地居民采珍珠的地方。珠母海是珠池的别称,不少史料都有记载。有人换另外一种说法,说珠池是珠蚌生长比较集中的海域,如明朝藏书家叶盛说:“珠池居海中,蜑人没而得蚌剖珠。” 宋流放廉州隔壁白州的大奸臣蔡京之子蔡絛,宋钦州教授周去非,元史学家脱脱和胡三省,明学者王士性,基本上都把珠池表述为珠蚌集中的海域或说是珠户采珠的海域。<font color="#333333">所以,</font><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珠池是指珠蚌比较集中的海域或珠民采珠的海域。</b><br></div> 上图:北海南珠养殖场。<div> 周去非另外还记录了蜑户描述的神奇珠池,讲得颇为生动有趣:“海上珠池,若城郭然,其中光怪,不可向迩。常有怪物,哆口吐翕,固神灵之所护持。其中珠蚌,终古不可得者。蚌溢生于城郭之外,故可采耳。”大意是:海里的珠池像个城堡,里面离奇古怪,人不能靠近,经常有怪物张开嘴巴呼吸,这是神灵保护珠池,人永远得不到珠池里的珠蚌,因为有的珠蚌溢出城池外面,所以人能采到珠蚌。这只能作民间传说看,不能当真。<br></div> 上图:涠洲岛海域一景。<div> <b> <font color="#ed2308">珠池有几个?</font></b>合浦有多少个珠池,古人有多种说法。北宋张师正和元代脱脱说有“十几个”,张师正还列出其中五个名字:灵渌、囊村、旧场、条楼和断望。南宋蔡絛说“大抵四五个”。明末廉州方志记载七个:乌泥池、海猪沙、平江池、独榄沙洲、杨梅池、青婴池、断望池、乌泥池;但该志所附地图仅标五个。康熙版廉州方志沿用此说。关于方志文字所列珠池数目和附图珠池数目不一,康熙钦差大臣杜臻专门访问过合浦土著,他说,旧方志讲,珠池又名珠母海,相传有青婴、断望、杨梅、污泥、白沙、平江、海渚七个,都在冠头岭外大海中,前任巡抚告诉他地图上只有五个,没有白沙、海渚两个,加上雷州有个对乐池,共六个。杜臻访问了土著,土著也说不知道白沙池、海渚池在哪里。</div><div> 专程到过合浦调查珍珠生产经营的清初学者屈大均,在同一篇文章里,先说七个珠池:“合浦海中,有珠池七所。其大者曰平江、杨梅、青婴,次曰乌坭、白龙、断望、海猪沙,而白龙池尤大。”与前述方志比较,少了独揽沙洲池,多了白龙池;后面又说“南珠自雷、廉至交趾,千里间六池。”<br></div> 总之,版本好几个,诸如四五个、六个、七个、十几个。同是讲有七个的,名称也不完全一致。<font color="#167efb"><b>现在一般采信方志“珠池”条所列七池。当然,如果要较真,按方志附图和钦差大臣杜臻核实过的五池,也未尝不可。</b></font><br> 上图:清朝康熙版《廉州府志·地里志》“珠池”条记述七个珠池,基本沿用明朝崇祯版《廉州府志》的记载。<div> <font color="#ed2308"> <b>珠池在哪里?</b></font>明末廉州方志列7池之名,不说具体位置,只讲各池之间距离:乌泥池至海猪沙1里,海猪沙至平江池5里,平江池至独榄沙洲8里,独榄沙洲至杨梅池50里,杨梅池至青婴池15里,青婴池至断望池50里,断望池至乌泥池约计183里。仅凭这段文字,谁也找着北,起点(原点)池污泥坐标不明确,七个池排列形状也是未知,根本无法得知七个池的具体位置;倒是在方志附图可以看到其中5个池的大致方位。见下图:<br>(图)<br> 康熙钦差大臣杜臻根据合浦土著的介绍,也描述了方志附图5个池的大致位置:杨梅池在白龙城方向,往西一点就是青婴池,平江池在珠场寨前,污泥池在冠头岭外,断望池在永安所,这里说的地名白龙城、珠场寨、冠头岭、永安所,康熙六十年版《廉州府志》地图都有标注(见下图);但他说的断望池和污泥池位置与《廉州府志》附图所表示的位置相差太远了,简直一东一西。杜臻说土人不知道所谓白沙、海渚二池。<br>南宋周去非说“合浦产珠之地,名曰断望池,在海中孤岛下,去岸数十里”明王士性说“珠池在合浦东南一百里海中”。都是大概而已。<br> <font color="#167efb"> <b>各珠池位置只是大概,难以说得精确</b>。</font><br></div> 上图:明朝崇祯版《廉州府志》附图,上面标注5个珠池。<div>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珠池有多深?</b><font color="#333333">古代珠民</font>海上采珠的珠池有多深,同样有许多版本,定性不定量的“无涯之渊”(《宋史》)姑且不论,定量的也很多说法, “数十百丈”(宋蔡絛),“五百尺”(明末廉州方志),“大约二十三十余丈”(宋赵汝适),“百尺已上”(宋张师正),“百尺”(元脱脱),“不十丈”(宋周去非)。说超过三十丈都不可信。宋代一丈3.168米(一说3.07米),百丈就超过300米,五百尺也超过150米,三十丈也近100米;无设备徒手潜水最深吉尼斯世界纪录才113米——由法国探险家奈瑞创造,古人潜海采珠应该不会超过百米(三十丈),更不用说300米(百丈)。极端例子也许会有,如史料说宋朝建隆三年(962年),南汉刘帐在合浦置媚川都,置兵八千专以采珠,强逼珠民深入海里七百尺,珠民溺死者无数。深入200多米,溺死无疑。所以,<b><font color="#167efb">古代采珠的珠池深十丈(百尺)左右即30来米左右比较靠谱</font></b>。海上徒手潜入这一深度已经很深、很危险了。</div> 上图:北海银滩外海域(来源网络)<div> <b><font color="#ed2308">何池珠最优?</font></b>珍珠优劣判断标准有一定的时代性,不同时代追求不同,但都出不了大小、光泽、形状和比重。关于古人对南珠质量描述,另文再聊。这里只讲古人认为合浦那个珠池珍珠品质上乘。北宋张师正说接近交趾的断望池珠大颗,南宋蔡絛说靠近交趾的断望池珠大颗而且漂亮,元脱脱说大珠生在接近交趾的珠池。清初屈大均说靠近交趾境的断望池珍珠质量最好,其次竹林池,杨梅池第三,平山池第四,最差乌坭池。杜臻说,平江池的最好,污泥池的最差。<b><font color="#167efb">综合来看,古人公认断望池之珠质量最棒。</font></b><br> 回到开头的问题,我没有办法带朋友参观珠池,真的太难了,比登天还难,60年前苏联宇航员就上太空,50年前美国阿姆斯特朗已在月球留下脚印,这些都有图片为证;珠池,却没有证据说明有人见过。我多年寻觅,无数次询问珠民,无数次凝望大海,希望神灵帮助看到珠池,但收获的总是失望。作一“打油诗”逗趣:<br> 能讲能听不能看,珠池就在大海上;<br> 想听故事找善见,要看实物找龙王。<br></div><div> 哈哈哈!</div> 上图:合浦南流江三角洲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