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王晓霞

<p class="ql-block">《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名篇,名篇的特点就是人人皆知,名师拿着名篇登上讲台,每一个案例都是经典。看了许多课例,最后,我还是把立足点定在我们学生身上。上节课,学生基本上已经会读,理解了大意,但重点词句的意思还是大问题,但106的学生基本都是学力比较差的学生,如果紧紧扣着翻译、识记这一关,上这个课很是困难的,也会特别零碎且无味。所以我决定,在“不求甚解处见精神”,重点仍然是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朗诵。重回文本,在文本里走几个来回,探究柳宗元的精神内涵。</p> <p class="ql-block">第一环节:解读题目,去标点朗读,目的还是锻炼学生的诵读能力,读起来朗朗上口,朗读中有那种音韵美,顺便再次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朗读环节出错的果然不少,好几个学生读个别字词音调不标准,这个环节重在朗读,重在纠错。用时十多分钟,不加标点朗读,有一定难度,让学生学会朗读,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感受经典文言文的神奇魅力,这是很重要的。</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环节是进一步感受小石潭奇特之处。我用开发旅游景点的方式拓开学生的寻美之旅。这个环节学生找到树,找到水,找到溪流,潭上的氛围,教师应该补充小石潭的石,石潭的岸势。下课后,我又在想,这个环节是不是可以这样设计,潭中有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这样学生们也就掌握了潭中景物的特点,顺便可以简单板书,这样就避免了我上课很久了仍然还没有板书的尴尬,分析景物会更有条理性,但后来小孙老师说开发旅游景点的说法更前卫。</p> <p class="ql-block">第三环节,探讨情感。我根据课后第二题提示学生: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尤为明显。在阅读时大家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了吗?请找出来。</p><p class="ql-block">学生寻找,朗读,这时候我对对朗读提出要求,如何去读,带着情感去读,快乐的,悠然自得的,凄凉等情感。究竟是乐还是凄凉,学生认为是快乐,因为单纯,所以快乐,为什么不可以让学生感受快乐呢?我突然觉得学生也是有道理的,很遥远很原始的地方,人迹罕至,绿树环绕,游鱼从容,此时,为什么不能够有一种单纯的快乐,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我没有否定学生,只是追问一句,柳宗元为何天天游山玩水?我没有像以往教学一样,坚决地认为柳宗元感情的主基调是悲伤,但容许学生保留意见。但关于凄凉,我只带着学生探究柳内心凄凉的原因,问学生,为何凄凉?学生也只能简单回答:“因为被贬谪”,虽然正确,总是觉得这个回答太过敷衍,那回到文本,再读凄凉句,,我反复朗读第四段,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每一个字每一个,突然间我看到了突破口,前面一句写到心情,后半句的“幽”和“邃”又是什么呢,我想起了语文中有一种方法就是溯源,立即翻开字典,看到“幽”字的五种解释,我差一点流泪,那一刻,一千多年前柳宗元真的站在了我的面前,这个“幽”字就是专门为他创造的,原来字里面隐藏着柳宗元的情感密码,那个字的五种解释分别是1僻静,深远,昏暗 。 2隐蔽,不公开。3囚禁。4沉静。5阴间。这个环节是我备课时的突围。第二天,我来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进班里把“幽”的五种解释写在教室侧旁的黑板上,顺便也写了柳宗元的名篇《江雪》)请同学们结合柳宗元的人生际遇,说说他内心凄凉的原因。这个问题设计果然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学生争着举手回答,用“幽”的五种注释去解释,特别到位,尤其是从来不举手的董超同学,竟然能够用“囚禁”说出柳凄凉之因,因为被贬谪到一个荒凉的地方,不得回来,那种景况和囚禁差不多,特别精彩。全部解释完以后,还剩一词;沉静”,最后没有人用“沉静”来解释,轮到我出场了,这个完全是受学生的启发,我临时想出来的,在沉静中思索,从沉静中突围,柳宗元做到了,我在学生的“沉静”中发现了光亮。沉静是什么意思,沉下心来,静下心来,柳在贬谪期间做了什么,永州八记”的横空出世,所以,柳宗元突围了,我在黑板上写下了醒目的两个大字,“突围”,是的,这时不仅穿行在永州,我又穿越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黄州,一位名叫苏东坡的文学大家突围了,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中的《黄州突围》带给我灵感,文学与文学,文学与教学的通道就这样被打开了。如此奇美的景物,如此偏远的地方,柳宗元来到这里,只能是一声叹息,叹息什么?可惜什么?山水之美好,地方之幽辟,仅仅是这个吗?出示柳宗元,出示,蛮荒之地,叹息什么,为山水更为自己,美丽的山水和满腔抱负的自己是多么相似,山水之中寄托精神。什么精神?孤独寂寞,凄凉等等,说到孤独,我们回到文章中来看这样一个细节:同游者,几个人,第四段却是寂廖无人,明明是五个人人,却说没有人。其他教学设计也有很多说法,为什么,没有人能真正走进柳宗元的精神世界,再多的人的陪同都是徒劳,这时候我举了东航5735航班坠毁事例,“满山都是人,满山不见人”,遇难者家属内心的凄苦大家应该能够感觉到吧?柳宗元的孤独,正如台湾作家蒋勋所说: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孤独是一个人狂欢,大家还要学会享受孤独。穿插了杨校长的早来迟回的勤奋学习事迹,看吧,不经意间,我又轻而易举地打通了语文与生活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最后布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特别的景物,特别的情感,还需要合适的形式去表达,本课语言最突出特点,多用四字词句,请大家找出来,摘在本上,并准确说其含义,写作手法也是极具特色,这是我下节课的主要内容。</p> <p class="ql-block">需要改进的地方也不少,每一次讲课,都有遗憾。仔细想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1.朗读环节以个人为主进行挑战,还可以穿插多种形式,如分成男女两大组集体展示,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这样孩子朗读起来会更有动力。</p><p class="ql-block">2.感受景物特点环节,学生完成得比较粗陋,但我完全可以引导他们做得更详细些,如,学生开发景点时并没有提到“石”,那我该提示一下,“我觉得这个地方的石很有特色,可以发掘为景点,你能否具体分析一下”,这样一提示,学生也能够在文中寻找到描写石头的句子,既补充学生没有说到位的内容,教师又进行了合理总结,设计这一关就是为了让学生熟悉内容,但如果强调了特点,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更有条理性了,所以在备课时应该想到学生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自己设计的问题要想尽办法解决到位,不要老想着任务完成不了。总结时可以这样说:同学们独居慧眼,找到了小石潭的旅游价值,这些价值源于小石潭独具特色的景物,比如(板书):</p><p class="ql-block">如潭水:清</p><p class="ql-block">潭石:大而造型各异</p><p class="ql-block">鱼:轻快敏捷</p><p class="ql-block">溪流:曲折</p><p class="ql-block">岸势 :犬牙差互</p><p class="ql-block">潭上气氛:凄幽</p><p class="ql-block">3.探究情感环节除了要求学生找到表现情感起伏变化的语句,我回归到对相关语句的朗读,我的指导不够到位,比如“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从句式上讲,三字为主,应该让学生充分感受越短促越惊喜的感情。“潭中鱼可百许头……”这一段,作者的情感同样是“乐”,可是这一段的乐与第一段又有所不同,可以从“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中找到游鱼的从容和自在。所以这一处大以四字句为主,整齐的句式正是有序心情的流露,朗读时应该读出悠然自得,无拘无束之韵味。</p> <p class="ql-block">在教学生涯中,“面对”是一个古老而新鲜的话题,面对学生,面对文本,面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都在前行,这旅途也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摸索,愿我们每一位都能在孤独中觅得心中的海市蜃楼,感谢柳宗元,更感谢所有的参与者,愿大家能够在孤独中狂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