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通过推行“有效课堂创建活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及推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在全县教师心中已留下了不少影子,教师思想观念、课堂结构向课改要求的方向有了长足的迈进。但因为前期先进经验样式来得太迅猛,学校难从纷繁复杂的样式中抽取出“以学为主”的课堂结构本质,且课改按时间任务推动,学校反刍期、沉甸期太短,而后(内涵发展结束后)又缺乏先进经验的持续引领,绝大多数学校只会生搬硬套,按图索骥,不能融汇贯通,先进经验不能本土化,将我们的课改做成了“夹生饭”——学校教师不会改;课改经验理论转述和传输多,鲜活课例解析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一线学校教师不能精准把握,造成教师不能改;对一节课如何实现有效高效教学指导多,但对如何统整一学期或全册教材实现高效教学的规划研究少,学校教师既担心完成教学任务难,更担心提升质量难,学校教师不敢改;试点班代表性不强,普遍性不够,不具备说服力,学校教师不信改;尝试之初,过于急功近利,好高骛远,追求精细、面面俱到(小组合作,合作学习、展示、课堂制度建设等精细要求),过度精细繁琐的要求,让师生望而生畏,学校教师不愿改;中观模式(如生字教学课,阅读课,练习课,试卷讲评,小五门教学等教学课型)建构少,展示少,不能及时精准破解教师实践困惑,形成梗阻,学校教师不能持续改等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目前我县不少课堂仍然处于低效无低状态。“课上马虎,课后拼命”,苦干蛮干,以牺牲师生身心健康的方式(时间加汗水)来换取学科成绩提升,仍然很普遍。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幸福指数都不高,乡村乡镇学校学生厌学辍学风险高,教师放弃后进生心理严重,这与“双减”提质要求,形成了强烈的冲突,急需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