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这个词对于当今的中老年观众来说并不陌生。六十年代初,在我国的一些城市电影院中,曾悬挂过22位神采奕奕的优秀男女电影演员的大幅照片。岁月流金,往事蹉跎;让我们透过银幕内外的故事,来共同体验那如梦如幻也如歌的绝代风华…… 1961年6月,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与全国故事片工作会议在北京同时召开。会议期间,周总理约请与会代表30多人,到中南海西花厅进行座谈,<div>在讨论中,周总理对大家说:“现在我们的电影院里,都挂着苏联的22个大明星,新中国成立已经12年了,为什么不挂我们自己的明星照片呢?应该有我们自己的明星嘛!”这是周总理第一次提到有关电影明星的新概念,这也是评选“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的起源。<br></div><div>周总理对这件事非常重视,令文化部副部长夏衍深受鼓舞。于是,他带领一班精兵强将迅速行动起来,按照周总理的亲自倡议,在全国开展了“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评选活动。<br></div><div>全国当时真正有实力的电影制片厂,就是长影厂、上影厂、北影厂和八一厂,所以,“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评选活动主要在这四大电影厂所属演员的范围内进行。最终,在四大电影制片厂上报的60多人名单中选定了22人。<br></div><div>他们是上海电影制片厂: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王丹凤;北京电影制片厂: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蓝、于洋、谢芳;长春电影制片厂:李亚林、张圆、庞学勤、金迪;八一电影制片厂:田华、王心刚、王晓棠;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祝希娟(后来进了“上影”)。<br></div> 赵丹:(1915-1980),原籍山东肥城,生于扬州,后居南通,原名赵凤翱。中学时曾与顾而已、朱今明、钱千里等组织“小小剧社”。1931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习国画,同时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1933年起开始主演左翼电影,抗战期间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投入监狱,抗战胜利后先后在中电二厂、昆仑影业公司任演员,解放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表演的代表作品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乌鸦与麻雀》《海魂》《林则徐》《烈火中永生》等。<div><br></div> 白杨:(1920-1996),原籍湖南湘阴,生于北京。原名杨成芳。1931年入联华影业公司北平第五分厂演员养成所,后相继在苞莉芭剧团、中国旅行剧团、中国舞台协会等团体任演员。1936年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参加左翼电影表演。抗战爆发后参加上海影人剧团到大后方,1938年在重庆入中央电影摄影场,同时在话剧舞台上演出,被誉为话剧舞台的“四大名旦”之一。1946年回上海,在昆仑影片公司主演影片。1949年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表演代表作品有《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祝福》《冬梅》等。 于蓝:(1921— 2020),辽宁岫岩人,原名于佩文。1938年到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女子大学学习。1940年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艺术工作团任演员,1946年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53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54年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学习,1956年毕业后任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1958年回北京电影制片厂。1961年因在《革命家庭》中扮演周莲获第二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表演代表作品有《翠岗红旗》《龙须沟》《烈火中永生》等。 谢添(1914年6月18日—2003年12月13日),出生于天津市,原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国内地演员、导演、编剧。<br>1936年,经胡蝶推荐,参演了个人首部电影《夜会》,从此正式踏入影坛 。1950年,主演剧情电影《民主青年进行曲》。 1958年,主演的儿童电影《风筝》上映。1964年,与陈方千联合执导儿童电影《小铃铛》。1966年,谢添因文化大革命被关进了牛棚。1980年,凭借剧情电影《甜蜜的事业》获得第3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奖 。1988年,执导蒲剧戏曲电影《烟花泪》,该片是他最后一部导演的电影作品。1989年,执导电视剧《那五》 ,该剧获得中国电影制片厂电视连续剧一等奖 。1997年,在剧情电影《红娘》中客串老和尚,这是谢添最后的银幕形象,他凭借该片获得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荣誉奖。 谢芳(1935年11月1日-),出生于湖北黄陂,毕业于汉口罗以女子中学,中国内地女演员。<br>1951年毕业后考入中南文工团音乐部,任歌剧演员。1962年由中国文化部推选为新中国22位电影明星之一,1963年调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95年又获中国电影世纪奖的女演员奖。代表作《青春之歌》《舞台姐妹》。除了演出之外,并著有回忆录及散文《银幕内外》、《往事匆匆》,及小说《不沉的湖》。2016年9月,获第2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生成就电影艺术家。2018年9月3日,参演的电影《那些女人》在中国大陆上映。2019年9月23日,主演的电影《大陈岛誓言》在影院公映。2021年5月21日,获第30届华鼎奖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优秀电影女演员提名。 王心刚(1932):1932年生,辽宁大连人。1949年入东北军工局文工团任演员,曾在《李闯王》、《三个战友》等话剧中饰演主要角色。1956年从事电影表演,1957年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寂静的山林》中饰男主角,后又主演影片《牧人之子》。1958年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因在影片《知音》中扮满蔡锷,1982年获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曾任八一厂副厂长。1990年与菲利浦博萨斯合作导演影片《白求恩——一个英雄的成长》。<br>王心刚是当初中国电影史上数一数二的美男子,绝对是上个世纪男神一样的存在,被誉为“中国第一帅”! 张圆(1926年12月22日-2000年8月10日),电影演员、导演。原名张祖泽。河南卫辉人。1949年相继在华北大学三部和中央戏剧学院学习。1950年入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演员班学习。1953年毕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曾在《祖国的花朵》、《地下尖兵》、《水库上的歌声》等影片中饰演角色。1958年起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参加拍摄《羌笛颂》、《兵临城下》、《景颇姑娘》等影片。1975年改任副导演。1980年起任导演。作品有:《红牡丹》《十六号病房》、《黄山来的姑娘》、《中国的“小皇帝”》等影片。 孙道临(1921年12月18日-2007年12月28日),原名:孙以亮,出生于北京,毕业于燕京大学,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br>生前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华夏影业公司艺术总监。<br>1948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大团圆》。1949年,凭借主演的剧情电影《乌鸦与麻雀》获得中国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个人一等奖。1954年,主演战争电影《渡江侦察记》。1959年,出演的剧情电影《万紫千红总是春》上映。1963年,在剧情电影《早春二月》中饰演肖涧秋。1979年,主演人物传记电影《李四光》。1984年,导演并主演影片《雷雨》《非常大总统》。1988年,参与主持央视春晚。1999年,执导电影《詹天佑》。2000年,与姚寿康联合执导的传记电影《詹天佑》获得第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05年,获得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奖。 王丹凤(1924年8月23日~2018年5月2日),原名王玉凤,原籍浙江宁波,出生于上海,中国电影女演员。<br>1941年,她以剧情片《肉》契机步入影坛;同年,主演音乐剧情片《新渔光曲》 。1944年,主演剧情片《教师万岁》。1946年,其主演的剧情片《民族的火花》上映。1947年,主演爱情故事片《青青河边草》。1949年,在香港拍摄《瑶池鸳鸯》、《锦绣天堂》等影片。<br>1951年,主演古装电影《彩凤双飞》。1956年,在剧情片《家》中扮演鸣凤。1957年,主演的剧情片《护士日记》上映,并演唱插曲《小燕子》。1962年,主演喜剧电影《女理发师》,还被选为新中国“二十二大影星”之一 。1963年,主演古装爱情片《桃花扇》。1978年,主演喜剧影片《儿子,孙子和种子》。1980年,在拍摄完成剧情片《玉色蝴蝶》后淡出影坛。1995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 。2013年获第14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 。2017年,获得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 王晓棠(1934年1月4日-),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国家一级演员、表演艺术家。<br>1955年—1982年,她主演了多部电影。代表作品有《神秘的旅伴》、《英雄虎胆》和《野火春风斗古城》、《海鹰》等。1982年—2001年,她导演了电影《翔》和《芬芳誓言》等。1958年—2009年,她荣获了第11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青年演员奖、中国电影世纪奖女演员奖、《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影片奖和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以及华表奖评委会奖、意大利“第三个千年国际奖”、中国电影表演学会终身成就奖。2005年,她被评选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和“中国电影百年百名优秀演员”。2018年1月20日,参加“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18春节大联欢”。2020年9月,获得新时代国际电影节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十佳电影女演员奖。2021年5月21日,获第30届华鼎奖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优秀电影女演员提名。 陈强(陈庆三,1918年11月11日-2012年6月26日),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毕业于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内地男演员,代表作《白毛女》《红色娘子军》《海霞》。<br>2008年,陈强获得第17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暨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终身成就奖。2009年,在献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心中的经典电影形象”评选活动中,陈强获得了“经典电影形象”大奖。 祝希娟(1938年1月17-),出生于江西省赣州,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中国内地著名戏剧表演女艺术家。<br>1959年,被导演谢晋确定为电影《红色娘子军》中角色“吴琼花”的饰演者。1962年,凭借战争电影《红色娘子军》获得首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被中国文化部评为中国电影二十二大影星。2018年,获得第27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br>2021年5月21日,获得第30届华鼎奖·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优秀电影女演员提名。7月16日,参演的电影《天下无拐》定档在中国内地上映。<br> 于洋(1930年10月4日-),原名于延江,出生于山东省黄县,中国内地演员、导演。<br>他的代表作有《青春之歌》《英雄虎胆》《大浪淘沙》《戴手铐的旅客》等影视作品,1962年获得“新中国二十二大明星”称号,曾获得金鸡百花节终身成就奖等荣誉。2020年9月,获新时代国际电影节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十佳电影男演员奖。2021年5月21日,获第30届华鼎奖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优秀电影男演员提名。 田华(1928年8月3日-),原名刘天花,出生于河北唐县,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内地女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br><br>1951年因在电影《白毛女》扮演“喜儿”被观众熟知,是中国电影史上有着辉煌成就的艺术家,为中国电影塑造了一些具有民族品质的新东方女性的形象,如《党的女儿》中的李玉梅等,曾获大众百花奖和金凤凰奖的终身成就奖、“新中国22大明星”等荣誉。2020年9月,获得新时代国际电影节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十佳电影女演员奖。2021年8月6日,获第30届华鼎奖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优秀电影女演员奖。 崔嵬(1912-1979):山东诸城人,原名崔景文,1954年转入电影界,主演影片《宋景诗》,1956年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和导演。在《海魂》、《老兵新传》等片中饰演角色,其性格鲜明,爱憎分明,既激情洋溢,又朴实深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在《红旗谱》中塑造的朱老忠形象最为出色,荣获1962年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br>主要参演影片:《宋景诗》《海魂《老兵新传》《风从东方来》《红旗谱》(1960)、《北大荒人》等。<br> 上官云珠(原名:韦均荦,1920年3月2日-1968年11月23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长泾镇,中国内地女演员。<br>1940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王老虎抢亲》。1947年,主演剧情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1949年,主演剧情电影《乌鸦与麻雀》,她凭借该片获得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1955年,主演剧情电影《南岛风云》。1962年,上官云珠被中国文化部评为中国电影二十二大影星。1965年,出演剧情电影《舞台姐妹》。1968年11月23日凌晨,上官云珠跳楼自杀,享年48年。1994年,获得宝钢高雅艺术奖。1995年,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奖。2005年,获得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奖。 金迪(1933-2022.4.3):原籍江苏苏州,1933年生于上海。原名金慧琴,曾用名金秋。曾获第一届全国话剧汇演演员奖。1958年拍摄影片《花好月圆》后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1959年在影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扮演热情大胆、勇于追求理想与爱情的农村青年孔淑贞,深获好评。1975年入峨眉电影制片厂。1987年调往深圳电视台工作。<br>主要参演影片:《花好月圆》《笑逐颜开》《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集)《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我的十个同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大雁北飞》。<br> 张瑞芳(1918年6月15日—2012年6月28日),原籍北京市,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中国内地女演员。<br>1940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火的洗礼》。1946年,在剧情电影《松花江上》中饰演村姑妞儿。1952年,在战争电影《南征北战》中饰演游击队长赵玉敏 。1958年,主演剧情电影《三八河边》 。1962年,凭借剧情电影《李双双》获得第2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1964年,主演剧情电影《李善子》 。1976年,参演剧情电影《年青的一代》 。1978年主演《大河奔流》 。1982年,由其主演的儿童电影《泉水叮咚》上映。1986年,出演剧情电影《T省的84·85年》 。<br>1993年,张瑞芳获得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荣誉奖 [6] 。2003年,张瑞芳获得第9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2007年,张瑞芳获得第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 秦怡(原名:秦德和,1922年1月-),出生于上海市,祖籍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女演员,“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br>1939年因参演个人首部电影《好丈夫》而出道,在银幕上以塑造端庄秀美、温柔贤淑的女性形象著称,曾获得第1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奖和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等。她在抗日战争期间演出多部话剧,与张瑞芳、白杨和舒绣文并称为“四大名旦”,曾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女性”。<br>2021年8月6日,获第30届华鼎奖终身成就奖。 张平(1917-1986):原籍山东曲阜,生于江苏昆山,原名倪家驹、倪梦良,回族。参加过延安文艺界举办的《广州暴动》、《血祭上海》、《团圆》等大型话剧的演,后任鲁艺实验剧团演员。曾在《日出》、《带枪的人》等剧中饰演角色,并主演大型秧歌剧《周子山》。<br>主要参演影片:《无形的战线》《光芒万丈》《钢铁战士》(1950)、丰收(1953)、《小兵张嘎》(1963)、《怒潮》《山花》《十月风云》《六盘山》《他们在相爱》《潜网》等。他在近四十余部影片中塑造了众多的形象,被称为建国以来创造银幕角色较多的演员之一。 庞学勤:(1929—2015)电影演员。江苏阜东人。1947年任苏北军区文工团演员。1954年任北影演员。1956年后历任长影演员剧团团长、副厂长等职。1986年任珠海市政协副主席。《边寨烽火》是其初登银幕之作。表演代表作品有故事片《战火中的青春》《甲午风云》《独立大队》《兵临城下》等。 李亚林(1931-1988):生于辽宁金县,1951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电影学校(北京电影学院前身),建国后经过正规电影学校培养出来的第一批演员。新中国22大影星,代表作《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虎穴追踪》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井》《芦笙恋歌》、《患难之交》、《神秘的伴侣》中担任角色,执导影片《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哥们儿折腾记》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独立执导的《为什么生我》获首届“童牛奖”优秀导演奖,《井》获意大利第19届陶米尔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二等奖。 “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新中国影坛可歌可泣的丰碑。半个多半世纪过去了,他们的面孔化作历史的光影,写进了所有观众的记忆。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内容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