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大沙港:<div>春来草木柔,结伴转山悠。古树村边绕,清溪港内流。</div><div>青莲山口寺,砖屋老房幽。从此离将去,谁知可再游。 </div> 大沙港,位于武穴市余川镇桃树岭村横岗山南麓,左有碧云峰、右有耸翠峰,后面最高处就是横岗山天柱峰,它就座落在三峰怀抱中。每逢下雨天气,横岗山的云雾,首先从这大沙港内缓缓升起,然后环绕和覆盖全山,是一个奇妙的地方。 2022年4月3日下午,与陈宇航、朱泽民、田志刚从横岗山上下来,专程到此地看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禾雀花开放没有。<br> 在简家垸和吴家垸之间的公路上,我们在此停车,因为再往大沙港去时,原来是沙土公路,现在此路于去年加宽扩建时,浮沙和沙坑多,村民说,路不好走,已有几辆车停在路边。<br> 下车后,在三叉路口有两位村民在值班,问我们到此做么事。我告诉他们,准备到大沙港去看看。他们说,麻烦在登记本上登记 一个名字。我说,好。如是写下姓名和电话。清明期间山区进行防火安全管理,能理解,我请他们把我们的车照看一下。<div> 同时,我问,老青莲寺在什么位置?他们说,现在新做的青莲寺是第三次迁到山嘴上来的。最早的青莲寺大沙港垸后梯田上竹林边,第二次,迁到垸的西边,现在还那里,但没有人住。<br></div> 各自带上相机,开始步行,村民说有三里路。是一条山区沙土公路,此路加宽不少,路的右下方就是从横岗山汇集下来的溪水,逆流而上,可以看到许多大水的瀑布,这里是拍摄横岗山瀑布集中的地方。溪流两边多是茂密的楠竹和灌木丛,从溪流向山上望 ,可以看到我们在药王殿的住房。住在药王殿房间内也能听到大沙港的流水声,所以,我们对这里比较亲切。 一路缓缓向山上走,约走了两里多路就是新建的两间青莲寺,在一个山嘴上。今天寺门是开的,有位男人在寺内做木工活。我们一行人说,先去看禾雀花,下山后再到殿内来看看。 从青莲寺转过来向山里走,没有多远就是大沙港垸,从余冲村新拉过来的三根高压电线一路到垸中,不容易。这里由原来的鸡猪满地放,梯田稻谷黄,到现在的砖屋剩两户,田地长芭芒。 2015年10月31日 2013年3月8日摄 2013年3月1日摄 我们来过多次,在路上遇到原村民清明回来祭祖,有的说,等这里水泥路修好后,还是想回老家做两间房子。这里毕竟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新鲜,在幽静的屋前可听悦耳的鸟鸣,一年四季有日夜长流大沙港的溪流和瀑布声。 <br> 我与陈宇航说,我先到山包上的稻场看看地形,看适不适合无人机飞行,下山时,要在此起飞拍摄一次。<br> 大沙港稻场 2015年10月31日摄 我上来一看,稻场几年未使用,已是杂草丛生,不过中间有几处野草不高,可以飞行。 走入大沙港老垸,首先看到的是大沙港老庙,还立在那儿。田志刚说:还是老庙有看点,古色古香,门口的芭蕉叶一年四季青绿,环境清幽。不象现在新做的青莲寺,立在路口,三面透风,一目了然。 大沙港垸屋场还剩下两栋砖老屋,门口有两台摩托车,是清明节回家上坟的村民和在山上砍竹子的人骑来的。 屋场四周还馀下四株老树,一株近三百年的红枫,三株老樟树,它们见证了此处的兴盛和衰落,只是可惜门口一株老拐枣树锯掉,至于果树村民处理卖掉,那也能理解。<div> </div> 古树就是文明的象征,活着的文物,森林与人类是相互依存。能够生长这么老的古树地方,能说风水不好吗,而是风水胜地。但愿此地树常绿水常流,这里含山怀谷是处养生佳地。 我们沿路走过梯田,就遇到有位从山坡往下放竹子的工人说,让我们等下,他要从上往下放竹子,免得打了我们。 等村民把竹子放到梯田内,我们往港边边,沿水港向上走,路是杂草丛生,不好走,没多远就见到禾雀花,但山谷温度低,已有花苞,离开花时,还需段时间,只好下到垸场来。 在回头路上,又遇到砍竹子的村民,他主动地与我聊起相机来,说他想买相机,就是没有工夫玩它,并且说出几种品牌相机来。我说,现在手机是一样,还要比相机方便,他说也是的。 来到上山前看到的稻场上,选好地方,开始拍摄此地大概地形,朱泽民看到稻场东有一个和尚塔,就过去看,看到地面上有一块石碑说,这是青莲寺重修碑记。 我说,是半截吧。他说,你未看到怎么知道。我说,那是这垸里有位张师傅在横岗山做工,与我聊起来告诉我的。拍摄下此碑后,我与陈宇航说,据此碑记载,这个青莲寺在清代就存在,不是现在人杜撰的,把此内容加到我们的《广济佛国散记》中去。 下山来到新做的青莲寺,表面一看此寺在山嘴上,在远处看,它还是处在四山环抱中和进入大沙港的入口处。殿内的师傅看到我们每人都拿个相机说,庙内不能照像。我说师傅贵姓,他对我望望不吭声,随后我们出门。在门口陈宇航说,这门口墙上功德碑上有不少花桥项垸的人名字,这师傅才开口说,是故去老师傅家乡人做的功德。 下山路上遇到原村民,现已在武穴城区居住,回老家祭祖后带春笋回家,他与我们一行聊处很开心。 说,这是自己家园的特产,好长时间未挑东西,现在挑起来一百斤的竹笋,很吃力,以后,这路要是修好了,开车就方便 多了,好不容易把笋子挑到车子边上车回家与我们告别。 来到余冲村简家垸门口,见到房子前烟气上升,原来是村民在自己竹林内挖出的春笋,用大锅煮熟,再切片到稻场上晒干,好储存与销售,这也是叫做因地制宜,靠山吃山,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 回望大沙港时,我在想,这是一个清幽之境,是个寻幽探秘之境。<br> 1970年我与柯锡银,树珍和火珍姐四人,半夜从余川芦河村走到余冲村,沿简垸和吴垸中间的山脊小路笔直上到横岗山耸翠峰到天柱峰真武殿。2013年3月1日与陈宇航、刘飞三人初次到访大沙港张垸,2013年个人从吴垸门口的沙土公路走到大沙港后,转到西面山脊上耸翠峰到天柱峰,此时山路除了挖草药的人,再也无人走,老路的基础还在,仍可前行,2014年,从耸翠峰下到大沙港 ,2015年从碧云峰四祖禅院下山到大沙港,山路依然可走。<br> 通过在大沙港到横岗山上下环行,体会到,大沙港是环行中的中转站,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br> 无限风光在险峰,从大沙港到耸翠峰是一条非常陡峭的山峰,远望这里是青翠一片,其实山路在山脊上,两边多是悬崖峭壁, 山石中生长的是高大粗壮的枥树,人在树中林行走,不见天日,九十年代前,这里是一条上横岗山的便道,而在耸翠峰中的“儿驮娘石”著名景点,就是人们通过行走此路,上山拜佛,见一奇石如一人驮着一个人的形象,赋与它美丽的传说:儿子驮着老娘到横岗山参佛拜道。尽管奇石仍在,可现在此路不通,但这美好的传说不绝。这一路两边的奇石不少,灵芝,紫色杜鹃花,橡树籽是常物。耸翠峰在春天是花的天地,红色杜鹃,紫色杜鹃相继在路边密林中开放,也是不被人知。这一路有“望庐台、积翠台、踏云台、梅花台、卧云台、沐云台、凌云台、接云台等,从耸翠峰上来就是“翠云亭”。<br> 在翠云亭外是横岗山公路,上可到横岗山天柱峰各寺院,从翠云亭外面公路往下走,过禅云亭,东山竹林、东山寺、甘露寺,经碧云观可到碧云峰四祖禅院。从碧云峰东南或西,原来都有山路到达大沙港,现在从东南山路仍可上下到大沙港,只是行人越来越少。原来山下的人们上山敬香,干活,在庙里做事都走此近路。现在公路通车,交通方便,此山路就慢慢被野草占领。 从四祖禅院下到大沙港 也要不了半小小时,顶多半小时左右。过大沙港就是大沙港张垸,现在垸场还有两栋黑瓦土砖屋,大沙港庙、一栋牛栏,三棵老樟树,一棵几百年的红枫树。<div><br></div><div> 这里山崖中有一群老鹰在此居住,还有中华鹧鸪在此常鸣,还有不少动物在此留连,四周有茂林修竹,荒芜的梯田。</div> 大沙港,也是因四山流水汇集于此而名,沿港多楠竹和灌木林,更有几片生长着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禾雀花。港深而水清,乱石堆叠,沙白而有粗细,因崖壁流水成瀑布,夏日在瀑布的水潭中洗澡和赤脚踩沙是一种天然享受。 平时只有人到山林里来砍树拉竹,再就是新做的青莲寺有位师傅在此驻守山口了。<br>大沙港至简家垸只有约三里沙土拉竹子树木的公路,底盘高一点的小车可行,从简家垸到约色旅游路约三公里为水泥路。<br> 与陈宇航、朱泽民、田志刚、刘飞、胡国炼等人,把横岗山四周和山上山下跑遍了,感觉横岗山天柱高耸入云,四面无遮拦,一览众山小,禅云天下无。而山下最隐秘之地就是大沙港了,青蒿东岳庙也很好,但门口太敞,而左右上横岗山没有什么风景点。而大沙港就不同了,从吴垸大沙港桥开始沿港上山,一路的瀑布和溪流声伴随着你,在山林内穿行。过了青莲寺,转过大弯,你就豁然开朗起来。昂首横岗山迎面而来,从曲径进入垸场是古树环绕,向南一望是,是一座小山包,上面是打谷的稻场,山包左边就是我们进山的山路入口,除了一条大沙港和公路的出口,四面均被大山包围起来,完全封闭,犹如世外。 在武汉生活几年,游了几个大的公园,公园内山石园林花草树木,人工做得非常好,但比起大自然中的环境,还是略显不足。 <br> 试想,在大沙港张垸有吃住的地方,于古老的红枫下,设一石桌石凳,树荫下,水港边,邀上再三好友,临溪听水,沐浴清风,时而闻鸟语,时而话古今,不亦乐乎。 聊累了,可沿溪而行,攀山而走,这样兴尽而归,一觉可天明。 <br> 所以说,横岗山吞山怀谷,一露一隐,大沙港是不可或缺之地啊。<br> 柯树勋2022年4月7日于武汉随州街红砖楼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