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大集体年代,村里没有食堂,上级派来的驻队干部都是由大队、生产队安排到家庭卫生状况好、主妇麻利干净的社员家里吃派饭。被指派为公家人做饭在社员们看来是一种荣耀,主妇们都乐意接受为客人做饭这一光荣任务。</p><p class="ql-block">每当上头来人,队长就会通知管饭家庭的主妇提前收工回家准备。爱干净、好利索的女主人将家里环境卫生整理一番后,坐锅烧水,搬桌挪椅,净手和面,择葱剥蒜,忙的不亦乐乎。如果吃饭的人多,家庭主妇还会邀请邻居大妈大婶前来帮忙。</p><p class="ql-block">那时的干部号称“三同”干部,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待驻村干部收工归来,乘其掸土洗手之时,主妇们嘘寒问暖、炒菜下面。男主人引领客人落座后,沏水泡茶,将做好的饭菜端上来一起用餐,妇女、小孩则立在一旁不能上桌。看着不愿离去、垂涎欲滴的小孩,驻村干部还会为他们夹上一筷炒鸡蛋,掰上一块白面馍。客人用餐完毕,按照规定留下1毛钱2两粮票后继续“公干”去了。孩子们则不顾颜面乘机将客人吃剩下的饭菜轰抢一空,因为此时的饭菜平时很少吃到。</p><p class="ql-block">不要小看这区区钱款和粮票,在那个时候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少的收入,特别是粮票,社员们会视若珍宝,因为外出时带着它就不怕买不到吃的饿肚子。这也是社员们乐意为驻队干部做饭的重要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恢复高考后不久,自己有幸跨过“独木桥”成为吃商品粮的城镇户口,毕业后当了一名国家干部,在基层工作中作为驻村包队干部常年包村入户,也经常被安排到村民家中吃派饭。考虑到村民家庭的实际情况,在入户吃饭时,自己不忘利用空闲时间挖些野菜,解决山区吃菜难的问题。遇到饭没做好时,自己也会帮忙劈柴担水、添火做饭,吃完饭也会学着当年老前辈的样子,不忘给老百姓丢些钱和粮票。</p><p class="ql-block">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村民家中的粮食全面过关,加上后来国家改革了粮油供应体制,取消了粮票,自己再下乡到农户家吃饭付钱时,村民们还会生气,“瞧不起我们农民,现在的日子好了,谁还在乎这块二八角的!你们抛家别妻辛辛苦苦到这里帮我们开展工作,你们没带锅灶,管顿饭还不应该吗?”,他们的话使我不好意思,同时也感动不已!</p><p class="ql-block">从当年干部吃派饭给老百姓付钱和粮票理所应当到后来老百姓说啥不愿接受不难看出,谁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老百姓就会感恩谁、爱戴谁和拥护谁!融洽的干群关系、亲密的鱼水情谊是我们搞好基层工作的牢固基础和制胜法宝。</p><p class="ql-block">向勤劳朴实的农民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与本文无关,向作者致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