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生活》随笔4

茕茕之青树

风雅颂中说雅颂 <p class="ql-block">  《诗经》是华夏民族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由孔子编订而成,共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内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诗经》以风、雅、颂丰富的叙事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无比生动的社会历史画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诗经》以赋、比、兴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娴熟的修辞手法,开创了中华民族诗歌艺术先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赋在《诗经》里运用得十分广泛普遍,如《七月》叙述了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比,就是打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例如,《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例如《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等,显示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兴,则是触物兴词,由此及彼,以客观事物触发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例如《国风·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由鸟及人,由鸟之和谐到淑女之窈窕,令人遐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已经吹过“风雅颂”的风,也许与十五国风已经相拥,下面让我们走进雅和颂,走进远古宴会厅和国家之宗庙,看看周、鲁、商颂,听听呦呦鹿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风》是民间歌谣流行音乐,那么《雅》就是宫廷礼乐,是宴会上的祝酒歌;《颂》则是在宗庙和祭祀场合赞扬祖先丰功伟业的颂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 先说《雅》</p><p class="ql-block"> 雅诗是诗经的一部分,雅诗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小雅》《大雅》,《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计105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朱熹说,“小雅”是在宴会时演奏的音乐,“大雅”是在朝堂时演奏的音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从内容上看,“雅”的思想性远不及“风”的深刻,然而却客观地反映了周朝贵族和上流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雅诗主要有以下几类内容:</p><p class="ql-block">1 、周民族的史诗。</p><p class="ql-block"> 如《生民》、《公刘》、《皇矣》、《大明》等,这部分诗歌颂扬了周民族的英雄人物和先王,以及周人的起源和发展,是珍贵的历史画卷。</p><p class="ql-block">2 、政治讽刺诗。</p><p class="ql-block"> 如《桑柔》、《瞻卬》、《正月》、《巧言》等。这类诗作斥责揭露了奴隶主贵族的昏庸腐朽与残暴,真实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内部的种种矛盾。</p><p class="ql-block">3、反映劳动人民呼声的民间歌谣。</p><p class="ql-block"> 如《采薇》、《何草不黄》《苕之华》等,这些诗歌写出了奴隶们艰难挣扎的惨景,喊出了他们痛苦欲绝的呼号,反映了兵役、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p><p class="ql-block">4、恋歌和怨歌。</p><p class="ql-block"> 如《小雅·隰桑》《小雅·采绿》《小雅·谷风》等,表现了女子的思想情感,表达了对忘恩负义之人的指责和忿怒之情。</p><p class="ql-block">5、农事诗和畜牧诗。</p><p class="ql-block"> 如《楚茨》、《甫田》、《大田》、《无羊》等,这些诗歌对周代的社会制度和农业生产方式均有反映,也写出了牛羊蕃盛,畜牧兴旺的社会生产情况。</p><p class="ql-block">6、饮宴诗。</p><p class="ql-block"> 如《鹿鸣》《伐木》《鱼丽》、《庭燎》、《宾之初筵》等,这些诗歌都描写了贵族们宴饮场面,反映了统治阶级日趋豪华奢侈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从艺术特色看, 有人说: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但《雅诗》还是有其鲜明特点:</p><p class="ql-block"> 1《雅》与《国风》比较,雅诗一般篇幅都较长。如《大雅·抑》长达12章,144句,468字,句法、用韵都较整齐,布局谨严,组织完密。</p><p class="ql-block"> 2、《雅》的语言一般不如《风》诗通俗易懂,且多抽象议论,但有的诗如《小雅·无羊》写牧场上人畜的动态,牛羊的壮健及对美好年景的向往,都写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在风格上,《雅》庄重而舒缓,也不乏长于抒情之诗,如《小雅·采薇》抒发了久役将归的征夫又悲又喜的复杂情怀,写得情景交融,情深意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再简单说说《颂》</p><p class="ql-block"> 《颂》是诗经中最为凝重庄严的部分,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总共40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颂》为31篇,多是祭祀颂扬祖先、天地、农神等,例如,《清庙》是《颂》的首章诗,这首诗呈现的是周王室对先祖神灵的宗庙祭祀活动,诗句中充斥着王族祭祀庄严肃穆的氛围和虔诚自勉的意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鲁颂》共4篇,内容均为歌颂鲁僖公的文治武功,作品有《駉》、《有駜》、《泮水》、《閟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商颂》共有5篇,前三篇《那》、《烈祖》、《玄鸟》为祭祀商朝祖先的乐歌;后两篇《长发》、《殷武》是歌颂商朝武丁伐荆楚的胜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名篇佳句选读</p><p class="ql-block"> 雅诗中有许多广为流传,耳熟能详的名篇佳句,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箴言,这是古先贤才华与智慧的结晶,这些名言佳句,或叙事,或言理,或抒情,或写景,或比兴,意境优美,诗意缱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小雅·鹿鸣》</p><p class="ql-block">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p><p class="ql-block">鼓瑟吹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一段诗出自《小雅·鹿鸣》,《鹿鸣》是《小雅》篇的第一篇,它描绘了一场宴饮款待“嘉宾”的盛事场景。这里先不细究谁请客,请的谁,为什么请客,单是看看这宴会场景就令人遐想,就不得不多喝几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日迟迟,风和日丽,芳草萋萋的草坪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一只或者一群可爱的鹿儿在享受着青青艾草,时而扬起修长的脖颈呦呦的鸣叫,是畅意欢歌?还是呼朋唤友?或许兼而有之。厅堂里或者草坪上,群贤毕至,高朋满座,推杯换盏,曲水流觞,酒至半酣时,便载歌载舞,弹琴吹瑟,这时宴饮主人便在酒意微醺中把酒而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诗对后世影响巨大,后人很多诗词歌赋都有这首诗的影子,曹操的《短歌行》甚至整段引用了这首诗的第一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人们对这首诗耳熟能详,出口成章,提起好友聚餐可能就会脱口而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就像人们谈起爱情便会立马诵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由此可见,诗经对后世影响深远和广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小雅·常棣》</p><p class="ql-block">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这一名句出自《小雅·常棣》,《小雅·常棣》是一首歌咏兄弟之情的诗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诗歌首章就以光明绚烂的常棣之花起兴,道出“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的论点,指出兄弟们虽有时“阋于墙”,吵吵闹闹,但在急难外侮关头,却是坚定的站在一起的,这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同样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读“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我就想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也许很能够佐证这句诗所言有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下乡当知青时发生的一个故事。一日中午,一群知青下晌返回途中,路过一农家,听到院里有争吵声,窥视之,看到弟兄倆人在厮打,眼看弟弟不敌,遭兄暴打,一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知青们,此时却正义凛然,看不惯恃强凌弱,以大欺小,“是可忍孰不可忍”,“雨丝乎”便冲进农家院帮助弟弟打哥哥,可是没想到的是,弟弟看到哥哥被打,反而与其哥哥一起共同与知青撕打起来,知青见状,便骂骂咧咧退出战斗,直说弟弟不懂事不领情。其实,知青们是不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的道理,后来这件事在村子里传为笑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小雅·天保》</p><p class="ql-block">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p><p class="ql-block">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两段诗摘自《小雅·天保》,《天保》是一首为君王祝福和祈愿的诗,是一首铿锵有力的颂歌,是一首能量满满的祝酒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诗歌以“天保定尔”起句,说,我的君王啊,有上天保佑国家安定,你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振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诗歌便以排比、比喻、夸张于一体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天降隆恩以使国家太平、人民富足的殷切希望,歌者动情的说天恩“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意思就是说:天降隆恩,就如高山土阜,如同山冈丘陵,如同河水滚滚到来,如此这般,我们的作物没有不丰收的道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诗句不仅承载着诗人对天降厚福以使国家太平、人民富足的殷切希望,而且还写到君王对黎民百姓的德化之事。歌者说君王对治下百姓的化育之德,就像“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意思就是说,普天之下百姓,无不仿效你的美德,你的美德就像那明亮的月亮,就像那冉冉升起的太阳,就如同那终南山恒久而不会损毁崩塌,就如同那苍松翠柏枝叶茂盛。诗人通过日、月、南山、松柏这几个具有相对恒久性的事物,表达了对王业千古、国祚永传的真诚祝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整齐的排比,热情奔放;夸张的比喻,形象生动,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赞歌,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图腾,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鲜明的价值观,今天,我们单纯阅读这两段诗句,读“如日之升”,我们仿佛听到了新时代的颂歌东方红,读“<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如川之方至</span>”,我们仿佛听到了汹涌澎湃的《长江之歌》,我们仿佛看到了我们的祖国千里江山,国祚永传,繁荣昌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 结语</p><p class="ql-block"> 我们此次系统学习《诗经》,不仅对《诗经》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和收获。</p><p class="ql-block"> 我们现在经常不无骄傲的说我们华夏5000年文明没有断裂,我们5000年文明得到了发扬光大,那么,《诗经》等传统经典就是助力我们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文化支撑。</p><p class="ql-block"> 其次,我们系统学习了《诗经》,不难发现,贯穿《诗经》始终的就是我们华夏民族文化的核心——礼。</p><p class="ql-block">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就是说我们说话做事要讲“礼”,为人处世最讲究一个“礼”字,治国理政更要重视这个“礼”字,礼就是我们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根。</p><p class="ql-block">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孔子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如果没有规矩,没有礼治,那么,国家不可能稳定,民族不可能昌盛,家庭不可能和睦,文明不可能传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3-3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声明:内部学习,限于篇幅,所摘引文献资料出处不再一一列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