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侃红楼——似梦非梦(2)

美友443069235

<b>  第二层面:细品品,众生皆在局中,谁又能不被自己的执念所困囿。</b>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 <b>1、“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b>。这句话是脂砚斋在“重评石头记凡例”中说的,也是对如何品读《红楼梦》的指引和注解;更像是针对人们对第十二章的不理解事先做的说明。我在小时候读《红楼梦》,就特别不喜欢这一章,有时候读到这儿,就跳过去不看了。这一章里有若干方面让我不喜欢:不喜欢王熙凤的狠毒阴险、不喜欢贾瑞的愚笨执念、不喜欢这段文字情节的淫秽粗鄙、不喜欢下里巴人们破坏了《红楼梦》给我的阳春白雪的感受---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加上读的多了,对《红楼梦》整体有了不同的认识之后,也开始重新思考,曹雪芹为什么要写贾瑞这个人?为什么如魔似幻地写这面“风月宝鉴”呢?在即将写大观园里花团锦簇、诗词歌赋的美好之前,为什么写这样一段粗俗淫秽的文字呢?于是就回过头来,重读这一章,细细品味这一章,还真品出了一些味道。“<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痴情报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span>”如果没有读懂、品不出味道,是因为我们许多时候还在局中,懵懵懂懂地在自己虚构的梦境里,演绎着即将走向幻灭的荒唐。</p> <b>2、人生的困局,皆因自己的执念而起</b>。贾瑞因何而死?表面看,是死于王熙凤设计的局中走不出来,最后被折辱致死。可细品品,难道他不是<font color="#ed2308">死于自己的执念</font>之中吗?王熙凤再狠毒、再阴险、再有计谋,你贾瑞自己若不为所动、有点智慧、迷途知返,她又能耐你何?因为爱、喜欢,便不顾人常伦理,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谜途中深陷,这才让人有了耍戏、折辱、玩弄你的机会。几次三番之后,仍不能幡然醒悟、迷途知返;甚至到了生命垂危之际,仍然控制不了那一丝病入骨髓的念想,被欲望所驱使、所奴役,完全不能自拔,最终走向了死亡。所以<font color="#ed2308">与其说他是死于别人的设计中,倒不如说他死于自己的执念中更确切</font>。<br> 再细想想,人都有欲望,都有七情六欲,喜好什么、厌恶什么都各有不同,这原本正常。但是,如果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如果不顾人情伦常一味执着,便形成了心中的执念了。一旦若此,或<font color="#ed2308">走入自己设的局中、或轻易被人诱入局中</font>,便失去了精神的自由,没有了灵魂的自在,困于局中、陷入执念,成了自己执念的奴隶。那么,人生便不会洒脱自由,便被自己所囿。许多时候,人生的局虽有外在因素,但归根到底还是<font color="#ed2308">心魔所致,</font>自己困住了自己。 <b>3、身在局中,可以入局被困,也可以破局而生。关键的关键在自己是否能开慧启智、清明自悟。</b><br> 贾瑞死在了王熙凤的局中,根源在于他痴迷、爱恋、欲罢不能。那我们呢,芸芸众生,谁又不在局中、不被欲望和执念所牵引呢?就说书中之人吧: <br> 林黛玉的执念是对宝玉的爱恋。一心一念、一举一动皆为宝玉,魂牵梦绕、牵肠挂肚、寝食难安。她的眼里心里只有宝玉一人,她的喜怒哀乐都被宝玉所左右。一定要终生相守,一定要践诺“木石前盟”。所以在别人眼中,她和宝玉俩“今天好了、明天恼了”,一有风吹草动,便疑心暗生、以泪洗面、郁郁不欢、至死不渝。然而孤木难撑大夏,爱情的香巢经受不住世俗的风雨,最终苦守未得,痴情空落,泪尽而亡。<br> 其他的人呢,也各有各的执念:薛宝钗对乖巧懂事好名声的执念;王熙凤对权势、金钱的执念;贾琏、贾珍等对情欲的执念;贾宝玉对青春女孩爱恋的执念----等等,最终都因<font color="#ed2308">自己的不舍得、放不下</font>。才让自己在局中走不出来。<br> 佛说:<font color="#ed2308">一念放下,便得自在</font>。曹雪芹用尽心血写的这部书,其实说的也是这样的一个道理:凡事不要沉迷。物欲、情欲、名利、悲欢,一旦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便都会走向悲剧。书中那么多例子,那么多看似聪明绝顶、智慧机敏的人,就因为放不下自己的执念,而终将演变为身心被困局中的悲剧。曹雪芹一再地写、一再地说,就是想要读者在品读中能有所体味、有所思考,然后能有所转圜、自我开解、向死而生,放自己一条生路,得灵魂自在。 <b>4、只顾眼前:真人善言都被一笑置之</b>。癞头和尚、跛足道人邋里邋遢、疯疯癫癫的,常常不被人待见。他们的话也多被当做戏谈,无人理睬。读者朋友还记得不,到此回,书中已多次出现癞头和尚、跛足道人了。每一次都疯疯癫癫地说一些玄玄乎乎的话,让人似懂非懂,似在提醒、预知;又似警告、劝勉;也似嬉戏、玩笑。<br> 第一次是甄士隐抱着英莲在外玩耍,遇到他们,说要讨了英莲去出家。被拒绝后,就说英莲“有命无运,将来会累及爹娘。”甄士隐把它当成了疯话,很生气。但后来果然应验了他的话。英莲被拐卖、甄家败落、甄士隐出家脱离红尘。<br> 第二次是林黛玉提到的。在说到自己的病时,黛玉说曾遇到一个疯和尚,说黛玉要想一生平安无疾,就得一生“不闻哭声、不见异姓亲友”。可没人将这话当真。林黛玉不仅来到荣国府整日和外姓亲友朝夕相处,而且还要报灌溉之恩,整日以泪洗面。最终也就少年夭折,不能平安顺利终老一生。<br> 这一次他来送给贾瑞一面镜子,千叮咛万嘱咐<font color="#ed2308">只可照反面,不能看正面</font>。但贾瑞不听,非要照正面,结果不识“红粉就是骷髅”,在欲望驱使下,痴迷不悟、最终精尽人亡。<br> 关于和尚道士,后面还会多次出现。而且每每都是关键时刻出来做一些提醒警告。一次又一次的,通过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耳提命脉、警示开解诸人。将因果、将善恶告诉人们,但是没人相信,或者是信了也不愿照他说的话去做。<font color="#ed2308">因为恶果还未来临,悲剧不曾发生,</font>而要按照提醒的话去做,就要舍弃当下的快乐了,世人谁又能有此慧心大智呢?大多数人只接受自己愿意相信的,拒绝内心不喜欢的。所以便将一切箴言善意当成耳边风,放纵眼前快乐、放任恶果一步步产生。<br> 这是人性的通病吗?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如何、不计将来结果怎样。只承认接受我喜欢的、排斥拒绝我不喜欢的;只相信已经发生,不接受将来的警示和提醒。可是啊“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到事情真的发生时,一切已成定局、任神仙也便无力回天了。 (此文所用照片,皆来自网络。向原创者致敬) <b>  </b><br><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