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常言道:日久生情。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像我,就有一种莫名的依恋,即使离开的这几年,心中也有时常的关注与牵挂。 </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她的变化,每一次她的进步,每一次她的成功,我的小心脏总会引起不小的震颤,与她同喜,与她同乐,甚至与她同忧。</p><p class="ql-block"> 如今,她在历任校长的精心呵护下已经是涅槃重生,她那美丽的容颜已经深深的镌刻在万福人民的记忆里,尤其是在现任校长刘浪波殚精竭虑的全面规划下,市级“美丽校园”,省级“劳动实验基地”的美誉接踵而至,她的变化已是翻天覆地,她的面貌已是今非昔比,而她那暖暖的一肌一肤,一颦一笑又随时会勾起我们这些老万福的深深的永不磨灭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这个校门是后来建的,刚开始是没有校门的,来学校的路四通八达,一到放学,漫山遍野的是学生,马路上,水库边,茶林里,山顶上……到处是人,绝对的壮观,那时的学生也基本是这样“放养”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校门典雅大气,还有绵延几公里长的围墙,老师和学生就在里边“圈养”着😂</p> <p class="ql-block"> 这栋楼最初不是办公楼,而是老师的宿舍,圆门上边的“办公楼”是后来写的,刚开始是没有集体办公一说的,老师所有的工作都是在自己的房间完成的。</p><p class="ql-block"> 而就是这样一栋多几个人上去就感觉有摇晃的房子我们的老师竟然还在里面心安理得住着,而<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曾经还站在这栋办公楼前的黄土堆上</span>代表新老师激情澎湃了一番(两边的柏树是后来移栽的,水泥阶梯也是后来砌的)。现在土堆不见了,台阶也没了,有的是……</p> <p class="ql-block"> 绿树掩映中的气派的综合楼</p> <p class="ql-block"> 最原始的教室和两层教学楼。说起教室,还真有点奇葩:虽说夏季四面通风,凉爽。但晚上呢,蚊子满室飞舞,而一到下雨天,偶尔有牛群来到教室的走廊上听课,还时不时的留下几堆牛屎让你哭笑不得。</p><p class="ql-block"> 而两层教学大楼又常常作为我们毕业集体照的背景,因为四周除了荒凉还是荒凉。</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教学楼没有了瓦片,没有了木料,有的是钢筋水泥,虽说见不得这样就好,但极大的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尤其还专门设立了录播室、书法美术室、音乐室……</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原来教学生做俯卧撑的地方是荒凉的沙地;而老师学生的灿烂笑容和认真劲头,似乎又让人看到了那时的满地阳光。</p> <p class="ql-block"> 现在已经建成了两个塑胶篮球场,也成了学生课后最受欢迎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学生后面的那一排低矮破旧的瓦房 就是曾经的女生宿舍,你绝对想不到最初还和猪栏连在一起,中间只隔一扇门,阴暗潮湿,霉味粪味充斥其中,有时半夜还能听到猪的叫声……</p> <p class="ql-block"> 而今住的是四层楼的女生公寓,单人床,洗漱间,卫生间……</p> <p class="ql-block"> 学生后边的是男生宿舍,相对于女生来说,男生的条件要好一些,至少四面通风,不潮湿,没霉味,不过,几十双臭脚也足以把查寝的老师熏倒,而经常不关门睡觉的班级也时常闹一些“与牛同居”的笑话,而学生作文里“××同学早上起来,见门口一堆牛屎,大吃了一斤”成了语文老师纠正学生错别字最鲜活的案例,那时候,师生艰苦并快乐着……</p> <p class="ql-block"> 而今的男生公寓基本上达到了在家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这是经过改造后的食堂和食堂人员宿舍,最右边还有一间猪栏,老师用餐采用登餐和分餐制,吃饭时候经常是玩笑声和着猪叫声 ,声声入耳。</p><p class="ql-block"> 而学生则用清一色的铝制饭盒自己淘米,下米,然后扛饭到教室用餐,其结果总有几个倒霉蛋哭哭啼啼因饭盒弄错而没饭吃来找班主任“破案”。</p> <p class="ql-block"> 现在是两层的崭新食堂,上层是报告厅,下层是师生餐厅,可容纳所有师生在里面用餐,环境干净,整洁,全方位的保障师生们的食用安全。</p> <p class="ql-block"> 这是教工宿舍,(右边这栋是后来建的,被称为实验楼,原来这里是洼地)一人一间,十二平米左右,十几个人共两个水龙头,下层用水还方便一点,上层必须提水,所以上层基本是男教师专用,房间摆放一桌一椅一床所剩就无几了,真实的印证我们乡下的一句话:打屁转不了弯。而后来并校时,竟然出现过两人合住,甚至到万福街去找房住,这种居住环境可想而知了。</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教工宿舍基本是母子间了,空间增大了,每层都有自来水,用水很是方便,现在正在为二三栋教工宿舍加装卫生间,极大的改善了教师如厕不方便的难题。</p> <p class="ql-block"> 黄沙满地,尘土飞扬的最原始的操场,据说建校之初是同学一锹一锄给平整出来的,操场的面积比较小,每到学生做操或跑步时,飞尘总是遮天蔽日的,因此,三年下来学生吃的灰尘可谓不少,而操场的后的小山坡又是体育老师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的最好试验场。</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操场与以前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三百米标准的环形塑胶跑道,羽毛球场,足球场,学生的活动空间得到了充分的保障。</p> <p class="ql-block"> 学生后面的是报刊长栏,学校唯一的文化长廊,饭后读报是老师们的必修课,因此,老师与外面的沟通也基本在这里。没有图书馆,没有阅览室,老师一般是自己订阅报刊杂志来提升自己,那时有书看是一件很奢侈的事。</p> <p class="ql-block"> 现在不仅有几十万册的图书馆,还有阅览室,多媒体,还有永久性的文化长廊,每一块墙壁,每一块石头,每一尊雕塑无不浸润着校园文化,历任校长一棒接一棒的着力打造万中与众不同的书香校园。</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背后就是曾经的万福中学,(上面的这张素描就是曾经学校的全貌,是一位毕业的学生根据印象画出来的,不过还不是最原始的,因为画里的围墙大门和实验楼是后来建的)沟壑纵横,似乎到了黄土高原,白沙沟——这名字很形象。</p><p class="ql-block"> 白沙应该叫白泥更恰当一些,因为这里盛产一种粘性很强的做瓦片的泥,乳白色,所以学校的四周都是砖窑厂,瓦泥被窑主们掏空,结果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水坑,深不见底,而一到烧窑季节,整个学校都是烟雾缭绕,烟尘中还有一股刺鼻的硫磺的味道,那种生存环境确实有点可怖。</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学校已经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荣获吉安市第一批“美丽学校”的称号,虽然没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但“落霞与孤鹜齐飞”的静谧还时常遇见;虽然没有“大漠孤烟直”的辽远,但“湖中落日圆”的美景几乎天天呈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而今的万福中学,很值得你的加入,很值得你来品鉴,她的美又岂止这些……</p> <p class="ql-block"> 全体师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新开垦的荣获省级“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的果蔬园也是你值得留恋的地方,也许你真的会有陶公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当然,你也可以感受一下莘莘学子的朝气蓬勃……</p> <p class="ql-block"> 也可以了感受一下教师们的青春靓丽和谆谆教诲……</p> <p class="ql-block"> 更可以感受一下弥漫着整个校园的勃勃生机和激情澎湃!</p> <p class="ql-block"> 你还可以到教工球场打打球,健身场地扭扭腰,舒活舒活一下筋骨,抖擞抖擞一下精神。</p> <p class="ql-block"> 当然,学校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人士的支持,陈水平先生捐资八十余万元的图书和书柜,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精神营养。</p> <p class="ql-block"> 而历届的莘莘学子也不忘母校的培育之恩,也纷纷利用相聚的时间来母校走一走,看一看,以表达对对老师的感恩,对母校的怀恋。</p> <p class="ql-block"> 但愿我们的笑容永远留在万福中学这风景如画里,也愿我们的校园永远年轻,永远漂亮,永远奥力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致敬,历任和现任励精图治的校长们。</p><p class="ql-block"> 致敬,曾经和现在依旧无怨无悔育人的教师们。</p><p class="ql-block"> 致敬,毕业的和在校的以校为傲的莘莘学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