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观察,助力科研实践

徐徐往前(梦杰)

2022年4月6日下午,静安区教育学院科研室利用在线会议举行了《基于焦点学生完整学习历程观察的课例研究》专题讲座。讲座由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习共同体研究院院长陈静静主讲,徐梦杰老师主持。科研流动中心第二期14名学员老师全体、各学段学校科研主任、区科研室主任王俊山、区科研室流动中心的导师们以及区内一百余名对讲座主题抱有浓厚兴趣的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活动伊始,徐梦杰老师指出,本次讲座主题“课堂观察”来源于科研流动中心学员老师的科研需求调研;课堂观察、磨课、研究课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最依赖的方法,能够为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反思和改进依据。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讲座中,陈教授首先介绍了她所引领的“学习共同体研究院”的形成历程。梳理了团队研究与“佐藤学”先生的学术渊源,并介绍了团队部分专著以及团队教师的研究成果。<br> 其次,陈教授呈现了她在课堂观察中发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提示老师们应该转换观察视角,去发现课堂中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趋势。她展现了自己课堂观察的过程,以及基于实践的课堂观察证据,发现焦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诸多困难,而焦点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正是后期教师教学需要改进和调整之处。<br> 接着,陈教授用一个生动的案例呈现了一位学习困难学生(童童,化名)的学习经历以及自己在课堂观察后的思考。她主张,课堂研究要拆解表象,去掉标签,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尽可能进入到对课堂深层的挖掘和探索中。只有从孩子的角度发现和思考问题,老师们的眼界才会真正打开,我们也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认知困难、迷思概念和学习需求。 陈教授不断提醒大家,对学生学习的观察要细致入微,但对学习的研讨却不可就事论事,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需求与长远发展。而且,她建议教师们在课堂观察后要完成回溯、叙述、反思、交流四步骤的一套基本研讨流程,其中研讨的核心是对个体学生或者特定小组的学习过程描述,讲述学生的学习“故事”,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思考。研究始终的中心是学生。 <br> 陈教授还分析了课例研讨的一些实践误区,明确了课例研讨的真正意义。她指出,对于焦点学生学习困境的体察,焦点学生学习需求的感知,同伴教师观察员群体的反馈,以及对课堂时间与学生学习成果的分析与反思,都会给教师教学改进提供重要依据。<br> 讲座尾声,陈教授分享了自己课例报告的写作经验。她认为,论文写作就是“把你的发现写给读者”,“把你的故事讲给其他人”的过程,最关键的是“研究发现”。在此基础上,陈教授还分享了作为课堂观察员、执教教师等角色,论文写作时的框架思路、语言转换的方法,提供了“自我采访”等有效方法。 讲座之后,流动中心来自四个学段的老师分别与陈教授进行了积极热烈的互动。静安区实验幼儿园的胡辰老师提问“焦点学生”的概念界定和观察步骤;市北初级中学朱慧仪老师提问“减负增效如何与课堂观察相结合”;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陆琴老师提问“如何细致观察和准确描述学生状态”;民立中学龚奇峰老师提出“课堂观察法中的信度”问题,陈静静教授均予以耐心细致地解答。区科研室副主任幼教学段科研员夏小红老师畅谈了自己的听后感想,区科研室王俊山主任发表了讲话,对各位老师的科研能力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 讲座来源于教师科研的需求,聚焦于教师教学的课堂观察,老师们纷纷表示深受启发。从“蚂蚁”的视角发现问题,解决教学中的真问题,相信老师们能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恰当运用课堂观察的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科研能力。<br><br> 图/文:新中初 姚婧媛<div>审/校:静教院 徐梦杰</div>

课堂

观察

老师

学生

学习

教师

科研

讲座

教授

科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