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自我调控,科学有效迎考 <p class="ql-block"> 高三的同学们,家长们,大家好!我是城区一中的心理教师蒋延梅,今天的微课题目为“积极自我调控,科学有效迎考”,全程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学生篇,讲作为考生本人,该如何积极的调控自己,有效应对压力。第二部分家长篇,讲作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应对高考中出现的小状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u>学生篇</u></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积极调控自己,有效应对压力 </b></p><p class="ql-block"> 每年高考前,考生压力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因为高考压力本身就是一个客观存在。很多人都希望没有压力,但是,今天的社会,是充满压力的社会,每个人都生活在压力中。也正是这些压力,我们才会变得成熟。如果没有压力,五年十年过去了,人可能还是一个样子。这样的人生有意义么?所以,不要排斥压力,要学会在压力下去生活。高考面前每个人感受到的压力大小是不同的,这跟个人的承受力有很大的关系。压力面前我们一方面要提高自己承受压力的能力,提高自己抗击打的能力,让自己更有毅力和韧性。另一方面调整好自己的压力阀。压力过小,不能让你在备考中全力以赴,就要给自己增加点压力。如果压力过大,超出你的承受能力,给你带来负面影响,那你就该给自己适当的减点压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般考生的考前压力主要来自这样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一)来自对高考的认识观念——揭开高考真面目大家对高考有怎样的看法?你们认为高考是什么呢?曾经,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千军万马中,落水者不计其数。时代发展到今天,高考早已不是独木桥了。那它是什么呢?高考是高等教育入学考试高考是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它主要测试三方面的东西:知识基础、考试技术、心理素质。三方面协调配合,共同发力,才能取得好成绩。过去有同学高考没考好,呼天抢地,怨天尤人,感觉老天不公。这样的同学往往不是知识水平不达标,也不是缺乏考试技术,而是心理素质不合格。心理素质是高考中隐形的测试项目,当你的心理素质没有达到高校对一个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时,被大学拒之门外,这不是情理之中的吗?所以说,高考没考好,没什么可抱怨的。高考是选拔人才的机制 社会要发展,就需要合理的教育和配置各种人才。中考、高考都是将人才一步步选拔出来,选出最适合到大学深造的同学进入大学,选择适合职业教育的同学进入职业学校。而后经过高校的培养,便成为社会各级各类人才。任何社会都需要选拔人才的机制,否则就无法做到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尽管一些社会舆论一直批评它的不足,可不得不承认,高考过去是,现在仍是维持社会公平的最重要的力量,是目前教育形态中相对最公平的一种选拔形式。所以希望高考消失是不可能的,高考只可能改革不可能消失。高考是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机制我们的社会不能叫作“阶级社会”,但它却存在着阶层——有人生活在上等阶层,他们或者住豪宅,开宝马;或手握大权;或在聚光灯下,是无数粉丝尖叫的明星。有人生活在中等级层,他们朝九晚五地上班,为了一套房子成为所谓的房奴,赚不了大钱但也绝不贫苦。还有很多人生活在社会的下层,这一点来自农村的同学深有体会。如果我们的社会阶层不发生流动,那会是什么情况呢?皇帝的孩子永远是皇宫贵族,农民的孩子永远只能种田挑粪,这样的社会是一潭死水,必定衰败!那么社会阶层怎样流动?农民的孩子怎样才能进入社会的上层?显然不会有那个富翁把他的财产和地位让给你,那怎么办?白手起家创造神话?概率太小了。其实最主要的还是要高考。是高考让社会各阶层之间真正流动起来,给了出生在中下层的孩子进入社会上层的机会。高考的目的是什么于国家而言,通过高考把人才合理的分配到各个大学,实现人才的有效配置,推动社会各领域更好的向前发展。于个人而言,首先,高考在选择我们,我们也在选择高考。通过高考我们找到了与自己能力和素质相匹配的学校,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专业,去到了自己该去的地方。其次,高考让我们迅速的成长了起来,是我们十八岁的成人礼。在这一年,同学们的内心经历着复杂的变化,身心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痛苦也好,彷徨也罢,这一切都促使着你的心灵在成长。在经历高考的过程中,你们经历着由孩子向成人的蜕变,越过高考这道坎,你们领悟了人生真谛,从此长大成人。高考决定了什么?关于高考,一直都有人说“它对我太重要了,因为它决定了我的命运!”说高考重要不假,但它决定不了一个人的命运。这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希望大家以轻松的心态应对高考。有句话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他的性格和人生态度,取决于他是否踏实、勤奋,而不是一场考试。高考失利而人生成功的例子太多了。第二层意思是,我们的人生不能由高考来决定,我们的人生理想应高于高考理想。高考只是我们阶段性的目标,只是我们实现人生理想的一个途径,绝非我们人生的终点。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人为的赋予高考过多的意义,背负本来不该有的一些压力。也千万不要因为高考失利,而做出遗憾终身的事情呀!那有些同学会说:“既然高考决定不了命运,那我们还那么努力干什么?”其实这已经不是高考不高考的问题,而是人生态度的问题。高考的结果不能决定人生的成败,但对高考的态度几乎能够预测你今后的成就。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在困难面前坚持过,那么他在今后遇到困难时,就更不会放弃;如果一个人曾经放弃过,那么在今后遇到困难时,会更倾向于放弃,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坚持。很多时候努力的结果并不重要,努力的姿态才是最美的!以上关于高考的解读,能引领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高考,最终能够以客观的、科学的、理性的、积极的态度对待高考,树立正确的高考观。经过上面分析,我们对高考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呢?要我说,应该是珍惜和感恩的。</p><p class="ql-block"> (二)来自亲情的——有调查显示,在考生各种压力来源中,父母期望的压力是位于首位的。那我们该如何应对父母对自己的高期望呢?首先要学会理解父母。对家长来说,“望子成龙”是非常合情合理的想法。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比自己强,比自己有出息,有理想的工作,美满的生活。他们往往以自己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告诫孩子,要把握机会考入大学或者重点大学。这种想法都是父母对孩子本能的爱和责任心。面对高考,我们焦虑紧张,家长也不轻松。我们是第一次面对高考,没有经验,而我们的家长也是第一次当高三学生的父母,也没什么经验。他们想关心,但关心不得法。所以同学们回家一定要理解父母,千万不要跟父母对着干。其次,主动和父母沟通,表达你的焦虑和紧张,听听父母怎么说。其实绝大多数的同学跟父母沟通后会发现,父母只希望自己尽力就好。他们绝不想让这个期望成为你们高考路上的包袱,如果你非要背上这个包袱那就违背他们的初衷了。再次,坦诚的面对父母,也坦诚的面对自己。一个人如果明知道自己达不到,却因为别人让自己达到,而告诉自己要达到,这是在欺骗自己,而且到头来吃苦头的也一定是自己。为什么不坦诚一点,真诚一点,告诉他们也告诉自己:我知道我是什么水平,但我会尽力做得更好呢!所以,把自己的真实水平告诉给父母,使他们在充分了解你的基础上,对你建立合理的期望,而后转化成你们共同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三)来自友情的——备考期间,人际交往问题也是同学们的一大困扰。这个时候,每个人都可能处于一种焦灼状态,你焦灼他也焦灼,这样就很容易在班级同学之间、宿舍同学之间闹意见。尤其是我们过集体生活的,一个集体有很多人,很容易产生冲突矛盾。我们看几个案例:有个同学这样说:“我把自己学习英语的小窍门告诉好朋友,可是我向她请教数学学习时,却吃了闭门羹,高三时的朋友太虚伪了”。对于此时人际方面的苦恼,首先还是要相互理解。高三这一年,每个同学都在为高考做准备,当你有不快想跟朋友谈心而遭到怠慢时,你没错,你的朋友也没错。对方抓紧每一秒的时间在学习,他心理装的都是学习,已经装不进去你的倾诉了。还有个同学说:“我是一名高三实验班的学生,我身边有很多的学霸,我自己也在无声前行,但是面对周围的强大攻势,还是会垂头丧气,尤其是看到好朋友的超越。感觉他学习得很轻松,但是还在不断进步,我觉得很不平衡。我知道自己是在嫉妒他,这种心理不对,但是我就是放不下,面对别人我就没有这种感觉,最近对他的态度也时冷时热,求帮助”。随着高考临近,类似这位同学的经历和心态并不是个案,这种情况其实很多人都会遇到。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需要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高考不是本校本班同学的竞争,而是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如果全班同学能形成良性的你挣我赶的局面,那就“水涨船高”,到时候全班的竞争能力就大大提高了,皆大欢喜啊!所以,同班同学,不是你高考战场上的敌人,而是与你并肩作战的战友。学习累的时候抬起头环顾一下四周,你会发现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和你一样,在努力,在历练,在成长,你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心里的我换成我们,是不是觉得这样一起奋斗的感觉还很好呢?另外,美国心理学家伯奈认为,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往往是由于他采取了不正确的交往态度造成的。他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人们的交往态度有以下四种模式:“我不好-你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也不好”;我好-你也好”。现实生活中种种复杂的人际交往方式都是这四种基本模式的不同程度的展现。“我不好-你好”,持这种态度的人常常感到自己是无能和愚蠢的,无论做什么都不行,而似乎所有的人都比自己强得多。简单来说,这种人是自卑的;“我好-你不好”,持这种态度者,总认为自己对别人好,而别人对自己不好,为此愤愤不平,把人际交往中的失败与挫折归结为他人不好。这种人是自负的;“我不好-你也不好”,交往者自认为自己低能,同时也认为别人并不比自己高明多少,他们既不相信自己,也不崇拜他人;他们既不会去爱人,也拒绝别人的爱。最后一种,“我好-你也好”。持这种态度的人,充分体会到自己拥有一种强大的理性能力,对生活的价值也有恰当的理解。他们是爱自己与爱他人、相信自己与相信他人的统一体。虽然他们并非十全十美,但他们能客观地悦纳自己与他人,正视现实,并努力去改变他们能改变的事物。这种人是自信的。有一句歌词“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送给大家。每个人都有优势和劣势,接纳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你的价值不需要任何人的烘托和陪衬。最后叮嘱大家,考前尽量要和身边的同学友好相处!做不到友好相处,最低限度也要保持在“不与别人争吵,打架。”因为,此时的人际矛盾并不是你们内心深处真正的冲突,很大原因是由于高考惹的祸!</p><p class="ql-block"> (四)来自“爱情”的——有一个女同学来信说:“和男朋友在一起快半年了,他是高三理科生。他的一模成绩比较差,老师批评和学习压力让他很消沉。距离高考还有一个半月,我想和他分手让他集中精力,但不知道怎么说出来。谈恋爱是否会影响高三的学习?我该怎么办?”在两情相悦的世界里,小女孩的遭遇并非独此一例。只是每一例的选择不同,结果也不同。有的勇敢的爱了,有的勇敢的散了,还有的不爱不散;有的双双考上了大学,有的两败俱伤……高中的恋爱,胜败实属难料!那么这个小女孩该怎么办呢?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问题吧!分手会影响情绪,可能成绩比现在下降的还要快,所以说分手在这个时间上不是上策。依我看,既然爱了恋了就要懂得去爱去恋,懂得去爱去恋就是懂得让男朋友集中精力去备考,做一个合格的女朋友,否则就是假恋爱了。所以,引导他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帮他提高成绩。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了。比如跟男生约定,考前做最熟悉的陌生人,彼此把精力全部都用在备考中,等都拿到梦想中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再一起庆祝。所以对于我们的情感,无论是好感还是爱情,建议你们都留待将来,留在高考过后那令人神往的自由自在的美好时光吧!</p><p class="ql-block"> (五)来自考试的——有的同学平时成绩好,担心考试会失败。首先,不要把高考看成神秘的事情,跟普通考试有什么不一样。考试题目印在平时的卷子上,就是练习题,印在高考的卷子上就是高考题,其实质都是一个做题。考试是一个检测,就好比一个“体重秤”,明明很瘦的人上了称能把你称成很胖吗?你180斤的体重上了称会成120斤吗?不可能。有些同学说,老师考试考难了怎么办?要我说考难了大家都往低分去,考简单了大家都往高分去!高考是一个选拔性的高考,要选出重点一本的,也要选出普通一本,还要选出二本专科的,所以它就要有区分度,靠什么区分,题目的难度。有些特别难的题那是给要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出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正确对待考试中的难题,千万不要因为某个难题做不出来而灰心沮丧。高考选拔的不仅是成绩优异者,也是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强者。其次做好应对方案。许多人都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的想法,那如果出现了“万一”怎么办呢?有担心不要紧,可以在考前找一张纸把你的所有担心写下来,然后一一寻找解决办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家长篇</b></p><p class="ql-block">如何帮助孩子应对高考中出现的小状况 面对高考,不仅考生焦虑,家长也很紧张,尤其高考,可以说是全民焦虑,亲朋好友假如知道你家中有考生,一定都会嘘寒问暖:孩子状态如何?复习得怎么样?准备考哪所学校?家长也随之焦虑起来,如何陪伴孩子度过大考?在考试中孩子出现小状况,我们要怎么应对?作为有心理教师,我把中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大致总结了一下,供家长们参考。</p><p class="ql-block"> 一、担心发挥失常越临近大考,考生越焦虑,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发挥失常,常问:“万一我考砸了怎么办?”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一般有三种回答,第一种:不会的,肯定能考好。第二种:没关系,考不好就考不好。第三种:考不好,你就完了,现在没有文凭找不到工作,我们辛苦供你读书,你自己太不努力了。这些回答如何?我们一起来分析。第一种回答会让孩子觉得有压力,认为父母是让自己必须考好,不允许出错。第二种回答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在敷衍他,因为高考那么重要,怎么会没关系呢,他不能接受自己考不好的结果,甚至还会觉得你不在乎他,不关心他。第三种回答,父母一味地恐吓加责备,只会更增添孩子的心理负担。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呢?首先,父母需要耐心、真诚地面对孩子的问题,让他知道你理解他现在的焦虑情绪,更要告诉他:无论怎样我们都全力支持你,只要现在尽力了,无论结果如何都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 二、失眠很多考生在考试期间都会失眠,由此开始胡思乱想,认为睡不好就精神不好,精神不好就不能专心做题……最终无法取得好成绩。其实高考失眠是考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心理学者对历届高考生做的问卷调研显示:一半以上学生在高考期间都有失眠现象,但他们仍能正常考试并没有影响成绩。另外,人体的应激功能能保证考生的正常发挥,要让孩子知道青少年生命力旺盛,短期失眠不会让大脑失灵,考场上依然可以照常思考和做题,不必为此过份担忧。如何应对失眠呢?首先家长要告诉孩子,大考前失眠是很普遍的,成年人在面对重大事件时同样会焦虑失眠,所以能睡就睡,睡不着时小憩一会儿也是有益的,午休时只要躺下让身体放轻松就好,不必非要睡着。当孩子不过分关注睡眠时可能不知不觉就睡着了。</p><p class="ql-block"> 三、受监考员影响曾经有个女生在考试结束后哭丧着脸对我说:监考老师一直坐在我旁边,让我好紧张,手一直在抖,根本看不进题。我问:你没有举手反馈给他吗?她说:他是考官,我哪里敢!事实上,每个监考老师都要进行考前培训,监考时有严格要求并强调服务意识,尽量避免打扰考生。但每个人的个性和表现不一样,有些老师很安静,全场坐在一个角落;有些老师偶尔走动;还有些比较操心的老师总想看看学生答完题没有,可能不经意间就会影响到考生。不过当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时一般都会自行纠正。遇到这种情况如何有效应对呢?考前要告诉孩子,监考老师不仅要监督学生考试,还要服务学生,考试期间只要不作弊,不提问试卷题目的问题,其他有任何疑问、不舒服都可以举手求助或投诉,如让监考员停止走动、坐得离考生远点、告知时间、帮忙开关风扇甚至捡东西、借笔和纸巾都是可以的。这样,孩子在考试中万一遇到不利环境或者小意外就会有心理准备,不至于影响发挥。</p><p class="ql-block"> 四、首场考试发挥失常不管心理素质多好,如果第一场发挥失常,一定会引起情绪波动,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后面的考试。有些比较急躁的家长希望孩子马上调整过来,就说:想也没用,好好准备下一科!想安慰孩子的家长会说:是你想多了,绝对没有问题,放心好了!其实孩子也知道没有用,但他有情绪要发泄,所以家长不让孩子表达或否定他的失利都不利于情绪调整,反而更让他焦躁不安。如何有效应对呢?家长要冷静,尤其不能表现出焦虑,应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孩子此刻的心情,理解他的懊恼、自责和委屈,耐心倾听孩子的不安和不甘,待他情绪释放后再试着把他拉回现实:确实很遗憾,那现在怎么办?一般孩子情绪稳定后,会理性地思考并努力迎接下一科的。五、怀疑漏涂答题卡了每年中高考期间,总有一些神经绷紧的学生考试完后大呼:完了完了,我好像忘了涂答题卡!又或者说:我好像没有填涂姓名和准考证号!我不记得填涂试卷类型没有?家长一听也像热锅上的蚂蚁:没有填涂就没有分数,三年算白读了呀!于是再三跟孩子确认到底涂了没有?或是到处找老师甚至找监考老师要求补救……实际上,最后基本都是虚惊一场,这是因为考试压力过大而导致的错觉。其实,中高考的监考老师会在考前10分钟以及考试结束前15分钟再三提醒并督促学生填涂个人信息、试卷类型及答题卡等内容,这是监考员考前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历年出现漏涂答题卡情况的考生是极少的。所以当孩子考完试有这个疑虑时,家长要让他保持冷静,坚定地告诉他监考老师的职责就是要帮考生检查答题卡填涂情况的,确认没有问题监考员才会密封并上交试卷的,让孩子放心。吃了这颗定心丸,孩子一定能以良好的心态迎接下一场考试。</p> <p class="ql-block">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所有内容,希望同学们和家长能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来帮助自己。朔城区教育局心理疏导将持续为各位考生提供公益心理辅导。最后祝同学们,也祝家长们:心愿得偿!感谢大家的关注!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