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漂,原是指来自非北京地区的,非北京户口的,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们。</p><p class="ql-block">曾记得,北京第一批北漂人,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是一群怀着梦想朝气蓬勃的年轻人。</p><p class="ql-block">四十年后的今天,没想到来北京的第二批北漂人,是一群上了年纪夕阳西下的老年人。</p><p class="ql-block">这批从全国各地来京的北漂老年人,有城市退休的职工,有农村种地的农民。大家到这里来,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一一为儿女们带孩子。</p><p class="ql-block">眼下中国,不是富二代,不是星二代,也不是官二代,孩子都是由自己家里老人带。</p><p class="ql-block">这批背井离乡北漂老人到北京后,与原北京老人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北京农民工二大军。</p><p class="ql-block">二大军老人们在北京的工作,可谓是项宏伟的家庭工程,工程项目为买菜做饭、打扫卫生,带孩子送孩子,接孩子……</p><p class="ql-block">而且还是没有星期六、星期天、节假日的义务劳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京小学生作息时间是:上午八点上课,下午三点放学(现改为五点半放学)。</p><p class="ql-block">而北京小学生家长作息时间是:上午七点送孩子上学,下午二点半接孩子放学。</p><p class="ql-block">北京接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大部分都是老年人。</p><p class="ql-block">上岗才知道,这份工作可不是公务员美差,是费力想讨好,又得不到好评的快递小哥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夏天,酷暑炎热。接孩子的北京老人,早早就上岗蹲守在学校大门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冬天,天寒地冻。在没遮没挡的学校门口马路旁,岗位上的北京老人,被冻得瑟瑟发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寒风凛冽中,这个场景让人看了忍不住目泪:</p><p class="ql-block">一位满头银发背孩子的奶奶和一位推着儿童车的姥姥。她们从幼儿园刚刚接回家里的小孩,又匆匆忙忙来到学校接放学的大孩。</p><p class="ql-block">她们没有"含饴弄孙“之乐,只有腰酸背痛的辛苦。</p><p class="ql-block">而这种辛苦和无奈的滋味,也只有孩子的媽媽的媽媽自已知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北京,有些北漂老人来子女身边已有十几年时间,许多老人是孩子出生时就来的,老北京了。</p><p class="ql-block">掰着指头算下:婴儿三年,幼儿园三年,小学六年,合计十二年。十二个年头,一个半"八年抗战"。</p><p class="ql-block">十二年后,老人身后还有几个年?</p><p class="ql-block">曾记得,十二年前,六十岁身体硬朗的北漂老人,精神抖擞地来到北京。</p><p class="ql-block">十二年后,已变成步履蹒跚的北漂老人,只剩下了疲惫和憔悴!</p> <p class="ql-block">毋庸置疑,在快节奏的北京生活,子女们生活不容易。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学习,车贷房贷,像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p><p class="ql-block">但老人生活更不容易,尤其是那些背井离乡来到子女身边的北漂老人。在这个不熟悉环境的城市里,每天十几个小时忙于家务卫生,买菜做饭,照顾儿女,还要照顾儿女的孩子上下学。</p><p class="ql-block">长年累月,有些北漂老人还要忍受异地的孤独。因为,受北京居住环境条件限制,导致部分老人长期两地分居。</p><p class="ql-block">少年夫妻老来伴。中国第一性学专家李银河说过:70、80岁老人仍有性和爱,长期压抑性和爱,会伤害自己身体。</p><p class="ql-block">北京的时间,不但消耗了这群北漂老人的体力,更消磨了老人的精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都说北京好,北京楼房高,马路宽,人多热闹。但这群北漂老人却不适应熙熙攘攘喧闹的城市生活,他们思念岁月静好的老家田园。</p><p class="ql-block">现在唯一支撑北漂老人的精神支柱,就是个一个"盼"字。他们整天盼孩子快快长大,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p><p class="ql-block">孩子长大了,才能脱手,才能回家,过自己自由自在的老家生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漂张大妈,是四川江油人,十年前就来到北京帮助儿子带孩子。</p><p class="ql-block">儿子大学毕业在北京某设计单位上班,月薪税后3万,年底还有分红。媳妇是医生在北三医院上班。在北京有房有车。家里不差钱,儿子媳妇也孝顺。生活在这种优渥家庭,张大妈应该是幸福满满的。</p><p class="ql-block">今年二月,张大妈过七十岁生日。儿子为了庆祝母亲生日快乐,在饭店订了一桌丰盛宴席,点燃蛋糕上蜡烛,让母亲许个愿。未曾想,母亲许出一直埋在心中的愿望:我要回家!</p><p class="ql-block">儿子这时才明白,凭时都是在物质上照顾母亲,却忽视了精神上的抚慰。</p><p class="ql-block">叶落归根,外面世界再精彩,那也不是自己的家,老人们都是这么想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人到老年,就应该为自已而活,活得轻松,活得随意,活出个自我,活岀一份好心情。</p><p class="ql-block">北漂老人说,事没摊到自已身上,是无法感同身受的。或者你是个自私的人,把担子撂给自己亲家了(对方的老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家长似乎对自已的孩子的教育持别关心。除了送孩子上九年义务的正规学校,放学和假日还要上社会上办的各种校外辅导培训补习班。</p><p class="ql-block">语数英三大科目外,琴棋书画一样不少。北京家长全是被环境逼的,盲目跟风,不补就不正常,不给孩子报上七八个培训班,就不是北京孩子。</p><p class="ql-block">社会上这种校外培训补习班的费用不菲。一节课少则一两百,多则五六百,甚至上千元。一年校培训费用就得花上万元,有的上六位数。</p><p class="ql-block">例如学钢琴,一节课不到60分钟,课时费360元。真不知道当年傅聪学钢琴时花费多银两?</p><p class="ql-block">这种"填鸭式"的教育行为,是否能真正能提升孩子综合能力和学习成绩,没彰显;但它挤占了孩子童年大量的时光,耗尽老年人的大部份精力和增加孩子家长的沉重经济负担是凸显的。</p><p class="ql-block">这群北京老人和北漂老人,他们都是50、60后出生的人,这是一个能吃苦耐劳的一代人,愿为儿女作一切牺牲贡献的一代人。</p><p class="ql-block">今天看到焦虑的儿女,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用钱来买安全感,掉进校外各种花样的辅导班培训班的无底洞里。老人们无话语权,只能用无声胜有声的默默无言抵触。</p><p class="ql-block">老人们的确心痛钱!虽然不用自己掏包,但那也是自己孩子挣的幸苦钱呀!</p><p class="ql-block">难到真的像外面人说的:北京人,钱多人傻!</p><p class="ql-block">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放学后,上北京学而思培优补习班的孩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北外壹佳英语补习班的孩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p><p class="ql-block">北京老人北漂老人,任重道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初德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摄影:初德超(照片为现场实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点:北京海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时间:2022年4月清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