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电力书协副主席一一王林作品

水墨中国

<p class="ql-block">王林</p><p class="ql-block">斋号:砚池居</p><p class="ql-block">1965年生于陕西礼泉</p><p class="ql-block">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陕西省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副主任</p><p class="ql-block">陕西省望贤书学会理事</p><p class="ql-block">陕西高新书画协会副秘书长</p><p class="ql-block">中国电力书法协会理事</p><p class="ql-block">陕西电力协会副主席</p><p class="ql-block">陕西省文化传播协会副会长</p> <p class="ql-block">真诚可换茶酒钱</p><p class="ql-block">文/白浪涛</p><p class="ql-block">喜欢王林,缘于真诚。</p><p class="ql-block">真诚,一是说书法家王林,对人事的真诚;二是说对书艺的真诚。前者表现为对“饭碗”的真诚,后者表现为对“爱好”的真诚。对于人事,还是不说为好。可以肯定的是因了王林的努力,其在所服务的单位渭河电厂,屡被“上调”,想来自然不会太过差池。当然也不全是“能力”二字所解释的。真诚使然。</p> <p class="ql-block">王婆卖瓜,还是说说王林的字吧!</p><p class="ql-block">在传世的经典碑帖中,王林独喜北碑和汉碑。这可能与他早年西北从军经历有关。北(汉)碑苍茫、雄强、正大、浑厚,冥冥之中就有了一些机缘。在《中庸》看来,人与天之间的关系,不是创造者与被创造者之间的关系,而是相互忠诚的关系。即使从人作为个体角度来讲,其内心深处,也能深切地感到与宇宙生命的脉动相连。是的,在所有艺术形式中,书法与一个人的个性、气质等先天因素最为密切,也表现的较为明显。</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喜爱书法,也就认为这是自己的事,很自然,很自在的去做,无须吱声,无须张扬,一直做下去便好。如我们热夏走长路,忽遇树荫清泉之地,喝点泉水,把扇歇脚,岂不舒服?或日暮途穷,偶遇乡村小店,几多小菜,几杯老酒,睡一好觉,岂不快哉?到家没,没到!今人外出揽胜,急脚赶赴,拍照若干,以资存照吹牛,我是“阔人”。恰恰把应该获得的“东东”忽略了。</p> <p class="ql-block">清人叶燮有言:“功名之士,决不能为泉而言。轻浮之士,必不能为敦庞大雅之响”。因为心气会从笔墨痕迹中流露出来,究其原因,除了技巧上的原因之外,更多的需要从心态上去探讨。所以佛说,生欢喜心。艺术讲境由心造。保持自己心地真诚、清净,我想王林的书作必然也应该是一个清明的境界。我曾见过王林的两件大作:一是咸阳市兴业银行悬挂的丈二巨幅魏楷大字,真力弥满,令人震撼。二是约长35米,幅宽70厘米的隶书千字文,笔笔生机,毫不懈怠。裱起竟像一轴油毡模样。难为他也不怕朋友扛不动,诚意如此,人也,道也。</p> <p class="ql-block">这是现象,看着粗约,其实王林内心充满了精致。我曾多次到过王林的工作单位。那是一个简单的小院。由于王林的缘故,竟多了一些韵致。周遭四围,春夏满墙浓绿,冬秋自是一片紫红。进得小院,一架硕大的葡萄和一树垂柳,穿插其中,将小院映衬得生机勃勃。葡架两端悬挂着大理石雕刻的恩师李成海先生隶书描金联语:满院和气必腾上,万颗珠玑结同心。横批;春华秋实。甚是相得。</p> <p class="ql-block">当然也多了一些期许和深沉。沿着左手楼道拾级而上,到了顶层,迎面一帧木刻对联: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凭窗眺望,由不得你不在胸中掀起些许波澜。只是因了“眼前”的楼高和浓浓的不知是雾还是霾的遮掩,能真切感受到诗句中情境的时日已经不多。好在我此间关注的是王林由此生发出来的情致和胸怀,外在的东西也就了了了。</p> <p class="ql-block">王林有两张硕大的书案,一个用于创作,一个用于临摹。我想一个人得有多少精力在两张书案上挥霍。好在平日里,他以写实临摹为主,在众多寂寞和宁静的日子里,日复一日地找寻着沉郁和灵性,实现着境界与浪漫的约定。大概这才是真实的王林,外表刚强而粗约,内里柔和而丰满。</p><p class="ql-block">我本不擅文字,只好勉为其难的写上几行。对王林之真诚报以由衷的敬意。</p><p class="ql-block">《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现实中,一切一切之关键,就是一个“诚”字。</p><p class="ql-block">不诚无它。谢谢王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