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剜到筐里的才是菜</p><p class="ql-block"> ——我的失败哲思小品文一则</p><p class="ql-block"> 我从小做事就喜欢总结经验教训,爱动脑思考,喜欢从做人做事中,尤其是失败的历练中总结经验教训。我感觉这样的生存方式让自己受益匪浅,真的收到了“吃一堑长一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记得很小的时候,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上山采野菜。由于我上山很少,没有别的小朋友那样眼尖手快,采到的都是一些又瘦又小的野菜,我都如获至宝的放到筐里。大家看不上眼儿我采的菜,都劝我别要了,说往山里走能采到更好的,这些还是扔了吧。我经不住众人劝说,就真的把采到筐里的野菜扔了。但是到山里采野菜就和冒险、和投资是一样一样的,可能撞大运遇到了菜源,采到很多野菜,也可能倒霉运满山空跑,一无所获。我们那次就一无所获,到大山里什么都没采到,挎着空筐回来了。那些经常上山的小朋友,可能有一打无一撞,空着筐回来一次也无所谓,但是我上山机会本来就少,而且明明筐里已经装了些菜,又冒冒失失的丢弃了,最后落了个一无所获的下场,遗憾和悔恨可谓刻入骨髓。</p><p class="ql-block"> 这次失败给我最大的教训就是:错把别人采野菜的本领,当作自己采野菜的本领,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于自己得到的成果,最终落了个一无所获的后果。</p><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我深刻明白了:只有剜到筐里的才是菜,深山密林里指望不上的指望千万不要指望;采到了是大幸,采不到只能认命;已经采到筐里的菜,即使再小再破,到底还是收获,比起指望不上的指望,只有剜到筐里的才是实实在在的指望。</p><p class="ql-block"> 我现在还是喜欢上山采野菜,但是无论别人采的野菜多好,我都不再嫌弃自己的成果。我把自己采到的野菜,敝帚自珍地装在筐子里,到家后和亲人分享,有时还能分给朋友一些,别提多有成就感了。别人采的精,我采的劣,但是我眼睛又近视手又笨,对于自己采到的野菜,我已经很满意了,所以每次我都收获颇丰。我心里反而鄙夷那些自诩采野菜的老手——越是采野菜的老手,往往越是眼高手低,他们往往由于过分注重外表而忽略了注重实质,其实春天的野菜都非常鲜嫩可口,好看的不一定更好吃,不好看的不一定不好吃。只要好吃,不管高矮胖痩,都是好菜。</p><p class="ql-block"> 有一句略带贬义的民间俗语说:“剜筐就是菜”,形容不挑不捡,不管好坏,捡到筐里就是菜,比喻只要到手就算数。而人们经常奉劝别人和规劝自己的司空见惯的做法则是:不能“剜筐就是菜”,也就是说,不能不经挑选,不分好坏,到手了就算数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但是我要奉劝大家的是,无论可取不可取,一定要量力而为,量体裁衣,量入为出,看菜吃饭,只有最终把握到手里的才是自己的,而眼高手低,空腹高心,志大才疏,不自量力,终究一无所获。</p><p class="ql-block"> 人们的才能,有高下之分;人们的智慧,有贤愚之别。有人把吃剩下的用剩下的当作垃圾扔掉了,而有些人还要兴高采烈地把这些垃圾当宝贝一样捡回来。完全不用更不能由于别人的垃圾成为你的宝贝,就要沮丧痛苦。有些人做垃圾产业,也照样做成了龙头大佬;有些人貌似和高精尖产业挂钩,也只能艰难度日;有些人穿街走巷风尘仆仆能过得殷实富足,有些人在精品间里纤尘不染也只是维持生计;有些人追求小富即安,有些人渴望大富大贵;有些人不甘于平庸劳碌,有些人安守于平平淡淡……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只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凭借自己的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找好自己的位置、找对自己的岗位,不能太好高骛远,当然也不能太消极怠惰,就是最明智的选择。有些人坚持“平平淡淡才是真”,有些人坚持“知足常乐”,有些人坚持“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个人的信念和理想都不一样,但是都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趟出来。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哪怕失败不断,从失败中吸取营养,从教训中总结经验,铺垫成下一步的坚强基石。事过无悔才是最重要的历练,事过有得才是最丰富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从失败中总结的哲思小品一则,愿以失败共殇,以经验共享,以明智共勉,以胜利共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