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楼前的白杨树</p><p class="ql-block">原创 乡韵乡情 乡韵乡情 2022-04-05 00:00</p><p class="ql-block">图片图片《董乡文学》杂志选稿平台第2058期</p><p class="ql-block">楼前的白杨树</p><p class="ql-block">作者:张法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p><p class="ql-block">时间定格在二零二二年三月二十四日上午十一点,享年八十九岁的慈母,终于走完了她伟大而平凡的一生,安详地离开了我们。</p><p class="ql-block">慈母安息后,我也渐渐地回归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清早醒来,透过窗户看见楼前那株高大、挺拔、茂盛的白杨树,心潮澎湃,激起了我对慈母无法割舍的思念。</p><p class="ql-block">母亲一生坎坷。我的姥爷姥娘早亡,她老人家又亲历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灾荒。一九八七年更是雪上加霜,家父突遇车祸身故,十几年间,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四兄弟拉扯成人。慈母晚年,身体虽无大疾,我们也尽孝道。但是,时光悠悠,慈母终及老去。</p><p class="ql-block">掐指算来,母亲晚年随我生活已二十四载有余。一九九八年秋,女儿一出生,母亲便放下收秋的农活儿,急忙赶来博兴照顾月子里的妻女二人。之后的日子里,母亲便融进了我们这个三口之家。感恩慈母在二十四年里为我们一家辛勤操劳。二十四年里,母亲不仅帮我们料理着这个小家,帮我们带大了女儿,而且还时时耳提面命,不让我和妻子在工作与生活中走一点弯路。寒来暑往,光阴荏苒,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给这个家带来了无限温暖、幸福和兴旺。</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从女儿含乳待哺,到牙牙学语,母亲从不离其左右。妻子和我忙于工作,难以明晓母亲是怎样照顾女儿度过蛮横淘气的婴幼儿期。</p><p class="ql-block">女儿上幼儿园了,母亲继续为她操心。幼儿园距离我家仅两个路口,母亲每天牵着孙女的手步行接送来回六趟,早送晚接没少操累。妻子怕累坏母亲,后来干脆让女儿午间住园,省去了母亲午间接送的二趟,也算对母亲的体贴和关心。</p><p class="ql-block">女儿上小学了,实小离家又多了几个路口,孩子大了,又有本院的小朋友结伴而行,就不再用母亲来回接送了。不再接送了,闲下来的母亲有些失落,便采取另一种方式给予孙辈关怀。早饭母亲总是第一个放下碗筷,两眼紧盯女儿慢慢腾腾地吃完最后一口饭,便一手挽上女儿的背包,一手携着女儿送到院门口。午饭早做,天天院门口外翘首期盼女儿放学早归,这些己成为她风雨无阻、雷打不动的定式。</p><p class="ql-block">二零零四年,女儿已上三年级,我迁往公安花苑居住。女儿长大了,单位也有了接送的班车,但孙辈上学路上的安全,老母仍有些放心不下,宿舍楼下按时接送的习惯也没变。</p><p class="ql-block">女儿随之长大,祖孙俩感情越来越深。从母亲故去,因疫情女儿未及赶来参加奶奶的葬礼,悲情之下女儿写了一篇追忆祖母的文章,那血浓于水的祖孙之情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女儿写到:“昨天,我难道是最后一个知晓奶奶病世消息的人?下午三点,我才看到妈妈上午发来的奶奶已于十一时去世的信息,便提笔写下了,只有我和奶奶两人才知道的秘密,不过这个秘密现在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了。小时候,妈妈不喜欢我吃垃圾食品,奶奶就会在下楼遛弯的时候从蒲菇小区门口的小超市里给我买。中午吃饭的时候,奶奶会帮我掰一块馒头拿笼布包好带回自己的房间给我留着,等她带辣条回来的时候,让我躲在她的房间里偷偷地就着馒头吃。那时候,在家偷着看电视和玩电脑,奶奶总会在厨房或者她的房间的窗户旁帮我放风,快到妈妈下班时间,她会探出头去帮我盯着,妈妈开车库门的时候,奶奶就喊我,我再迅速跑回房间里装出努力学习的样子。奶奶好像就是我童年捣蛋的最棒助手。照看我长大,陪我上幼儿园、小学,路上给我买带荧光贴纸的几毛钱的泡泡糖。小时候我养了条小狗,遛着它从人前走过,别人问我,‘你的小狗叫什么啊?’我说:‘它叫奶奶。’其实小狗根本没有名字,我也不知道我下意识里为什么这么说,可能代表一种陪伴吧。家里的疫情好严重,妈妈说奶奶的葬礼办得很简单。奶奶是很喜欢好说话的人,希望所有去送她的人能在心里多跟她说几句话。今天去花店想买几束白花,有白色的百合、玫瑰、雏菊、桔梗,我挑了几束白色桔梗,拿出了两支放在宿舍楼旁的树下,放了几块点心和蛋糕。回宿舍的时候我把剩下的几支插在了花瓶里。‘永恒的爱,无望的爱’。百度上说,这是白色桔梗的花语,也是我想说的。”</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二零一四年,我家迁往公安花园二号楼居住。楼前的绿化带中栽种着名目繁多的中小乔木,有柿树、合欢、核桃等。乔木间还配栽了许多簇状、球状等奇异造型的花灌木,有迎春、连翘,还有木槿和卫矛。灌木下是饱含露珠、清翠欲滴、绿意盎然的草垫草。早春的暖阳里,鲜花盛开、姹紫千红;晚秋的日子中,硕果累累、果香飘扬。不知啥时,绿化带草垫草的间隙中,飘来的杨絮生根发芽了,长出一株嫩弱白杨小苗。它弱不禁风的身躯,被风雨蹂躏得忽南忽北、忽东忽西地摇摆不停。细心的母亲发现后,用红砖作围堰、捡拾些树枝作栅栏围挡保护。十多年来,经母亲细心施肥、浇水、修枝、打杈,如今的这株毛白杨已经长成参天大树。</p><p class="ql-block">阳春三月,白杨树开始扬花吐絮,母亲如获至宝。她深知,嫩绿的杨絮具有清热解毒、益肝明目之功效,母亲紧抓白杨树吐絮期宝贵的两三天,甚至从亲朋邻里处借来高枝剪,千方百计尽最大努力多采摘些嫩绿的杨絮,给我们做美味的鲜食(面糊拌杨絮煎制的饼状食品)。</p><p class="ql-block">夏天一到,白杨满树的翠绿,一派生机勃勃。树上的蝉萦绕着叫个不停。雨后,白杨树下土层中更是钻出大批的蝉龟。每当傍晚,母亲总是端坐在白杨树下,守株待兔般等着那破土爬出的蝉龟。抓到的蝉龟攒起来腌透,用油煎制,便是宠孙女一顿最好的美味佳肴。</p><p class="ql-block">一个雨后的早晨,母亲不经意间往白杨树上一看,不由一阵欣喜。树上有两只漂亮的小鸟,飞来飞去地忙碌着,原来它们是在筑巢!母亲怕惊扰它们,急急忙忙返回家中喊上孙女,隔窗“靠近”观察它们筑巢的全过程。</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鸟巢选在白杨树朝南的一面,那里阳光充足、树叶茂密,而且有一条较粗的树枝从中部分出多个枝杈,就像人向上举起的半合拢的手,那正是鸟儿筑巢的好地方。两只鸟儿衔来一根根枯枝,交叉着往树杈上扔下去,有少部分枯枝直直地掉到了地面上,而大多数枯枝挂在了树杈中间,这就构成了鸟窝的“基地”。这个基地呈螺旋形,像个有洞朝上的大碗,上方的树叶仿佛是鸟窝的屋顶。完成了鸟窝的外框,两只鸟儿开始打扮它们的家了。它们把草叶、泥土、细枝条都往上面放,把那些洞堵得严严实实,看起来温暖了许多。两只鸟儿还会叼小花来装饰,它们的家变得温馨而浪漫。</p><p class="ql-block">两只鸟儿筑起了自己的家。母亲却时常望着白杨树上的鸟巢发呆,母亲或许也是想乡下的老家了,我这个做儿子的绝对能看透母亲的心。多年来,我也曾尽力争取回老家为母亲批地盖院,但因多方面的原因,始终未能实现给母亲建个属于她自己的崭新小院。现在母亲已故去,未能建成的小院便成了我一生的遗憾!</p><p class="ql-block">春节前,已卧床的母亲再三要求回老家过年,戓许母亲也早有了不祥感知。不曾想到,年后母亲的身体便每况愈下,母亲仅卧床静躺了十几天,便不动声色地悄然走了,连给儿孙尽孝的机会都没留足。</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母亲病重期间,妻子多次和我商议,是否能接母亲回博兴休养。城里条件好些,照顾起来又方便,母亲或许多挺些日子。但倔犟的母亲不给人回旋的余地,一口回绝!她老人家是想落叶归根啊。最终,母亲在老屋里含笑离世。后来想想,金窝银窝也不如自己的老窝,那老窝就是母亲亲手盖起的那几间破旧的老坯房,老坯房才是她心中永远的家!</p><p class="ql-block">母亲过世后,整理母亲的房间时,母亲为我翻拆的被褥整齐地叠放在橱柜中,写字台的抽屉里还有为我尚未纳完的鞋垫……母亲,在您的心中,儿子无论多大,永远都是需要您呵护的孩子啊!</p><p class="ql-block">凝望着楼前高大挺拔的白杨树,我心中忍不住畅想:白杨树啊!白杨树,你那刮不断、压不倒,高大挺拔的身躯,不正是为我遮风挡雨、坚韧无比、勤劳慈祥母亲的化身吗?母亲,您虽走了,但您的化身白杨树还在。想您时,我会到白杨树下和您唠唠嗑、说说话,随时为您的化身白杨树培土、浇水、施肥,愿它永远枝繁叶茂,生机无限。</p><p class="ql-block">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p><p class="ql-block">清明节到了,但疫患尚未消尽,我仍不能亲临为您的新坟添土,请原谅儿子的不孝。待到傍晚时分,我定会独自到楼前的白杨树下,慢慢和您倾诉衷肠!母亲,虽然咱娘俩分别仅仅十二天,但这可是生死离别啊!儿子真的很想您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