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4⽉8⽇⺟亲⾛完了她九十二年的⼈⽣历程,永远离开了我们。从此,我没了母亲,再没做儿子的资格。母爱是天,我的天塌了,母爱如海,我的海枯竭了。</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一生是操劳的一生,为了六个儿女和这个几十口的大家庭,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母亲十七岁嫁到我家,上要孝敬公婆,下要照顾三个未成年的小叔子。母亲嫁来时,小爸才两岁,全部家务都是母亲的,因为那时家里有土地,喂着牲畜,母亲被告知“马不吃夜草不肥”,所以半夜还要起来为牲口添加草料。奶奶很懒,不知道心疼人,况且当年她自己也带着吃奶的孩子,可想而之母亲是多么辛苦。在这个大家里母亲辛苦劳作了十年,熬到一九五七年,父亲支边我们跟随调到内蒙,才有了我们自己的小家。</p> <p class="ql-block"> 九十岁时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五年春节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我的记忆中,父亲是油瓶子倒了都不知扶的人,他根本不管粮怎么往回买,煤怎么往回拉,在单位,他是上班比别人都早,下班比别人都迟的好员工,二十几岁就当上车间主任。可回到家母亲把他惯的什么也不干,家里一切全部由母亲打理,在这举目无亲的生疏之地,是何等的艰难。内蒙的冬天非常冷,记得母亲有一次去粮店买粮,回来后冻木的手指慢慢缓开时,疼的母亲甩着手哭,吓的我们几个孩子跟着哭。几排家属宿舍共用一个自来水龙头,水龙头设在一间小屋子里,到冬天滴水成冰,小屋子四周全是冰,非常滑。后来听姐姐回忆,母亲当时正怀着二弟,还要去冰上挑水,我们的一个邻居,也是父亲单位的同事,对父亲说:“老郑,你家属身体那么笨了,你还让她在冰上挑水,万一摔了,你后悔都来不及”。父亲在大家的谴责声中才去帮母亲挑水。我和姐姐再大一点,就帮着去抬水。 </p><p class="ql-block"> 童年最深刻的记忆是挨饿。八岁起,国家连续三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在集宁时,我们小学对面是火车站广场。经常有从火车上抬下的死人,说是饿死在火车上的。学校的课间操不做了,为的是保持点孩子们的体力。父亲是干部,国家配给的口粮每月二十八斤。但他饭量天生大,六十斤也不够他吃。他是家里的顶梁柱,要僅着他吃。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我结婚,父亲从来不和我们一桌吃饭,他吃“偏饭”。我们是弟兄五个,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粮少怎么活?吃野菜。母亲带我去拨野菜,我认识了很多野菜,什么马池、茴笤、白蒿、甜絮、苦絮、沙蓬……,我捋过榆树叶,扒过榆树皮。煮一锅野菜,勾一点棒子面,放把盐,就是我们的饭。只有年、节,母亲才给做顿纯粮饭。长期的营养不良,母亲腿浮肿,一按一个坑,半天起不来,脚肿的穿不上鞋,鞜垃着父亲的大鞋。就这样母亲都舍不得吃一口粮食。吃饭的时候,孩子们先吃,剩下了,她就吃一口,剩不下就用水把锅、碗涮涮喝了。这就是我的母亲,世上最善良、最无私、最伟大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 母亲没上过学,目不识丁,但她却用她的言行教会我们怎样做一个大写的人。俗话说知书达理,母亲没文化,不知书却达理。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她常和儿女们说“好东西让别人吃,人家吃了给咱传名,自己吃了只能传肠子。”和人相处多吃点亏,多干点活累不着人,“吃亏者常在,老实人自安”……母亲的言传身教感染着我们,她教育的六个子女在工作单位都入了党,提了干。</p><p class="ql-block"> 在家庭关系上,母亲可谓是做婆婆的典范,我们弟兄五个,五房儿媳,没有一个媳妇和母亲红过脸。其实母亲有“偏心”,而且还偏的历害,用她的话说,伸出手指咬哪个不疼呢?就是多长出个没用的六指不也咬着疼吗?孩子们都非常理解母亲的偏心。母亲走了,她把手足情深、血浓于水、宽厚待人的传承留给了我们。</p> <p class="ql-block"> 母亲弥留的前几个月,我和她同床而榻。那时母亲己经说不了话,有时神志也不清了。可当我睡下,她就把手伸到我被窝里,抓住我的手。我不知道她想表达什么?是不想离开这个家?是还要给我交待点啥?还是放不下她这个已经七十岁的儿子?……</p><p class="ql-block"> 母亲走了,再也不会到我被窝里抓我的手了。听说,天堂很美,那里的人生活的很幸福,世间人虽看不到天堂,但天堂的人却能看到人世间,比父母先去的弟弟,在天堂能看到母亲生前是怎样照顾、偏爱他的妻儿,父母去了天堂他一定会更加孝顺。今天是母亲去世一周年,祝父母在天堂一切安好!听人说,一月内不上两次坟,清明去了,今天就不去坟上了,写这几个字追思缅怀母亲,以寄托不尽的哀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落笔于2022.4.8早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