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年年清明年年思,</p><p class="ql-block">心心念念无数回。</p><p class="ql-block">父亲驾鹤二五载,</p><p class="ql-block">母亲西游已逾七。</p><p class="ql-block">往事如烟随风去,</p><p class="ql-block">历历在目难忘记。</p><p class="ql-block">每每翻看父母照,</p><p class="ql-block">音容笑貌常想起。</p><p class="ql-block">天堂风景虽然美,</p><p class="ql-block">但愿父母能常回。</p><p class="ql-block">梦里见过多少回?</p><p class="ql-block">难解相思泪。</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母亲是一个普普通通农民,他们正直,善良,勤劳,一生勤俭持家,培养了两男三女五个同样善良,勤劳,优秀的孩子。 </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叫赵毓恭(读了论语才知道,我的爷爷好有才,不愧为老师,我的父亲和叔叔们按论语中“恭宽信敏惠仁”取的官名),他英俊潇洒,能说会道,能写会算,在村里也算是一个有文化的能人。</p><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坎坷,做过很多事情,12岁闯关东到沈阳,从站柜台抓药做起,父亲抓药很准,几两几钱,手一抓放秤盘上一秤,分毫不差,很受东家赏识,在油坊榨过油,亲历过日本飞机轰炸沈阳,解放沈阳战役;解放后修过水库,在大食堂做过厨师,当过事务长,当过会计,在夜校当过老师。</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他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每年都会给邻居们写好多春联,还教我写毛笔字,可惜我工夫不到家,沒学会。谁家娶媳妇嫁闺女还会找父亲写婚书,现在想起来觉得很了不起。父亲还有很多的偏方,谁家产妇不下奶了,乳裂了,小孩生口疮了等等都会来找父亲讨要,我记忆较深的是,父亲还用热酒帮助摔伤的人止痛,现在看来就是推拿疏通经络。</p><p class="ql-block"> 父亲还打得一手漂亮的算盘,嘴里念念有词,珠子噼噼啪啪上下翻飞,我很羡慕父亲打算盘的样子,喜欢听算盘噼哩啪啦的响声,那声音好像珍珠落在玉盘上。</p><p class="ql-block"> 父亲思维活跃,在当时的农村,我家的条件也算屈指可数,有全村为数不多的飞鸽牌自行车和飞人牌缝纫机,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买了全村第一台拖拉机,高考择优录取政策后,我和妹妹也是全村第一批走出来,双双考入武安一中的学子。</p><p class="ql-block"> 父亲会讲很多故事,冬天的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手里拽着花籽,听父亲讲“三国演义”,“英雄儿女"“隋唐演义",“薛平贵"父亲用平实的语言讲的通俗易懂,比刘兰芳的评书讲的还好,现在想起来,我的文学功底和对名著的记忆还是从父亲的故事中学到的。</p><p class="ql-block"> 父亲还是一个时尚且有眼光的人,1976年,父亲凭借自已的力量,砸土坯,从山西拉木料,费了好大气力,盖起了在当时来讲还算不错的7间宽敞明亮的房子,改善了住房条件,尤其是窗户的设计很超前,二十几年以后仍不过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父亲是一个非常有骨气的汉子,宁折不弯,大事小情都拎的清清楚楚,他很有担当,从不怕事。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当老师的爷爷被打成了右派臭老九,父亲一点也不示弱,他一身正气令造反派也礼让三分,保护了爷爷和其它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 1979年,我考上了武安一中,村里人都劝父亲:一个闺女家家的还上什么学?但父母坚持,只要能考上,砸锅卖铁也要供上学,在我和妹妹上武安一中的那几年里,家里很困难,哥哥姐姐们吃苦受罪,父母不分白天黑夜操劳,供我们两人上完高中,感恩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还把我们培养成才,这是我们一辈子也还不完的恩情。</p><p class="ql-block"> 1984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磁山镇中学当老师,父亲骑车30多里去看我,母亲为了去磁山看我,坐车反了方向,几经周折才到了磁山。1994年调动工作到武安市里,回家才方便了很多。父母很高兴,经常教育我好好工作。在父亲生病的近两年时间里,由于工作忙,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多亏了有母亲和姐姐哥哥妹妹的细心照顾,感谢他们在父母床前尽孝。</p><p class="ql-block"> 父亲得的是老年痴呆症,一会糊涂一会清楚,但每次孩子们来了,他都是淸楚的,母亲也曾戏说:老东西光折腾我吧。我们也是笑笑了之,其实我知道,父亲是心疼孩子们。有一次,父亲给我说:“我想去你单位、你家看看",但当时条件不好,住公房,好多户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也没有车,再加上父亲的情况,没有满足他唯一的要求,每次想起父亲的话,我的心里都很痛,这也将是我永远的痛。其实我知道他是结记我,想看看我生活的好不好。</p><p class="ql-block"> 1997年农历11月初十,父亲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怀着不舍和牵挂离我们而去,那年他仅69岁。</p> <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是一个农家妇女,瘦高的个子,慈祥的脸庞,对人热情、大方,乐于助人,很有涵养,虽然没有文化,但却是一个有大智慧的女性,她的一生经历了很多事情:旧社会的缠足礼教、绑票、抗日战争、蝗灾、地震、洪水、大跃进、饥荒、文化大革命、包产到户、改革开放等等,母亲见证了近一个世纪的社会变迁,母亲很知足,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了,顿顿吃肉,年年有新衣服,出门有汽车,有啥事打个电话都知道了,多方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她心灵手巧,很会持家,在那个物资严重匮乏的年代,她总能把我们姊妹几个打整的干干净净,利利落落的,虽然穿的粗布衣、打了补丁的裤子,但是每件衣服都很合适,布的图案也很好看;我家长长的院子里经常有人纺线、络线、织布,我常常是他们的小帮手。母亲与人为善,和睦邻里,从不与人闲话,邻里们常找母亲帮忙裁剪衣服等,她教育我们要待人热情,诚信待人,凡事要宽容,不要斤斤记较,吃亏是福,从我母亲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恭良谦让,同时也是我这一生做事的准则,感谢我的母亲,给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和所有母亲一样,她慈爱,无私,为了儿女们,劳心费力,从无怨言,从不索取,不求回报,问她缺啥,总是啥也不缺;当孩子们遇到难事时,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倾其所有帮助我们;忘不了你每个周六特意准备的菜包豆包,忘不了每年过年的年货,忘不了你给孩子们准备的棉衣棉鞋,更忘不了在我们最困难的年月里,是你给我们每个家庭撑起了一片碧蓝的天空……,你是我们遇到风浪时的避风港,是我们工作生活累了时的温馨港湾,也是我们拼搏前进的加油站。</p><p class="ql-block"> 家一一留给我们的回忆太多太多, 忘不了的事太多太多了,岂是用笔墨能写完的,每当想起这些,心中就百感交集,亲爱的父亲母亲,如果有来生,我们还愿做你的儿女,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 </p> <p class="ql-block"> 2015年农历11月13日,我的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87岁。从此我们真成了孤儿,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也真正体会到了“妈在,家就在"的含义。</p><p class="ql-block"> 感恩母亲,给了我一个最温暖的家,每当遇到难事时,是这个家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和帮助;感恩母亲,给了我世上最好的哥哥姐姐妹妹,当遇到困难时,他们是我最坚强的后盾;感恩我的父亲母亲,他们不仅给了我生命,还把我培养成才。</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晚年生活还算幸福,儿女们孝顺,吃喝不愁,没事的时候开车带母亲出去走走、转转、看看风景爬爬山,过的也很惬意。可怜父亲走的早,没有享受这样的生活,我们很内疚。</p> <p class="ql-block"> 亲爱的父亲母亲,请你们放心吧,你们虽然离我们而去,但这个温暖的大家没有散,你的儿女们继承了你们的优秀品质一勤劳善良,恭敬、宽厚、守信、诚实、慈惠、仁德永远是我们的家训,家和万事兴是我们的座右铭,虽都已年过半百,但子孝孙贤,开心健康,请你们放心,你们的子孙后代一定会秉承家训,不会让你们失望的,愿你们安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