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细节是一种日积月累的积淀,积淀的是灵动的智慧;细节是一种长期潜心的准备,准备的是博广的大气;细节是一种精心雕琢的实践,锻造着对教育的执著和忠诚。</p><p class="ql-block"> “双减”政策的提出,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学习,正是现阶段所有数学老师思考、探索的方向。关注教学细节是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的体现,让教学细节回归教育本质,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充盈课堂。关注教学细节更能实现“减负提质”。</p><p class="ql-block"> 中加教育集团五年级数学组在新学期的教研活动中提出“雕琢教学细节 成就精彩课堂”的理念,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教学的细节,使教学设计更加合理,更加精确,更富有智慧。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每一个细节,在细节处见精神、显功夫,打造细节的同时成就精彩课堂。</p><p class="ql-block"> 五年级数学组第一轮教研活动安排由吴绪东老师执教《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陈春莲老师执教《分数的基本性质》;姚朝勇老师执教《折线统计图》;张芳老师执教《最大公因数》</p> <p class="ql-block"> 细节的设计缘于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它既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也不是为刻意追求精彩亮点而创设的应景之作,细节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巧妙创设。教研活动中每节课的设计都是同组教师的反复雕琢精心研磨后成型。教师课堂中提问的措辞如何表达更能言简意赅,练习巩固里面习题设计安排,都集合了全组智慧。</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遍遍试讲、一遍遍聆听、一遍遍修改</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发现值得雕琢的细节,不断完善,力求精彩纷呈</div>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课堂,吴绪东老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细节的渗透,既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通过认知冲突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过程中,陈春莲老师在一次次的设计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观察能力。设计“猜想——验证——反思”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大问题背景下的一种研究性学习,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挑战,而且对老师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陈老师对细节的把控到位,成就了精彩的课堂。 《折线统计图》的课堂中,姚朝勇老师教学设计中的细节的关注程度,堪称范本。适应”双减”下课堂全新教学模式,让课堂动态生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整体发挥,而对于每个学生独特的思想和做法,不急于给予评价孰优孰劣,而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判断、比较的思维空间。让其它学生在感悟、选择、反思、纠正中学到了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共性的发展,还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真切的体会到了数学的作用。精彩的课堂源于从始至终的教学创新、源于对每个教学细节的雕琢与研磨。<br> 《最大公因数》的教学中,张芳老师善于抓住细节,让学生经历一次次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张老师每一次俯身点拨,就是不断促进学生对细节的理解与领悟。当学生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时,切身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精彩的课堂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获成功</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俯身指点 扶其成长</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漫无头绪到豁然开朗</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精彩的课堂设计就是一粒粒种子</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同组教师观摩学习中生根发芽</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每一次精雕细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每一次齐心研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再一次收获良多</div> <p class="ql-block"> “双减”下的数学面临诸多变革,也促使数学教师更多的注重教学细节,营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成就数学的精彩课堂。所以值得雕琢的细节太多,这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坚守:失败的细节思考启迪;成功的细节分享借鉴。未来教学路,我们一直在雕琢与研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