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习的课堂教学”活动总结----平城区四十五校数学组

素颜

<p class="ql-block">  时光清浅,似水如流,转眼又是一年桃红李白,烟花三月。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时节里,数学组开展了“基于预习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双减”政策落地后,我校认真落实,为切实保障孩子们减轻课业负担,做了很多举措。而教育部基础司2022年工作要点中,更是把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做为核心任务,并要求持续提高“双减”工作水平。为此,我校数学组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本学年的工作中心,本季展开了“基于预习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旨为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主题的提出是基于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大量的重复强化以达到掌握所学的知识的教学方式已随着“双减”的要求退出教学舞台,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在学校教师能教给学生的只是最基本的、起码的知识,大量的新知识仅限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要养成能在学习中不断的去探索,并根据需要去自学的好习惯。因此,从小就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习正是过渡到自学的必要步骤。分年级进行,一方面是出于防疫考虑,一方面是为了让此项活动能扎实推进。</p> <p class="ql-block">  于教师而言,预习具有洞察性,它应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也应看作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重视预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哪些是学生会的,少讲或不讲,不会的,多研,教师恰当调整教学方案,教学如果做到有的放矢,既省时又能取得较好效果。学生通过的预习,初知概貌,生出疑问,“测量”出自己知识的深浅,认识到新知难点之所在,然后再进行课堂学习,其积极意义是很明显的。</p><p class="ql-block"> 于学生而言,预习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维的机会,一般说来,它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预习要求进行自己练习的过程。这种自练,从近期目的看,是为学习新知作铺垫;从长远目的看,它是在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撷取、驾驭知识等能力——因为这种自练本身是在“尝试了解”新知,是很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p> <p class="ql-block">  因此,预习这个环节不能淡化,要大力强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预习好处多多,不再赘述,所以把预习工作做好、做实、做久是必要的。</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三周紧张又忙碌的研课活动,三到六年级的展示课落下帷幕,老师们在这段时间里辛劳又忙碌,上课、听课、教研成为主旋律,虽然这样,但是每位教师对待本次活动的态度是积极的,都用心准备着展示课,所以给我的整体感觉,老师们的课较之前有很大的进步,教学的设计上层次清晰,构思合理,结构紧凑、多媒体运用娴熟,最主要的是都能基于本班学生的预习情况展开教学,可见,老师们的改革意识很强,意识支配行动,只有观念更新,才能有教学的变革,后续还会随时进班听推门课,抽查各位老师基于预习的课堂教学的持续情况。</p> <p class="ql-block">  教而不研则空。老师们辛苦讲课后,如果不评课研讨,对于教师的成长没有好处,所以每周都会组织进行评课研讨,大家从不缺席,研讨时各抒己见,学习别人所长,分析自己不足,针对教法、学法、教材处理如何更好发表意见,教研氛围很浓,能感受得到那种只为怎么教好的相互探讨,一心只奔一处去的感觉让教研很有温度。</p> <p class="ql-block">  当然,老师们的讲课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每次教研大家都会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说出来,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好的我们发扬光大,在美篇里表扬,不足记在心里,用行动去改变。</p> <p class="ql-block">  1、预习要有指导、有方法。预习一定先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一段时间后,孩子们懂得如何预习后再放手,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自己看书这个层面,提出问题最重要,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只要是对孩子们有好处的事情,我们就坚持做下去。</p> <p class="ql-block">  2、备课挖掘教材的深度不够。这是有些老师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备课时教材的理解和分析还不够,着眼点还停留在知识传授这一层面,没有关注知识背后要给学生渗透的能力培养。这还是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的备课观,这种观念下的教学行为导致的还是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关注不到学生的发展。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提升数学思维品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所以,备课要立足学生,一定要考虑教学必须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组织和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把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这样的“过程”之中。</p> <p class="ql-block">  3、预习与教学没有有机融合。有部分老师在本次活动中预习与教学成为平行线,互不交集,使得预习流于形式。教师的教一定是基于学生的学进行,否则学生的预习不会持久,教师的教还是在走老路,对于学生的发展没有好处。还有的老师预习设计的问题太过细碎,相当于无形中限定着学生的思路,预习问题设计要精、开放、能启发思考,才是好的预习设计。</p> <p class="ql-block">  对于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可以在课始提出激发探究欲望,也可以将问题融入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还可以作为小结时考查学生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情况,根据教学情况灵活选择处理方式,做到无痕衔接,一气呵成,这会因教师个人素质的不同呈现不同状态,但是尽力而为是本该有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经过教研组成员的评分和分管领导的评课,最终每个年级有2名教师的课被评为优质课,六年级:李鹏烨、曾鑫;五年级:安莉、高宏;四年级白琰婷、王晓凤,三年级:李晓霞、王兰。 </p> <p class="ql-block">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等到孩子们掌握了自我学习的方法,自学能力培养起来,让优秀的孩子跑起来,带动中等学生,教师重点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相比之前一人拖动全班走要轻松还有效,何乐而不为呢?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道路永无尽头。在这条路上,不论年龄有多大,收获有多少,我们的天职永远都是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种!教研我们永远都在路上......</p>

预习

学生

教学

教师

课堂教学

教研

备课

知识

老师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