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的二十大,信阳市羊山中学“红领巾讲红色故事”第三期

Yeah✌️

<p class="ql-block"> 喜迎党的二十大,信阳市羊山中学开展“红领巾讲红色故事”系列活动。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本期红色故事《一张血染的党证》,讲述人7(43)中队池林意。</p> <i>朗读音频</i> 一张血染的党证 <p class="ql-block"> 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陈展着一份独臂将军陈波(原名陈汉清)的血染的党证,它是1934年在川陕苏区颁发给优秀共产党员的,当时共颁发了两千份,但新中国成立后仅发现这一张,属国家一级文物。这份血染的党证,见证了陈波将军传奇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1929年初春,20岁的陈波在黄安(今湖北红安)七里坪参加红军。因为他当过裁缝,组织上分配他到被服厂工作。同年7月的一个夜晚,被服厂党支部在一棵大树下召开支部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秘密阶段举行的特定方式:借助夜幕,不准点灯,也不必举手表决,只需说一声“我同意”或者“不同意”就行了。在这次会上,陈波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在川陕苏区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红四方面军党组织为激励广大党员奋勇前进,决定给优秀党员签发党证,这是党对自已的儿女的一次全面审查和政治考核。每一位党员都要在支部会上交代自己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个国防教育读本人简历、作战表现等,再经群众评议、支委会通过,呈报上级党组织批准,才能签发党证。</p><p class="ql-block"> 在评议发党证的支部会上,宜传委员徐向前说:“我们的支部书记陈汉清同志出身贫苦,工作积极,作战勇敢,同意发给党证。”陈波领到党证后,十分珍惜,特地缝了一个小皮囊别在腰带上,专门放置党证和交党费的铜钱。</p> <p class="ql-block"> 1941年3月的一天,时任八路军前总特务团副团长的陈波向战士们介绍完滚雷的使用方法后,开始做示范。他命令大家后退300米,然后抱起西瓜大的滚雷向山丘走去,团长欧治富拦住他说:“这是新制的,有危险,我来吧!”陈波说:“你是一团之长,还是我来吧!”待大家进入安全地段后,陈波开始按雷、擦火,“嘣”的一声,不合格的滚雷一触即发,陈波倒在了血泊中。</p><p class="ql-block"> 经过奋力抢救,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仅剩一条胳臂和两条无法弯曲的残腿。醒来后,他用仅有的那只右手摸到裤带上,发现少了什么,便焦急的问护士:“小皮囊呢?”护士不明其意,陈波解释说:“火柴盒大小,裤带上的。”护士将他的血衣翻遍,终于找到被鲜血浸透的小皮囊,党证也已被鲜血尽染。</p><p class="ql-block"> 艰苦的长征,血战甘南,宁夏,山西,赴延安,战东北,多少次行军作战,汗水把陈波的党证浸透,多少次沿途的奇寒把党证上的汗水凝成冰凌。在穿越鬼子的封锁线时,为防备落入敌手而暴露身份,许多人都把党证销毁了,陈波说:“就凭我这一只胳膊两条残腿,不是红军就是八路,有无党证一个样,落到敌人手里都是死。”所以他一直揣着党证打天下,伴随党证度难关。</p><p class="ql-block"> 这份小小的党证,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伟大历史转变,也见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