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数学好玩”的名字取自于2002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期间,91岁高龄的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为少年儿童的题词。数学教材中设计这一单元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p> <p class="ql-block"> 对“数学好玩”的学习,一定要让学生在探索、尝试、交流等活动中,体会游戏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要在活动后回顾活动过程,反思开展活动的意义和收获。</p> <p class="ql-block"> 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重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在数学教育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和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根据这一理念,本堂课的探究新知,围绕“分扣子”这个实际问题展开。通过学生观察扣子的摆放情况,激发学生主动分类的内在需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p> <p class="ql-block">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想一想、说一说、分一分,使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分类标准不同带来的分类结果的不同。</p> <p class="ql-block"> 在学生掌握了分类的多种标准后,及时让学生在练习中运用知识、巩固知识、消化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理解“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分类标准相同,即使分法不同,结果也一样”的数学思想,直观感悟分类所带来的好处。</p> <p class="ql-block"> 数学知识的学习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解决具体问题。因此,我提出两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p> <p class="ql-block">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平时所见到的实例,说出见过的分类现象。并能结合具体例子,说明“为什么一定要进行分类”。提出这两个问题,不仅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应用。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分类的好处,从而促进学生的习惯教育。</p> <p class="ql-block"> 垃圾分类的提出,将课堂的情感、习惯教育引入“新方向”。教师及时带领学生复习垃圾分类的知识,加强学生在垃圾分类上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 “自我评价”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过程中自己的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 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三方面梳理自己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知识方面:学会了怎样分扣子;学会了分类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方法方面:按一定的标准分类。</p><p class="ql-block"> 感受方面:学得很愉快、很有意思……</p><p class="ql-block"> 让学生对本次实践活动全面地进行总结与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p> <p class="ql-block"> 课后留下的两个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到生活当中。</p> <p class="ql-block"> 姜怡波,高新区第三十九小学数学二级教师。她热爱教育,喜欢教书,寓教于乐,尊重、信任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营造简便活泼的气氛,展现课堂的无穷魅力,深受学生的喜爱。她感到最幸福的是赢得家长的信任,孩子们的喜爱。最大的愿望是给予学生最有价值的礼物——爱,并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爱。曾获得“‘名校+’优秀教师”及“校级优秀教师”,多次在学校“目标教学,有效课堂”教学评优中获得赛教优胜者,所撰写教案曾在“西安市教育教学评选中”获得三等奖。</p><p class="ql-block"> 教育理念: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份礼物,我们要做的就是打开它,让孩子惊喜,让其他人发现礼物的珍贵。</p><p class="ql-block"> 教育格言:爱心献给学生,诚心送给家长,信心留给自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