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老师在批改数学课本第46页时,发现有部分同学完成得不是那么好。本来想录个讲解视频,但想想如果能由同学们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做法,让不会的同学能听到不同的想法,这样既提升了同学们的表达,又拓宽了大家理解问题的思路,效果比老师讲要好太多了。 于是就进行了“题型讲解视频征集”,现收到来自余潇、曹瑾璇和陈庆奕3个同学的多个视频,他们参加的热情高涨,讲解的过程思路清晰,就像是一个小小老师! 我从他们交来的视频里专门挑了3个,就是针对课本第46页第4题第(1)小题的讲解,对于这题我们班有十多个同学是有困难,标得不那么好。那下面我们分别来听听这三位小小老师是怎样思考的吧。 这是余潇同学对于这一题的想法,请大家仔细听听,他有一点做得非常好,就是“用尺子量”,图上的100米就是尺子上的1厘米。”360米“的话就是3.6厘米,减去已经画好的1厘米,那就是还要再画2.6厘米。看,余潇这个小老师,已经把六年级才学的”比例尺“在这里融会贯通了! 曹瑾璇同学是让我感觉反差最大的一个同学,平时在学校的她不喜欢说话,但是她在这里的表达却非常顺溜,让我刮目相看。她也是跟余潇同学一样,用小尺子量好图上的“100米”为尺子上的“1厘米”,然后再把距离的长度转化成尺子上的长度,就非常快捷地标出这两个地方的点了。 陈庆奕同学的讲解给了我们大家一个很好的示范,就是做题前一定要先读题,找对题目里的信息,然后根据问题提取相应的数学信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解题习惯,同学们,大家都要学习她这一点哦。她也是提到“100米”就是“1厘米”这个点,她在讲解里没具体去展示如何标出这两个地方的点,但从她的作业看得出来,在实际做题中,她肯定有用尺子去量的。 同学们,听完这三位同学的讲解,你觉得谁讲解得好啊,理由是什么? 希望大家都能听懂了,开学后,大家一起来评价、点赞一下这三位同学的讲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