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周至中学村史调查</p> <p class="ql-block"> 一个村子三千年历史,折射周至历史文化,一方水土十余平方公里培育了代代英才。</p> <p class="ql-block"> 这个神奇的村落就是豆村。豆村方圆有14多平方公里,人口有一万五千多人,豆村由豆一村、豆二村、豆三村、豆四村四个行政村组成。豆村位于终南镇西南2公里处,距离周至县城13公里,地处谓河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产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主要种植猕猴桃、蔬菜、西瓜。工艺品有大腊、剪纸。剪纸1980年参加全国展览并获奖。四大水源,浇灌着数千亩稻田,赐予了豆村人“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在清朝时期就是关中道最大的村落,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称。为何称为豆村?“豆”是古代青铜器的一种,其用途有二:一是盛食,主要盛放食物和果馔,相当于今天的食盒。二是礼器,古代贵族或君王在举行祭祀、宴飨、征伐及丧葬等礼仪使用的器物,专门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3000多年前,因周人在此精于制作以“豆”为主的器皿,而以豆命村,称豆村。</p> <p class="ql-block"> 豆村历史悠久,西周时期,据考古发掘证明:豆村是当时重要的京畿之地,也是贵族聚居的地方。西汉汉武帝时期建立周至县,县府在终南镇,豆村隶属于清平里。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27年),赤眉将军骆延率领义军万余人,盘踞周至,占领终南和豆村一带。宋朝大观元年(1107年),周至县清平镇升为清平军,置终南县,豆村隶属于终南县。元朝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到至顺二年(1331年),终南豆村一带水旱连年,庄稼受灾严重,百姓苦不堪言。</p> <p class="ql-block"> 明朝洪武初年,战火连年,社会动荡不安,响应政府“广积粮,高筑墙”的方针,村民集资修建城墙,清朝嘉庆年间,白莲教血洗集贤村后,后又有宁陕叛军,岐眉乡匪祸害周至东南乡村,豆村维修加固城堡,城墙高大坚固,为周围村少有,1863年回民军屠戮临川寺后进犯豆村,以高大城墙做依托,村民英勇抵抗,豆村免于一劫。</p> <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年(1914),三月十一日,白匪从沣谷由鄠邑西窜盩厔,在终南、豆村一带劫掠一空,杀害村民赵梯、张礼 ,抢走骡马六匹 财物无数,打伤十余人;民国15年(1926)清明节,军阀吴新田第七师围攻豆村,敌军攻破西城,进城后分两路环城一周,屠杀守城百姓六十余人,放火烧城,杀人,抢劫,强奸三天三夜,豆村毁于军阀的野蛮蹂躏。这一时期军阀混战,强迫百姓广种鸦片,大肆增加赋税十多倍,又连年遭旱灾、蝗灾、虫灾、水灾,霍乱,特别民国18年(1929年)全年大旱,百姓家破人亡,豆村一带百姓多半死亡,许多家绝户,村头田间到处是新起的坟茔,无人掩埋的尸体填满村外的大土坑。民国21—22年(1932—1933)豆村霍乱流行,112人患病,101人病死,全家病死者25户。这是豆村最为悲惨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1945年,豆村成立党的外围组织—东乡学友会。1946年成立豆村党支部。改革开放前,豆村仍保留有古城墙,城墙周长九里三。八座城门(东南西北各两门),每座主城门各为两层,均由名人题写额匾,其中东门为“紫气东来”,西门为“西望瑶池”, 南门为“高耸云霄”,北门为“群星拱月”。城壕周长9里,水深1丈,河宽6丈,两边柳树成荫,河内鱼虾成群。改革开放以来,豆村大力整治村容村貌,现形成东西两条主干道贯穿南北,一条中心大街横贯东西,其余街道皆与之交会,形成了24道“丁字街”。现在的豆村普遍盖起了楼房,拥有了小轿车,迈上了小康生活。豆村街道呈南北纵横状,北有12街南有9街,转完一圈有30多里路。豆村之大全国有名,号称“天下第一村”。豆村由温饱迈上了小康。</p> <p class="ql-block"> 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独特的文化 《豆村大腊制作技艺及民俗》被陕西省人民政府于2007年5月11日批准为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游大蜡</p><p class="ql-block"> 四月八,游大蜡。</p><p class="ql-block">不为看大蜡,只为看豆村的好姐家。</p><p class="ql-block">妈呀,你看大蜡过来啦!</p><p class="ql-block">扶妈踮脚嫩声笑,风摆衣衫赛荷花。</p><p class="ql-block">藏青裤子绿裹脚,毛盖儿打到半中腰。</p><p class="ql-block">花花眼睛细眉毛,扑闪扑闪四面照(rāo)</p><p class="ql-block">照见我哥好小伙!”</p> <p class="ql-block"> 豆村奇特的四大景观;金牛池位于村东,于郭家湾(东村)西南方向,原豆村中学东,现因河床改道,金牛早已不知去向!大概在200年前由于田浴河雨季水多,经常淹没庄稼,村民集资在河边筑造了一头庞大的铁牛,用来压制洪水!监测水位, 人们称之为金牛,形成金牛池。后来田浴河改道流经村西,村东金牛池历史渐渐消失在人们记忆中;文曲庙位于豆村西南方向,文曲庙祭祀文曲星:文曲星,星宿名之一,为北斗第四星。文曲星主文运,武曲星主武运,二者相互对应。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白马池位于村西沿娘娘庙西行过西小河,再行三五百米就到了白马池,水池边有一块石碑,正面书写着“白马神之池民国立”。据传这里经常遭土匪出来打劫,常常搞的鸡犬不宁,人心惶惶。一天夜里,有一匹白马出现,在村子周围巡逻,土匪才不敢来了。但是土匪们不甘心,总想找机会害了白马,有一天,他们趁白马在池里喝水时,刺死了白马,人们把白马埋在高岗上;三支香,据说在夏天的夜里,可以清晰的看到村北上空三点火星,对应三点火星位于村北马坡下,有一口清泉有三支泉眼,中间的微高些像似三支清香,也就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豆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胡元福:雍正癸卯(1723)科举人;尚宁岐:雍正丙午(1726)科举人;高文清:乾隆丁酉(1777)科举人;雷养和:顺治五年(1648)武举;司镇藩:乾隆二十四年(1759)武举;孟觉来:清朝贡生;孟又嘉:清朝贡生;孟腾蛟:清朝贡生;孟振修:清朝贡生。</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赵振甲:</span>清代周至豆村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壬午科举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大挑二等任甘肃永昌教谕,训导有方,以勤政廉洁闻名。</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尚梦龙:</span>清代周至豆村人,县学生员,慈善家,康熙60年(1722)盩厔发生大饥荒,捐白银二百两买粮以赈济乡民,雍正四年(1726)盩厔再次遭遇饥荒,又出白银百余两代替本里贫穷人家完纳皇粮,雍正十年(1732)盩厔发生严重旱灾,捐小麦50余石救济乡里,其仁德善举保全了许多家庭,救活了许多乡民,百姓称赞。</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优秀共产党员王直</span>:(1901—1972)原名尚兆甲,终南镇豆村人,出身于殷实的书香之家,14岁上西安二中,毕业后考入上海高中,接受新思想,以民族危亡为己任。后投笔从戎,去绥远参加抗日义勇军。义勇军失败,回周至任民立中学教员,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6年(1937)11月,到泾阳安吴堡青年训练班学习,期满后任区队长,次年12月到陕甘宁边区,被派往山西茅津渡三十八军军部,任军事队队长,负责训练全军班长,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主。后调任一0一团任排长(连级),录入成都黄埔军校,上学路上身染伤寒,返往西安,病愈后返回陕甘宁边区。王直被派往宝鸡第二后方医院,开展党的工作,不慎暴露,撤回边区,在马栏二师教书。不久,去中央党校学习。结业后和范明同去榆林动员国民党骑兵第六师起义,民国35年(1946)11月,骑六师起义,王直随军回延安。次年王直在榆横特委负责外勤联络,驻神木。蒋胡军进攻延安中,他参加榆林战役,任第一野战军联络科长,参加保卫延安、西府出击、解放西安、扶眉等战役。关中解放后,王直随军进驻兰州,王极力恢复生产,组织俘虏中有技术有文化者兴办企业:办起烟厂、砖瓦厂和拥有数百辆汽车的运输公司。后随军进藏,积劳成疾,病情加重,回西安治疗。1957年病愈,任陕西省机械局副局长;1963年任省农机局长“,文化大革命”中王直被批判,1972年宣布平反昭雪。忠诚革命事业,历经磨难不变初心。</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杰出革命者尚经纬(</span>1919—1998),豆村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36年中学毕业后,适逢西安事变,立志报国,便投笔从戎,1938年调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八路军任营长,参加了张家口战役,承德保卫战,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四平保卫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屡立军功,任团长、师长。解放后,国家经济建设时期,先后担任武汉军区参谋长、作战部长和孝感地区、洛阳地区军分区司令员。戎马一生,军功卓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科学家程希望</span>:男,汉族,1942年7月生,豆村人。西北大学物理系毕业,教授。1967年9月至1977年3月在武汉国营长江有线电厂工作,1977年起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1988年提出光学半自陷的慨念以归缪法证明之。1985年至1989年研究出五种测量径向梯度折射率光学材料参量的方法,即分子散射法、物象等大法、干法截距法、反射起偏法和截长补短法。</p><p class="ql-block"> 主要著作:《程希望自选集》译著:《传输光学》、《梯度折射光学》、《光通信理论量 —量子论基础》、《光学双稳态》。科技报国,助力北斗导航,天宫巡天,嫦娥奔月。</p> <p class="ql-block"> 科学家刘芳娥:教授,硕士生导师,护理系副主任,护理专业学科带头人,陕西省护理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现代护理等杂志编委。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副主任。获军队院校育才奖“银奖”、原第四军医大学“十佳青年教师”;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论文9篇;主编、副主编或编写教材1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负责省社发攻关课题2项,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省高校科技成果一等奖、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教育技术成果一等奖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画家刘龙刚:</span>生于1964年,周至县豆村人。笔名云涛,号自然门人 现任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医安美术家协会理事,西安市文史馆研究员。</p><p class="ql-block"> 其代表作品有:《法道图》、《大吉图》、《楼观胜景)、《寒林相依》,作品集有:《刘龙刚水墨画》、《龙刚国画选》、《中国书画名家—经典花鸟.龙刚》。以水墨书写精彩人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豆村司浪庙</p> <p class="ql-block"> 具有传奇色彩的豆村庙宇:关帝庙,建于洪武年间,清朝顺治二年尊迎关帝圣相像,清末同治二年间四月八这天,回民军血洗临川寺直奔豆村而来,豆村高大坚固的城墙和村民英勇的抵抗使豆村免遭屠戮。传说正在危急时刻,村中关帝显圣,一道红光上冲霄汉,关帝圣君赤面长须,跨马持刀,怒目圆睁,凌空城中!回民军见状,四散而逃!村民得以保全。村南小门外有魁星楼。城西北角药王庙。村西有娘娘庙,司浪庙。司浪庙供奉的神祇是水神吴员。吴员是春秋时人,生于楚国梁地。为报父兄之仇,于公元前522年投奔吴,是吴王阖闾的重臣。由于吴员征战有功,特别善于治水,有大禹之劳,故殁后谥号为“司浪”——意思是管理水患的大神。田峪河流经豆村西,秋夏两季,常常泛滥成灾,淹没庄稼殃及村社,于是,人们便请来水神“吴员”司浪,以保四季平安。后关帝庙毁于战火,村民将关帝移入司浪庙一同祭祀 。</p> <p class="ql-block"> 豆村遗址解开了历史密码:1996年省考古队在豆村考古,发现了豆村遗址,发掘西周墓葬6座,东周6座。发掘大量的青铜器,其中铜方鼎高24厘米,最为珍贵。豆村西周墓葬等级之高,数量之多,排列之有序,遗址面积之大,说明这里是西周时一重要诸侯国遗址,是重要的京畿之地,也是贵族聚居的地方。这批周人居住在这里,为文王作沣奠定了基础。通过这次发掘,查清了豆村西周遗址的分布和文化内涵。1974年豆村群众平整土地时,挖出了一批青铜器,其中文癸簋是西周早期文物,高15.4厘米,口径23厘米,重3.5公斤,内底有“八母父癸”4字铭,为国家三级文物。还有鬲、豆、壶等。</p> <p class="ql-block"> 一段历史传承家国情怀,代代英才书写周山至水的奋斗佳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