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清明,一岁一相思。<br><br>清明节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的节日习俗在漫长的岁月中几经改变并延续至今,我们今天的清明节日成为了一个人们用于怀念,用于祭奠,用于铭记先人和先辈的日子。<br><br>“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这首《清明》想必我们很多朋友都耳熟能详,它描写的是清明节的节日景象。清明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对于清明,我们可能知道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国家的法定假期。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风俗有插柳、扫墓、踏青、植树、荡秋千、放风筝。。。。等。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插柳<br>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祭祖扫墓<br>清明节祭祖,按照习俗,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拜祭。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荡秋千<br><br>荡秋千是在清明节的时候一个传统的风俗,荡秋千的历史古老,最早期的时候荡秋千的名字是叫做千秋的,后来是为了避忌讳才变成了秋千。 踏青<br><br>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其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植树<br><br>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放风筝<br><br>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蹴鞠<br><br>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拔河<div>又名牵钩,始自唐代。有一年的清明节,唐中宗令满朝文武三品以上大员,连同学士等,汇集宫中球场,分队分批举行拔河,所用绳索是以大麻绳两头系千余条小绳,数百人分两队分别在两头抓紧,比赛中力弱者为输家,中宗携皇后、妃嫔、公主前往观战,一时喊声震天,地动山摇,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据说,在时值春耕春种的清明时节举行拔河,具有祈求丰收的意味,历代帝王自然非常重视。</div> 斗鸡<br><br>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想传到现在是清明假期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 每年清明妈妈利用假期,会带我去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来到烈士英雄丰碑前,献上一束洁白的菊花,为革命先烈鞠躬敬礼,然后心情沉重的默哀3分钟,郁郁葱葱的青松翠柏之间,一座座墓碑, 每一 座都仿佛在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人联想到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那一幕幕的悲壮史记,今年的清明节由于疫情原因无法出门,我们学校开展了网上祭英烈传承英烈魂活动,通过中华英烈网,山东英烈网等网址,向先贤先烈鞠躬,献花,书写感言寄语,我积极的通过网上献花,网上留言, 追忆亡魂,缅怀先烈。 清明节期间,我们还开展了“走进红色电影,传承革命传统”每位同学观看一部红色电影,并与同学分享观后感。 <p class="ql-block">”长津湖”让我看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最让人震撼的是冰雕连,由于战事紧急棉衣数量严重不足,第九兵团在缺衣少吃的情况下,长途爬坡最寒冷的地区作战,在挨饿受冻的情况下,零下40多度的情况下,战士们吃冻土豆以雪充饥,在冰天雪地埋伏十个昼夜,长津湖的寒冷是你想象不到的,连队为了堵住逃走的敌人,潜伏雪地整个连队冻死在了阵地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英雄还依然保持着紧握武器的姿势。</p><p class="ql-block"> 如今山河无恙,国泰民安,那些最可爱的人将生命留在了那片冰天雪地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放牛的王二小、勇敢的刘胡兰、炸碉堡的董存瑞,还有狼牙山的五壮士,太多太多的英雄,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不忘英雄,努力奋斗,学习先烈们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p>